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娣 劉曉梅
摘 要: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國傳統的高校圖書館。本文嘗試從學科知識、共通能力和個人能力三個方面,討論數字化時代下高校圖書館從業人員所需的關鍵性知識和專業技能。
關鍵詞:數字化時代;圖書館;知識;技能
1 引言
新的學術交流方式、不斷擴大的圖書館虛擬空間、社交媒體的擴散、移動設備、平板電腦以及相關應用程序的爆炸性增長,共同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傳統的高校圖書館。這些巨大的變化主要是由于信息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需要新一代的圖書館專業人員在數字化時代下在關鍵性知識和技能方面進行必要的調整。Orme(2008:627-628)把關鍵性知識和技能分成了三類,即學科知識、共通能力和個人能力。所謂學科知識指的就是關于圖書館專業的知識,共通能力指一般適用于所有學科的能力,而個人能力則與態度、價值觀和個人特質有關。在當前的數字化時代,這三種知識和技能對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更好地發揮圖書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數字化時代的高校圖書館
隨著技術對信息服務傳播的持續影響,Choi和Rasmussen指出傳統高校圖書館系統已經開始接近數字圖書館模型,高校圖書館已經從關注物質資源的管理以及相關的服務逐步演變為“把資源和服務轉化為數字格式來支持教學和研究”(2009:457)。OConnor 和 Au也認為高校圖書館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而且隨著這種改變,“數字圖書館的概念已經成為一種現實”(2008:57)。科技影響了教學和學習領域并使其改變成為可能,這也影響到了高校圖書館,導致新知識的產生,如用主要門戶和主題明確的網站去支持教學和學習;或者通過改變物質空間以及擴張虛擬空間來支持新的教育法以及教學和學習進程中的變化。
就研究而言,Luce解釋了“在計算、儲存、網絡傳感器和頻帶寬度方面以指數增速的聚集”使得科學家和研究者采取新的方式合作,也因此促使了電子科技和電子研究的興起。當前電子科學的發展不僅局限于在科學、技術、工程和醫學方面,而且在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界也有所發展。高校圖書館通過電子科學和電子情境中在滿足師生的需求時,這些具有革新意義的發展同樣需要劇烈的變化。Luce(2008)對于高校圖書館的建議是將它們定位于支持電子研究這一面,并認識到知識的保存是這種圖書館重要的職能之一:強調知識保存的必要性:保證數字研究信息的質量,完整性和準確性;維持數字服務環境的完善;溝通和連接不同的世界,學科,認識和理解范例和把研究數據歸檔數據庫。
因此,為了實現數字的獲取、管理、保存和共享知識,數字化時代下的高校圖書館需要提供一個數字化,擁有電子出版,Web 2.0,Web 3.0,圖書館2.0,圖書館3.0,社交媒體,開放渠道和許多其他快速發展的信息通信技術的服務環境。面對數字化的高校圖書館環境,高校圖書館館員迫切需要掌握新的專業知識和關鍵性技能。
3 數字化高校圖書館環境下的知識和技能要求
Orme(2008:630)通過對高校圖書館招聘廣告的研究,發現專業知識、共通能力和個人能力是圖書館館員面向圖書館數字化的環境所必需具備的關鍵性知識和技能。Nonthacumjane也持同樣的觀點,他在一項調查“圖書館專業人員在數字時代下高效工作所需的技術和能力”的研究中,認為圖書館館員應該做到動態地提高個人技能、共通能力和學科知識(2011:280;286)。
3.1 學科知識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知識管理理念的引入,圖書館服務從傳統的參考咨詢逐漸上升到知識服務的層次,向著專業化、知識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開展學科化知識服務已成為圖書館用戶深層次和專業化信息需求的必然選擇。(夏立新、崔姍姍、陳卓群,2011:109)學科知識服務是一種深層次服務,它強調服務的主動性、個性化、專業化和智能化,強調知識和服務增值,能夠有效支持知識應用和科研創新,充分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徐璟、郭晶,2010:14)
Partridge和Hallam(2004)利用“人類DNA的雙螺旋影像”提出學科知識和共通能力“在信息化時代構成了成功的專業信息基因組”。新的數字化高校圖書館,在科技的加強和推動下對圖書館傳統資源和服務的做了重新定義。因此,在數字化的高等圖書館環境下,傳統圖書館事業的核心知識和技能極其重要,但也需要增加新的技術知識。Tammaro(2007:237)中肯地指出編目和分類的技能與網絡有很多聯系……必需更徹底地了解主要方案及其工作原理,這能使一個人理解現有的元數據方案并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來構建新的方案。
在數字化時代下,高校圖書館也面對著研究數據管理和內容管理這個新興趨勢的挑戰。由于大量的研究數據收集、保存、管理和以便未來重復使用,重組等等的需要,電子科學和電子研究開始興起。學科知識服務是圖書館較具優勢的一種服務模式,它以學科為基礎,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鑒于此,,圖書館從業人員應具備一定的學科知識,為圖書館用戶提供深層次、知識化、專業化、個性化的集成服務,能夠適應科技自主創新的要求, 最大程度地滿足高校師生的個性化信息與知識需求。
3.2 共通能力
共通能力(General Skills)最早由Nonthacumjane提出,他認為共通能力包括有效溝通、人際關系技巧、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精神(2011:283)。在數字化時代,高校圖書館館員除了具備一定的學科知識外,還要有較強的共通能力。據澳大利亞的一項關于畢業生前景的調查結果,許多雇主青睞的技能不是基于內容或學科的能力,而是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書面表達、口頭表達和聽力);批判性推理、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工藝技能;激情、產業知識、進取心、奉獻精神和態度等三個方面的素質。(轉引自葉信治,2011:81)
“共通能力”也被稱為“可轉化技能”或“畢業生核心能力”(Partridge & Hallam,2004),是指生活技能,如溝通、人際關系技巧、批判性思維、工作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的能力。這些能力使人不僅在各種學科能更好地生存,在就業和社會中也是如此。Orme(2008:626)分析美國圖書館招聘館員的廣告內容中發現,在學科技能、共通能力和個人技能中,共通能力是最為常見,其次是學科技能和個人技能。
