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秀清,姚佳良
(山東理工大學 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山東 淄博 255049)
大學自然科學學報“征稿簡則”研究
郝秀清,姚佳良
(山東理工大學 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山東 淄博 255049)
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87種大學自然科學學報為例,從征稿范圍、稿件內容、篇幅、基金項目要求、參考文獻數量、稿件處理周期、版權轉讓協議及費用等方面進行了統計分析。征稿簡則主要存在內容單一、更新不及時,收費標準不明確,對作者身份有隱性限制,對版權轉讓協議、保密性協議及學術不端處理工作重視不夠等問題。大學學報可采取擴展征稿簡則宣傳平臺、補充國標中有關征稿簡則要求的相關內容、將征稿簡則質量納入各種評獎標準等措施,保證征稿簡則的規范性,使其更好地為作者、讀者、編者服務。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征稿簡則”對于作者投稿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大學學報一般是綜合性學報,不像專業性學術期刊有自明性,因此作者可以通過征稿簡則便捷地了解某學報稿件的論文風格、發表內容的傾向性、格式、篇幅情況、有關費用等方面的要求,以提高論文投稿的命中率。目前,征稿簡則的傳播渠道已從單純紙質平面擴展到網絡投稿系統,作者獲取征稿簡則的方法變得快捷。使用網上投稿系統的學術期刊幾乎都在主頁面上有征稿簡則(或“投稿須知”“作者須知”等,以下通稱征稿簡則),但目前對于征稿簡則沒有統一的規定,各刊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征稿簡則的要求和詳略。為了研究大學自然科學學報征稿簡則的情況,本文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六版,以下簡稱《總覽》)收錄的87種大學自然科學學報的征稿簡則,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征稿簡則的建議,以期引起人們對學報工作的重視,使征稿簡則能更好地為我國的學術事業服務。
征稿簡則作為科技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應包括:用稿原則、欄目設置、投稿方式、寫作要求、著作權轉讓以及相關費用的收取等內容。[1]下面對87種大學自然科學學報征稿簡則的情況進行分析。
調查可知,87種大學自然科學學報對收稿種類、欄目都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和說明,但對稿件內容、質量方面的要求比較籠統,甚至不涉及。絕大部分學報在征稿簡則中籠統地要求:“文稿中題目、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應齊全,務必立論正確,論證嚴謹,論據充分,數據準確,語言通順,文字流暢,標點符號正確;特別應具有創新性、學術性和前沿性。”因此作者只能根據學報近期刊文的水平衡量自己的稿件是否符合該學報的要求。
87種學報中,有33種學報提供了模板,還有10種學報對版式有較為詳細、嚴格的要求,其余44種學報都作了項目齊全的要求,而對是否分欄及字體、字號等沒有嚴格的限制。87種學報中,58種學報對論文有字數的要求,29種學報沒有字數限制。對于研究性論文,22種學報要求不超過6000字,23種學報要求不超過8000字,多數學報要求在6000~8000字左右。
87種學報中,只有3種學報對第一作者的身份有明確的要求,如要求第一作者必須是211、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或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有的學報雖然未對第一作者身份有明確的限制,但在初審時仍會對知名度較低的學校的作者以更為嚴苛的標準衡量。絕大多數學報雖然未明確要求論文必須有省以上基金資助,但對是否是基金產出論文有隱性的要求,如要求在頁腳注明基金項目(課題)名稱及編號,對沒有省及省以上基金資助的論文一般不予接收。
87種學報中,有32種學報對論文參考文獻有數量上的要求,其中絕大多數學報要求參考文獻在10篇以上。有的學報對英文參考文獻的數量也提出了要求,如《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要求70%以上的參考文獻為英文文獻;《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要求50%以上的參考文獻為英文文獻。但本次調查發現,由于參考文獻自引率在各種評價中作用的降低,87種學報中只有5種學報含蓄地提出“注意引用本刊最新文獻”。
作者投稿后,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何時可以知道稿件能否被錄用。目前,絕大多數學報會告知稿件采取“三審制”,但只有23種學報的網站上有較為明確和詳細的稿件處理流程。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和《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對每一個流程的時間都有詳細的規定。87種學報中,有64種學報對稿件處理周期中的審稿時間有明確的規定,占73.6%。其中,審稿周期為3個月的學報有33種,這與李明山的調查結論“近半數學報的審稿周期為 3 個月”相符。[2]
目前,87種學報中有17種學報需要在論文發表前寄版權轉讓協議,其余使用投稿系統的學報則要求作者在注冊投稿前閱讀版權轉讓協議,同意再進行下一步,不再需要將版權轉讓協議郵寄給編輯部。87種學報中,只有5種學報要求作者簽署單獨的保密性條款,還有25種學報在版權轉讓協議或征稿簡則中提到不涉密;但只有5種學報特別提到了對學術不端的處理方法。顯然,目前學報對保密性工作及對學術不端處理工作重視不夠。
