孫燕萍
摘 要: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污染已成為主要問題,為了緩解環境壓力,各國開始提倡發展低碳經濟,進入低碳經濟時代,減少碳排放已經是企業發展與人類生存的核心問題。這也是中國的必然選擇,也符合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而汽車既作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又是排放二氧化碳的大戶,如何更好地降低汽車碳排放量、生產低碳產品,讓企業更積極地履行社會責任,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圍繞低碳經濟背景下的汽車企業社會責任這一主題,分析目前汽車企業社會責任履行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如何更好地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履行社會責任的建議。
關鍵詞:低碳經濟;汽車行業;社會責任
中圖分類號:F23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5-0017-02
一、問題的提出
低碳經濟最早是在英國政府于2003年2月24日發布的《能源白皮書》中一篇題為《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中提出的。在我國,2007年9月,胡錦濤主席在APEC第15次領導人會議上明確主張“發展低碳經濟”;2008年發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介紹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行動,成為綱領性文件,并于2009年9月確定將其納入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中;2010年將低碳環保作為全國政協“一號提案”,提 出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從這些可以看出我們國家領導人對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視。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利潤最大化理論已經不再適合現代企業的發展需要,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把社會責任看得比經營利潤更為重要。社會責任強調在生產過程中對可持續的關注,加強對消費者、對環境、對社會的貢獻。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增長,我國汽車行業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汽車銷量更是穩居全球銷量榜榜首。然而,無論在生產、銷售還是使用環節,汽車產業都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在不能沒有汽車的時代里,如何減少汽車的碳排放量、幫助和引導汽車企業更積極的履行社會責任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目前,我國車企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無論是觀念上還是實際行動中,仍處于被動狀態,總是迫于政府和社會的壓力、合作方的壓力才考慮承擔社會責任,更沒有看到社會責任帶給企業的效益和競爭力。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讓企業更新觀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控制碳排放量是我們應該面對思考的問題。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汽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出現的問題
(一)汽車企業低碳責任意識缺失
有一些車企經營者還沒有轉變觀念,還固執地認為追求利潤最大化才是企業的出路,完全沒有意識到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尤其是低碳環保的環境責任對一個企業、一個民族甚至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何等重要。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車企經營者們不能再單純地依靠壓低工人的工資來降低成本獲取利潤,不能再逃避社會社會責任來追求所謂的利潤最大化,因為企業在如此降低生產成本時卻增加了社會生態成本和政府治理環境的成本。
(二)汽車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層次參差不齊
從承擔社會責任的我國汽車企業來看,企業實力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有重要的影響。有些自主大品牌在社會責任方面表現高于整體水平;有些合資企業、國際巨頭中國公司也是表現比較突出;而有些中小汽車企業由于規模較小、缺少人才、融資難、低碳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存在很大的困難,不愿承擔社會責任。
(三)汽車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內容同質化程度高
汽車企業各種各樣的公益活動漸成熱潮,但經常是千篇一律式官方引導、自上而下的開展模式。許多活動的組織者更是注重公益這一形式,而不是公益活動的內容本身。比如汽車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內容,在希望小學指教捐助、高校捐助、職業教育支持、植樹造林、援助貧困地區等領域的同質化程度特別高。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不僅僅是向社會進行捐款或是舉辦公益活動,與企業有關的其他方面如員工福利和售后服務等也不能忽視。然而還有一些企業出于企業戰略和經營效益的考慮,只熱衷于那些能夠迅速提高企業知名度的公益活動,這與社會責任的內涵背道而馳。
