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帆
摘 要:在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發揮好就業指導的育人功能,對于構建穩定和諧的就業環境,引導畢業生成長成才,服務國家戰略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就業指導 就業育人 研究生
就業指導是高校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環節。建立基于育人功能的研究生就業指導體制,對于探索高校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幫助研究生正確看待就業形勢,科學評價和定位自我,確立合理的就業期望值,勇敢面對就業競爭,增強社會責任感,自覺將個人理想的實現與獻身祖國建設結合起來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研究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加強推進、切實有效地開展研究生就業指導已成為高校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建立貫穿于整個大學教育期間的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和就業觀念。”
近年來,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研究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結構性矛盾凸顯。研究生擇業觀念、擇業心態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求職中重回報輕奉獻,重個人利益輕國家利益,圖安穩求享受的現象日益嚴重。研究生就業指導是一項針對高學歷人才開展的富有挑戰性的教育指導工作,它通過形式多樣、具有吸引力的內容,引導學生參與其中,達到育人的目的。
二、研究生就業指導的三項工作重點
1.不斷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建設
目前,高校開展就業指導存在重本科輕研究生,對研究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投入不夠等問題。就業指導是做好研究生就業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高校要創新研究生就業指導的觀念,把研究生就業指導納入學校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加強研究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實踐探索,建立研究生就業指導科學規范的內容體系,分層次、分專業、分年級科學安排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按照課程化管理推動研究生參與就業指導,變“突擊式”指導為長效教育。把就業指導教師、輔導員、導師組織起來,規定學時和學分,實施科學合理的考核和評價機制,引導研究生就業指導規范、有序地開展。
2.不斷創新研究生就業指導的模式
現有研究生就業指導模式以講座、實習、發放就業指導手冊、學校就業網站宣傳教育為主。面對新形勢,應積極探索、創新研究生就業指導新模式。
(1)“校企共建”新模式。這一模式強調校企對接及互動。高校邀請企業進校開設就業講座,講授現代企業用人理念、人才選拔機制、入職技能及面試禮儀等;搭建校企長效交流平臺,如共建俱樂部,由企業出資、學校和企業共同管理的學生社團組織等,重在加強學生與企業間的深入了解,幫助學生實習實踐,做好職業規劃。另外,高校應廣泛利用資源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鼓勵畢業生“走出去”,實地參觀考察企業或參與就業實習,凸顯學生在擇業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
(2)“學生互助幫扶”新模式。同學之間的關系是親密和可信的,發動學生之間就業互幫互助,鼓勵學生成立就業服務幫扶社團,多方面采集就業信息,尤其是與學校專業密切相關的其他高校的就業信息,并通過微信等方式向畢業生發布;鼓勵就業順利的畢業生幫扶就業困難的同學;鼓勵空閑時間相對較多的研一、研二的同學幫助在求職和論文間忙碌的畢業生搜集就業信息等。
3.不斷完善研究生就業指導的考核評價體系
大部分高校并沒有設立研究生就業指導的獨立的考核評價體系,就業工作考核的落腳點通常是就業率,僅一個就業率很難真正全面地反映就業指導的成效。不同的學院、不同的專業,尤其是就業熱門專業與就業困難專業在就業指導上的投入和側重是有很大差異的。
由此可見,提出并構建一個合理、科學的研究生就業指導評價體系十分有必要,科學的評價體系可作為一個積極的價值導向。研究生就業指導評價體系可以根據指導課件準備情況、教師課堂表現、學生評價、指導特色、就業率、就業質量等各方面的因素,設定各因素權重系數,用統計學方法選定算法,提出相對合理的就業指導考核評價體系模型。
在研究生就業工作中,應當通過不斷創新觀念,培育良好的就業育人環境,創新指導模式,精心設計指導內容,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發揮就業育人功能,引導研究生科學評價自我、自我定位、自我規劃,志存高遠,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應用的貢獻。
(作者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