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冉,史瑞潔,彭 晶,尼春萍
(第四軍醫大學護理學院,西安 710032)
骨科康復期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進展
任曉冉,史瑞潔,彭 晶,尼春萍
(第四軍醫大學護理學院,西安 710032)
骨科疾病;自我效能感;康復
骨科疾病主要包括骨創傷、骨腫瘤、骨關節相關的急、慢性疾病等,具有病程長、康復訓練難度大等特點,不但給患者造成相應生理功能的障礙,而且易使患者產生嚴重的心理反應,進而對臨床治療效果和疾病預后產生不良影響,最終可引發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的下降。臨床研究發現[1],自我效能感高的骨科患者,不僅能夠付出較多時間與精力去實現自我內心制定的康復目標,而且能夠更好地應對疾病康復過程中的各種壓力。自我效能感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改善其生活質量、緩解病痛等方面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自我效能成為臨床骨科患者疾病恢復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干預內容之一。本文對骨科疾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現狀進行綜述,以期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1.1 自我效能理論 自我效能理論源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利用自身強大的內部資源去完成其制定的行為目標所能達到的某種自信程度。自我效能主要有4個信息來源,包括直接經驗、替代經驗、言語勸說以及其他因素。其中,直接經驗是個人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它來源于個人經歷,其經歷的成敗決定了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持續的成功或失敗有利于個人形成牢固的自我效能水平。替代經驗即間接經驗,是通過他人的行為所獲得進而對自我效能感進行評價。其他因素中主要包括了心理和生理情況,自我效能隨身心狀況的變化而變化[2]。
1.2 自我效能感測評工具 目前國內外有關骨科患者自我效能感測評工具的研發較少,多數研究采用普適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GSES),此量表最早由德國柏林心理學家Schwarzer等[3]編制完成,目前此量表已被翻譯為多種語言,現已廣泛應用于各類骨科疾病中,如骨折、髖膝關節置換、脊柱相關疾病等。其包括1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分數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強。此外,用于測量骨科住院患者自我效能感的量表還包括:①骨科自我效能感量表(orthopedic self efficacy scale,OSES),由Pellino等[4]于1998年研制,現已有研究將簡化中文版OSES量表在臺北應用,該量表用于評估骨科手術患者在術前、術后、出院后的自我效能感,包括28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表示骨科手術患者對完成圍術期任務所具有能力的信心越強。②疼痛自我效能量表(pain self eddicacy questionnaire,PSEQ),由Nicholas于1980年研制,肖娟等[5]將此量表的中文版用于國內存在慢性下腰痛的骨傷科門診及住院患者進行信效度檢驗,并進行自我效能評估。該量表共包含10個條目,采用7分制計分,各個條目得分之和為量表總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即使有疼痛時,但為完成特定的目標擁有的信心仍很強。③康復鍛煉自我效能感量表(self efficacy for rehabilitation outcome scale,SER),由美國邁阿密醫學院Waldrop等[6]于2001年研制,國內已有研究用于評估髖膝手術患者進行康復鍛煉的信心。該量表包含12個條目,采用11級評分法,分數越高表示測試者在進行康復鍛煉時的信心越強。④關節炎自我效能感量表(arthritis self efficacy scale,ASES),由美國斯坦福大學Lorig等[7]研制,此量表已被漢化且證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中包括8個條目,采用10分制,得分越高表明關節炎患者自我效能感越高。
2.1 人口學變量 徐志慧[8]采用普適性量表對老年骨折患者的測評發現,年齡、家庭經濟情況、婚姻狀況、醫保方式與患者自我效能感相關,其中年齡越大、經濟狀況越差、無醫保與配偶者,其自我效能感較低。與此同時,張利峰等[9]應用康復鍛煉自我效能量表對髖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進行的測評發現,經濟狀況與康復鍛煉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年齡與康復鍛煉自我效能感呈負相關,相關結果與Sivonen[10]、Maly等[11]的研究相同。由此可見,不同病種的骨科患者自我效能的人口學影響因素存在相似之處。
2.2 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是指家屬、朋友乃至同事等運用一定的物質與精神手段對家庭中弱勢群體提供的支持與幫助[12]。Berkman[13]指出,積極向上的社會支持是患者身心健康恢復的有力支撐。有研究顯示[8],在骨科患者中,社會支持與自我效能呈正相關,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以降低應激事件對個人身心造成的傷害,提高其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及其自我管理能力,最終達到生活質量的改善。同時,社會支持也包含家庭中各個成員給予的支持、鼓勵與幫助。已有研究證實[14],家庭功能情況與自我效能呈正相關,即當家庭成員給予患者有力地鼓勵時,其自我效能感將會顯著提高;反之,患者自我效能感將呈現偏低的狀態。自我效能理論明確提出,言語勸說與替代經驗是自我效能感的影響要素之一,張利峰等[10]研究指出,在骨科患者術后進行康復鍛煉的過程中,接受鍛煉督促者的幫助和指導的患者,以及與其他患者經常進行成功經驗交流的患者,其康復鍛煉自我效能感較高,且術后肢體功能恢復較快。