學報可能涉及到的費用包括審稿費、版面費和稿費等。為了補充辦刊經費及限制一稿多投,很多學報收取一定的審稿費。為了減少稿件送審的數量,盡可能保證送審稿件的質量,很多學報告知作者在初審通過后交審稿費。87種學報中,23種學報說明需收取審稿費 ,其中18種學報告知了審稿費的具體數目,9種學報審稿費為100元。87種學報中,有26種學報告知作者收取一定的版面費,但只有5種學報明確了版面費的收取標準,在150~300元/頁不等。還有很多學報在征稿簡則中未提收取版面費,而在錄用后才會告知收取版面費及具體數目。87種學報中,有59種學報告知付給作者一定的稿酬,占67.8%;只有3種學報明確了稿酬的支付標準,占3.45%。
87種學報中,有12種學報在網站上有較詳細的中文摘要寫作指導及示例,有8種學報有較詳細的英文摘要寫作指導。87種學報中,有64種學報對中文摘要的字數有要求,其中絕大多數學報要求字數在200~300個;只有17種學報對英文摘要的字數有要求,大部分要求150個實詞。
大多數學術期刊尤其是大學學報已經建立了網站,實現了在線投稿、審稿和編輯,并在其主頁上發布征稿簡則,這樣既方便了作者,又提高了編輯工作效率。[3]但由于網站建立時間較短、專業人員缺乏等原因,征稿簡則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調查發現,學報的征稿簡則普遍較簡單,篇幅較短,對論文內容等要求提的籠統。王晶等對國內外物理類期刊的征稿簡則進行的調查表明,國內物理類期刊的征稿簡則都比較簡單,國外的則比較具體,面面俱到,這與目前國內缺乏優秀稿源有很大關系。[1]征稿簡則作為指導作者投稿的重要文件,應及時更新,并盡量提供作者可能用到的標準、規范等。調查發現,多家學報的征稿簡則存在更新不及時的問題。如xx學報網站使用投稿系統已有三年多的時間,但在征稿簡則中還有“來稿請打印一式兩份,并附電子稿……”。再如xx學報網站中的“稿件處理周期”和電子版征稿簡則中的稿件處理周期不一致,這樣會使作者感到很迷惑。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征稿簡則的效力,使其作用大打折扣。此外,對于投稿者來說,由于科研評價、評獎、申請課題等的需要,會對發表論文的期刊有一定的要求,期刊無論是被SCI、EI收錄,還是被認定為北大核心、科技核心等都是動態的(如EI在2009年作了大幅度調整),所以這些內容都需要及時更新,以便作者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期刊。
雖然絕大多數學報對作者的身份未做要求,但實際操作過程中作者的學歷、學位、所在單位、是否為基金產出論文等因素都會影響其稿件的錄用,因此目前并非完全客觀地以稿件質量為評價依據的情況普遍存在。
是學術論文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最基本的核心功能就是“學術論證”,參考文獻的多少并不能決定一篇論文或一個期刊的好壞。因此,在征稿簡則中可以對參考文獻的實效性和引用篇數提出建議,[4]但應著重強調的是參考文獻著錄的原則,而不是每篇論文中應包含的參考文獻的數量。[5]否則作者很可能會為了滿足期刊的要求拼湊參考文獻數量,從而導致引文失范。
使用網上投稿系統的學報在投稿步驟中一般有同意版權轉讓協議的選擇項,但大多數學報的版權轉讓協議相對比較簡單,內容也不完整。因此編輯部在撰寫版權轉讓協議時,應保證條款覆蓋的完整性和規范性,使其最大程度地覆蓋編輯部涉及的各種法律問題,從而避免產生著作權糾紛。調查表明,87種學報中,只有5種學報特別提到了對學術不端的處理方法,絕大多數學報對抄襲、剽竊或不按規范引用他人作品以及不當署名等學術失范現象,缺乏具體的禁止性規定和明確的處理措施。這些情況說明目前學報對這方面的工作普遍重視不夠。金偉提出可借鑒國外刊物對此的處理方法,變事后懲戒為事先告知,在投稿指南中明確規定如果發現一稿多投,抄襲、剽竊等不道德的學術行為后的處理方法,以達到提前警告的目的。[6]同時,學報對論文的保密性重視不足,87種學報中只有5種學報要求作者簽單獨的保密性條款。因此,應通過在稿約中設置保密條款,強化廣大科技作者的保密意識,主動地做好保密工作。
隨著網上投稿系統的廣泛應用,對于版權轉讓協議及保密性協議等,可通過讓作者上傳含簽名的掃描件的方式完成,這樣既可以保證有效性,又可以提高效率。
擬定征稿簡則時,首先應分析作者最關心的是什么,他們需要哪些信息,而不應只注重刊物的權利。如要求作者不一稿多投,又不明確編輯部處理的時限;強調收取發表費,又不告知作者收費標準。87種學報中,明確審稿費標準的只有18種,占 20.7%,明確版面費的只有 5種,占5.75%。這與陳愛萍對114份征稿簡則的調查結論相符,即43.9%的征稿簡則規定收取版面費和審稿費,72.8%的征稿簡則提出要支付相應的稿酬,但鮮有詳細的支付標準和收費標準。[7]為了方便作者投稿時作出恰當的選擇,編輯部有義務在征稿簡則中寫明收費標準,這也是作者投稿時選擇期刊要參照的條件之一。
征稿簡則作為刊物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可以指導作者投稿,提高編輯出版效率。對編輯來說,寫好征稿簡則是辦好期刊的一項重要任務。隨著近年來網絡的飛速發展,網絡宣傳已成為強勁的宣傳方式。在諸多的途徑中,網絡宣傳的成本最低、宣傳速度最快、宣傳效果最好。[8]因此,征稿簡則不僅可以像過去那樣在自己的學報及網站上發布,還可以利用大型的學術科研網站、學術論壇、教育資源網站、數字出版網站等做宣傳,研究者可以通過搜索引擎了解自己關注的征稿簡則,提高投稿效率。
征稿簡則是科技期刊的組成部分,但在國家標準GB/T3179-2009《期刊編排格式》中卻未提及。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看出,期刊的征稿簡則所包含的內容尚不夠全面,很多地方有待規范,有關部門應盡快作出指導性規定,在修訂中補充征稿簡則應包含的基本內容,如征稿范圍、稿件內容、稿件篇幅、用稿原則、稿件處理流程及處理周期、費用、版權轉讓協議、保密性條款、中英文摘要要求等,各刊在此基礎上按要求擬定具有本刊特色的征稿簡則,使征稿簡則具有一定的規范性。