(四)政府和社會的推動力有待提高
要想讓車企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不光要靠企業自身的努力,還要依靠公眾、政府和媒體的大力推動。在社會責任相對成熟的西方發達國家,社會責任意識不完全靠企業自身慢慢形成,也要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大力疏導,以及民眾的積極參與和認知程度,這些能有效地倒逼車企承擔社會責任。而在我國,民眾對社會責任的認識不夠、參與程度低,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組織也缺少有力的推動,有些媒體更是只曝光企業社會責任的負面新聞,沒有很好地讓公眾全面了解企業,沒有起到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宣傳作用。
三、低碳經濟背景下汽車企業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
(一)汽車企業應承擔的一般社會責任
中國已經發展成為汽車大國,汽車企業更好的承擔社會責任,不僅符合自身長遠發展利益,也順應了時代需要。車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不僅可以帶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GDP的增長,也為自身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提升品牌形象、增強公信力、推動創新、吸引優秀人才,百利而無一害。所謂一般社會責任主要是指:為社會創造財富,要依法納稅,堅決抵制逃稅漏稅行為;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保障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促進和諧社會的穩定與發展;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產品,讓消費者用得放心,滿足公眾的出行需求。
(二)汽車企業應承擔的低碳環境責任
汽車不論是在制造生產過程中,還是使用過程中都產生碳排放,所以汽車企業應該承擔起低碳環保的社會責任,盡量減少碳排放量、甚至是零碳排放量,努力做到保護環境與生態、節約資源和原材料。低碳環境責任主要包括:企業經營者要把低碳經濟納入企業發展決策,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大低碳技術的研發力度和創新能力,引進和培養科技人才,增加研發費用等;要加大員工低碳經濟的培訓,建立一支低碳經濟的技術隊伍。
四、低碳經濟背景下汽車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的建議
(一)政府出臺相關法律標準強制推廣
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曾說過,更注重“綠色經濟、低碳經濟領域立法”。黨和國家領導人已經充分意識到低碳時代的到來,并采取積極措施。在中國,單純的依靠社會和企業自覺履行低碳社會責任是做不好的,總存在一些企業沒有標準和監管是不會主動承擔低碳責任的。政府可以出臺強制性的法律文件,要求汽車企業都要承擔相應的低碳環境社會、發展低碳經濟、創新低碳技術,政府可以通過專門的低碳稅收減免或優惠政策提供補貼,或者設立專門的銀行,為車企提供綠色貸款通道,幫助倡導汽車企業積極地響應承擔低碳社會責任,促進汽車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汽車企業要加強自主創新
汽車企業只有加強自主創新、自發研制低碳產品,才能在低碳經濟時代處于不敗之地。車企要加強與各高校、研究所的溝通和合作,讓研發出的產品更加貼近生活、更有針對性,從整體上提升我國的低碳技術。車企可以通過有特色的政策來吸引專業人才。車企應對產品的每個零部件都嚴格按照低碳的標準研發,或者開發研制新的能源代替傳統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從源頭杜絕高碳排放量。加強與國外大型汽車企業交流合作,學習引進他們的先進技術,改變經濟發展模式,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建立公眾參與的低碳社會責任機制
低碳社會的構建,不僅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努力,也需要廣大公眾的積極參與。汽車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在使用過程中也產生了大量的碳排放,所以普及提高公眾的低碳意識至關重要。報紙、電視和網絡等媒體,可以積極宣傳,營造社會責任的良好氛圍,引領公眾積極參與到低碳的社會責任中去。大力倡導公眾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可以有效減少汽車碳排放;倡導公眾購買低碳環保車或新能源車,可以給與相應的補貼,也可以降低碳的排放;讓公眾積極地參與到汽車低碳環保社會責任的監督工作中,可以有效促進車企履行社會責任。
結語
中國是碳排放大國,而我們每個人都渴望“APEC藍”能永駐中國,所以控制碳排放量勢在必行。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一種發展模式,每個企業尤其是汽車企業必須減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創新低碳技術來發展低碳經濟。不能再把“低碳經濟”當做一種空口號,要有實際行動。政府、企業、公眾都要用自己的實踐行動履行社會責任,通過各方共同的努力,我們才能實現2020年的低碳目標,才能走可持續發展路線。
參考文獻:
[1] 王超.低碳經濟與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融合探析[J].當代經濟,2014,(1).
[2] 王可達.低碳技術創新的意義及路徑選擇[J].探求,2001,(2).
[3] 梁爽.低碳經濟和生活理念的大眾化傳播[J].東方企業文化·天下智慧,2010,(6).
[責任編輯 安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