2.3 心理狀態 由于骨科患者具有預后及治療效果的不確定性,且多伴有緩慢的康復過程,因而大多患者伴有焦慮、抑郁、緊張等負性情緒,影響他們對自身疾病治療與康復的信心。Bandura認為,心理因素可影響個體對自身內在潛能的評價,及其自我效能感的高低。過分心理緊張與焦慮的患者,其自我效能感往往受到影響[15]。針對膝關節骨折術后患者心理干預的研究顯示,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提升個人自我效能感,從而使患者功能狀況得以良好恢復[16]。
2.4 生理功能狀態 人們對于自己能力的評價部分取決于生理狀況。當個體受到突如其來的創傷時,其評估自己所具備的活動能力往往會受到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是其個人經驗最直接的來源,活動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其恢復健康的信心。研究發現,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傷前活動能力高者在入院時和治療后自我效能感均較高[17]。亦有研究顯示,在膝骨關節炎的患者中,關節功能差,如重度疼痛、行走能力差的患者,其自我效能顯著低于其他患者[18]。
3.1 對疾病恢復的影響 骨科疾病往往引起較長時間的疼痛,使得患者在后續的康復訓練過程中易缺乏自信心,進而中斷訓練。自我效能是個體對自身康復能力判斷過程中所擁有的信心,當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較高時,其自身疾病的恢復效果更為理想。肖娟等[19]指出,在骨傷科慢性腰背痛的患者中,疼痛自我效能與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呈明顯的負相關,疼痛自我效能感高者能夠充分發揮自身潛在的內部資源主動應對疾病,最終在改善軀體功能的同時提高了康復進程。Shin等[20]指出,在骨關節炎與骨質疏松癥的患者中,鍛煉自我效能感是作為功能鍛煉效果的重要預測因子之一,在患者鍛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患者鍛煉自我效能感較高時,其所進行的功能鍛煉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高,恢復效果亦較為理想。
3.2 對心理狀態的影響 由于骨科疾病本身所具有病程長、康復訓練難度大等特點,使得患者在治療和恢復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心理反應,其中90%的患者存在嚴重的心理負擔[21]。自我效能對患者的心理能夠產生雙向影響,自我效能較低者,往往以消極且錯誤的心理面對困難,表現為各種負性情緒。在骨折患者中,自我效能感強者,更傾向于積極采取各種措施解決困難,其負性情緒亦隨之降低[22]。許瓊瑜研究發現[23],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可顯著降低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因此,護理研究者應積極尋求增強患者自我效能感的護理路徑,讓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面接受治療和康復鍛煉,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3.3 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多項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是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預測因子之一。有研究證實[19],在慢性腰背痛患者中,其生活質量與疼痛自我效能存在一定相關性,自我效能感高者能夠良好應對疼痛并針對疼痛進行自我管理。此外,增強自我效能感,不僅可以培養患者形成應對疾病時良好的態度及方式,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與自護能力,進而改善其生活質量[24]。因此,醫務工作者可以對患者進行自我效能相關培訓,鼓勵患者為既定生活目標樹立充足的自信心,促使其在內心擁有實現目標的動力,最終達到優化自我管理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滿意度的目的。
針對骨科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自我效能對骨科疾病患者康復效果與結局、生活質量等方面的正性作用已經得到初步證實,如何將自我效能理論更好地應用于骨科疾病患者的治療康復中,進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已成為護理工作者關注和研究的重點。目前,國內外骨科疾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工具種類較多,其中普適性量表雖應用廣泛,但特異性、針對性不夠理想,導致不同骨科疾病患者自我效能的評估和比對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自我效能會隨著任務要求、情景因素、社會環境和個體的發展變化而變化。因此,探討骨科患者在疾病不同階段自我效能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以此為基礎從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的角度切入,制定切實可行的健康干預方案,將自我效能理論應用于骨科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鍛煉之中,對于患者形成正確的自護意識和良好的應對行為,從而進一步提高其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Shimia M,Babaei Ghazani A,Sadat BE,et al.Risk factors of recurrent lumbar disk herniation[J].Asian J Neurosurg,2013,8(2):93-96.