征稿簡則的質量是反映期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會影響作者投稿取向和來稿質量,對期刊的品牌提升有很大的作用。何小軍等對國內103種科技期刊征稿簡則的調查發現,擁有較高學術水平、較大影響力的期刊的征稿簡則篇幅都較長,內容比較豐富,條約也比較嚴謹,對稿件的內容要求和相應的欄目設置都有比較詳細的介紹;而少數期刊的征稿簡則篇幅很短,內容簡單,其影響力和學術水平也都不高。[9]可見,征稿簡則的質量的確是反映期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建議有關部門、社會團體在評定期刊的各種獎項時,將征稿簡則的質量作為一個評價項目納入期刊的評獎內容之中,因為它體現了期刊服務作者的意識,也體現了期刊工作的規范性,這樣也能使各期刊更加重視征稿簡則的質量。
[參 考 文 獻]
[1]王晶,朱全娥.物理類期刊的投稿須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9,(5).
[2]李明山,呂靜.廣東科技期刊稿約中的審稿時間的調查和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7,(3).
[3]蔣鴻標.學術期刊網絡投稿指南的開發與應用[J].科技文獻信息管理,2013,(3).
[4]白羽紅.征稿簡則的規范化探析[J].編輯學報,2009,(5).
[5]朱大明.科技期刊不應規定論文參考文獻著錄數量[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9,(1).
[6]金偉.我國科技期刊投稿指南中存在的問題[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1).
[7]陳愛萍,余溢文,趙惠祥.對征稿簡則中著作權有關問題的調查[J].編輯學報,2011,(6).
[8]郭常斐.學術期刊公開征稿的運作策略研究[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9]何小軍,沈惠云,邵菊芳,等.科技期刊應優化稿約[J].編輯學報,2007,(4).
On the Guidelines for Contributors of University Academic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Natural Science
Hao Xiuqing,Yao Jialiang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255049,China)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87 university academic journals(natural science editions)in The General Catalogue of Chinese Core Periodicalsfrom such perspectives as solicitation scope,manuscript content,the length of the article,fund project requirements,the total number of references,manuscript processing period,transfer of copyright agreement,and expenses.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re exist such problems with the university academic journals as monotonous topics,untimely updating,vague fee standards,implicit restraint on authorship,inadequate attention to the transfer and confidentiality of copyright and insufficient handling of the academic misconducts.It is highly advisable for the university academic journals to expand the platform of the guidelines for contributors,to make complete the content of the guidelines for contributors by supplementing relevant content listed in the Guobiao code,and to make the quality of the guidelines for contributors one element in the award criteria,and thus ensure 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guidelines for contributors,and guarantee a better service for the contributors.
The General Catalogue of Chinese Core Periodicals;university academic journals;the guidelines for contributors
G237.5
A
1672-0040(2015)04-0075-04
2015-03-0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中西方學術期刊出版機制比較研究”(10BWX011)。
郝秀清,女,河北張家口人,山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編輯室主任、編審;姚佳良,男,山東淄博人,山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編輯。
(責任編輯 李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