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蘭芬
摘 要:本文結合貨幣的時間價值、溢價發行債券的原因等背景知識,以一個三年期的債券為例,介紹一種從計算實際利率開始,用實際利率法核算金融資產的詳細教學方案。
關鍵詞:金融資產 未來現金流量 實際利率 攤余成本
利率是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金融變量,只要是資金的占用問題,就會涉及利率。利率可以理解為資金占用的成本率,利息就是占用債權人的資金而產生的費用,或者占用資金資源的交易價格。實際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含一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實際利率計算其攤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費用的方法。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后的結果:扣除已償還的本金;加上或減去,采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于金融資產)。
教師在講解中一般是按照準則,描述攤余成本的算法以及利息費用的算法,并沒有解釋什么叫攤余成本,以及為什么有的金融資產要用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來計量。為避免這一問題,教師在講解攤余成本計量時,應先解釋貨幣的時間價值,以及用攤余成本計量金融資產的原因。教學中的重難點及方案設計如下。
一、用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金融資產
按照計量的方法可以把非權益性金融資產分成兩大類:期末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與持有至到期投資和貸款等其他應收款。非權益性金融資產分類,如下圖所示。
圖
用攤余成本計量金融資產的原因是:企業取得這些資產用的是經營資金,并按照合同的規定將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后收入可確定或可計量。由此看來兩種資產在持有期間的常規公允價值變化并不能影響其價值,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資和貸款及應收款等在期末不用公允價值計量,而是使用攤余成本計算其賬面價值。使用攤余成本計算賬面價值就要用到實際利率法。實際利率法的基本原理為:用實際利率與攤余成本計算利息收入,表示應當收到的利息;用金融資產的票面價值與票面利率計算應收利息,表示實際收到的利息;兩者的差額計入利息調整科目,表示攤銷額。
二、持有至到期投資
貸款及應收款項的賬務處理不如持有至到期投資典型,筆者用一個三年持有至到期債券的核算來說明攤余成本、實際利率的核算。
持有至到期投資指的是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具有明確意圖可以持有至到期的投資,這個概念中“企業有明確意圖持有至到期”要素意味著企業只有在債券到期后才能處置,所以持有期間債券的公允價值變化對該金融資產的計量影響不大,這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資在持有期間的期末應用攤余成本計量的根本原因。
三、案例分析——某企業溢價購入債券作為金融資產
甲公司2013年1月1日購入某公司于當日發行的三年期債券,管理層指定其為持有至到期投資。債券票面價值為100萬元,票面利率為10%,購買日時債券的公允價值為106萬元。該債券每年付息一次還本,假設甲公司按年計算利息。用實際利率法列出此債券的攤銷表。
第一,要列出攤銷表,首先要計算出此債券的實際利率。
假設實際利率為r,則此債券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為實際支付的106萬元債券價款。
根據題目條件可得,從2013年到2015年底的現金流入,見表1。
表1 單位:萬元
2013.12.31 2014.12.31 2015.12.31
10 10 110
由未來的現金流量折現可得:,根據此等式得出r = 7.7%。7.7%的經濟學意義為:甲企業用106萬元做三年期投資,每年的資本增值率為7.7%。甲企業以106萬元的價格買入票面價值只有100萬元的債券,則實際利率r必然會小于票面利率10%。
第二,2013年12月31日,甲企業應確認的利息收入和應收利息分別為:
應收利息=票面價值×票面利率=100×10%=10萬元
利息收入=攤余成本×實際利率=106×7.7%= 8.162≈8.16萬元
第三,2014年與2015年的利息收入與應收利息算法與2013年相同。
第四,列出攤銷表,見表2。
表2 單位:萬元
項目 應收利息
(票面利率
×面值) 利息收入
(實際利率×
上年攤余成本) 溢價攤銷
(還本=收到多還的錢) 本金
(上期攤余成本-溢價攤銷)
2013.01.01 106
2013.12.31 10 8.16 1.84 104.16
2014.12.31 10 8.02 1.98 102.18
2015.12.31 10 7.82 2.18 100
合計 30 24 6
攤銷表分期列出了兩種利息的計算情況。由表2可知,甲企業每年年末都會收到10萬元利息,但是每年的實際利息收入都小于10萬元。對甲企業來說,每年都會多收到一部分利息,這部分多得到的利息就叫做溢價攤銷,是發行債券的企業歸還甲企業較債券的100萬元票面價值多投入的6萬元本金。所以三年的溢價攤銷合計為6萬元,這三年中甲企業能確認的利息收入只有24萬元(利息收入的合計)。發行債券的企業得到甲企業購買債券的106萬元價款,實際利率7.7%。可以理解為甲企業借給發行債券企業106萬元,每年收取7.7%的利息。但是發行債券的公司每年付息10萬元,于是付息是會多歸還一部分本金。每年的本金是計算實際利息的基礎,于是這種每年變化的本金就叫作債券的攤余成本。因此會計準則把攤余成本解釋為一種差值:初始投資成本,扣除已償還的本金;加上或減去采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于金融資產)。通俗地理解,攤余成本就是甲企業借給發行債券單位的本金,本金在持有期間每年都會變化。
四、教學方案設計
教學方案中,要解釋攤余成本以及實際利率法可以分成三步:首先應解釋貨幣的時間價值以及實際利率是怎樣計算得到的。然后,在得到實際利率后,就可以用實際利率和攤余成本算出每年的利息收入。利息收入與應收利息的差值為債券的攤銷,由這些數據列出攤銷表。例題中的溢價發行債券實現的是溢價攤銷,若企業折價發行債券,如用94萬元的價款賣出票面價值為100萬元的債券,每年的應付利息會小于企業確認的利息收入。實現的6萬元攤銷額為折價攤銷,折價攤銷額(100-94=6萬元)為投資企業在債券持有期間與初始確認金額94萬元相比多借給發行債券企業的資金。最后一步是根據攤銷表寫出會計分錄并進行實務工作。
總之,實際利率法是一種國際上常用的利息計算方法,用于計算長期持有的債券實際的利息收入。筆者詳細描述了實際利率法的由來、計算方法以及攤銷表中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和相應的教學方案。用這種方法解釋實際利率法,能讓學生從根本上理解這種核算方法的意義和運用這種方法核算的原因,通過學習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作者單位:山東服裝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