國外相關研究文獻表明,溝通技巧是在共通能力中位列第一(Gerolimos,2008: 695;Orme, 2008:629)。與現代高校圖書館密切相關的的調查報告認為,對人際交往能力的需求是“現實是中以團隊為基礎的措施是一個常見的做法,人際關系能力是團隊努力成功的關鍵”的反映(Choi & Rasmussen,2009:464)。由于數字圖書館應用程序和信息通信技術之間的緊密聯系,通用計算或計算機知識如信息知識,將歸類于共通能力,而技術技能歸類于學科技能。同樣的原則也適用于管理技能,特別是以數字化管理,內容管理和數據管理項目為背景的。Partridge和Hallam(2004)重申了這一點:“共通能力和學科知識顯然是相互交織,相互聯系的,而且它們對21世紀圖書館和信息專業人員的成功至關重要。”
3.3 個人能力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競爭的時代, 表現為知識和科技實力的競爭, 但其核心卻是人才的競爭。競爭的成敗關鍵在于人才的素質。數字化時代將為圖書館的信息事業和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和更廣闊的空間。圖書館發展除了依靠現代化、科學化的管理手段以外,對圖書館員的個人素質的要求更為重要,它是圖書館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管理的首要條件,是圖書館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
隨著現代服務意識的不斷加強,個人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個人能力包括:自我感知能力,激勵他人的能力,建立關系的能力,變通的能力,溝通的能力,前瞻的能力等。一個優秀的圖書館員應具備的素質包括: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具體體現在一個人的知識、能力、價值觀、自我認識、品質等方面。
Howard強調,在數字化時代,圖書館館員必須具備較強的個人能力,如靈活性、適應力和反思性思維能力等。(引自Nonthacumjane,2011:283)同樣,Choi和Rasmussen(2009:457)從文獻中得出以下個人特質對圖書館的工作環境很重要:持續學習的能力、靈活性、應變能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Partridge和Hallam(2004)則把共通能力和個人能力歸到通用能力一個類別中。從文獻綜述來看,對高校圖書館領域的研究結果體現了新一代圖書館專業人員專業人員需要具備“多方面才能”(Orme,2008:624),為了圖書館專業人員有效地適應數字高校圖書館的環境,他們需要融合專業學科知識、共通能力和個人能力。
4 結語
在當今信息數字化、服務網絡化的環境下,多數高校師生在教學科研工作中普遍使用數字資源,提高數字資源服務質量成為當前圖書館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這種形勢下,學科知識、共通能力和個人能力的融合是我國高校圖書館館員提供高效服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夏立新、崔姍姍、陳卓群. 基于學術博客的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研究[J]. 圖書館論壇, 2011(6):109-114.
[2]徐璟、郭晶. 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探究[J]. 圖書情報工作, 2010 (17):14-18.
[3]葉信治.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J]. 2011(6):81.
[4]夏曉林. 淺析圖書館員的群體素質和個人素質[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07(6).
[5]Orme, V. (2008). A study of job advertisements to determine employers requirements for LIS professionals in the UK in 2007. Library Review, 57(8), 619–633.
[6]Choi, Y., & Rasmussen, E. (2009). What qualifications and skills are important for digital librarian positions in academic libraries? A job advertisement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35(5), 457–467.
[7]OConnor, S., & Au, L. -C. (2008). Steering a future through scenarios: Into the academic library of the future.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35(1), 57–64.
[8]Luce, R. E. (2008). A new value equation challenge: The emergence of eResearch and roles for research libraries. Retrieved January 22, 2013, from. http://www.clir.org/pubs/ reports/pub142/luce.html
[9]Partridge, H., & Hallam, G. (2004). The double helix: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D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LIA 2004 Biennial Conference, Gold Coast, Australia, 21–24 September 2004.
[10]Nonthacumjane, P. (2011). Key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of a new generation of LIS profes- sionals. IFLA Journal, 37(4), 280–288.
[11]Gerolimos, M., &Konsta;, R. (2008). Librarians skills and qualifications in a modern infor- mation environment. Library Management, 29(8/9), 691–699.
[12]Tammaro, A.M. (2007). A curriculum for digital librarians: A reflection on the European debate. New Library World, 108, 229–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