[2]Bandura A.Self 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WH Freeman&Company,1997:1.
[3]Schwarzer R,Born A,Iwawaki S,et al.The assessment of optimistic self beliefs: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Indonesian,Japanese and Korean versions of the 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J].Psychologia,1997,40(1):1-13.
[4]Pellino T,Tluczek A,Collins M,et al.Increasing self efficacy through empowerment:preoperative education for orthopaedic patients[J].Orthop Nurs,1998,17(4):48-51,54-59.
[5]肖娟,吳文栩,騰紅林,等.中文版疼痛自我效能問卷評估慢性下腰痛患者的信效度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3,28(3):32-34.
[6]Waldrop D,Lightsey OR,Ethington CA,et al.Self efficacy,optimism,health competence and recovery from orthopedic surgery[J].J Couns Psychol,2001,48:233-238.
[7]Lorig K,Chastain RL,Ung E,et al.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scale to measure perceived self efficacy in people with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89,32(1):37-44.
[8]徐志慧.老年骨折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影響因素研究[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4):1-3.
[9]張利峰,張美芬,張俊娥,等.髖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康復鍛煉自我效能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J].現代臨床護理,2014,13(1):5-8.
[10]Sihvonen S,Kulmala J,Kallinen M,et al.Postural balance and self reported balance confidence in older adults with a hip fracture history[J].Gerontology,2009,55(6):630-636.
[11]Maly MR,Costigan PA,Olney SJ.Determinants of self efficacy for physical tasks in people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2006,55(1):94-101.
[12]中國行為醫學科學編輯委員會.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206.
[13]Berkman LF.The role of social relations in health promotion[J].Psychosom Med,1995,57(3):245-254.
[14]石榮光,李冬梅,王琳,等.創傷骨折患者自我效能的相關因素調查分析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7):594-596.
[15]任雪萍.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護理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6):189-190.
[16]張敏琴,王爭.自我效能增強干預對膝關節骨折術后患者功能鍛煉康復效果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9):852-853.
[17]蔡建麗,楊碧燕,楊燕,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5):4-5,45.
[18]王文麗,張美芬,張俊娥.膝骨性關節炎病人自我效能的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12,26(9B):2428-2430.
[19]肖娟,滕紅林,王娜娜,等.慢性腰背痛病人疼痛、自我效能、功能障礙與生活質量的關系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7B):2076-2078.
[20]Shin YH,Hur HK,Pender NJ,et al.Exercise self efficacy,exercise benefits and barriers,and commitment to a plan for exercise among Korean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and osteoarthritis[J].Int J Nurs Stud,2006,43(1):3-10.
[21]陳靜潔.自我效能理論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探討[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8,14(22):98-100.
[22]許瓊瑜,陳捷,藍素文,等.自我效能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治療患者負性情緒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8):4-5.
[23]黃素碧,劉康,陳柯,等.康復鍛煉計劃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2):2634-2637.
[24]Suri P,Rainville J,Gellhorn A.Predictors of patient reported recovery from motor or sensory deficits two years after acute symptomatic lumbar disk herniation[J].PM R,2012,4(12):936-944.
R47
A
1009 8399(2015)05 0070 04
2015 04-24
任曉冉(1989 ),女,碩士在讀,主要從事慢性病防護及教育研究。
尼春萍(1970 ),女,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慢性病護理管理及教育。
陜西省國際合作項目(2013KW34 01),陜西省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計劃項目(2015KW 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