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
1300萬
GDP增速放緩,就業依然保持了穩中有進的態勢,2014年12月25日召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透露,2014年預計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4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7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1%左右的較低水平,全年有19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達到14.1%,遠超物價漲幅、GDP增速。
50%
記者從2014年小麥質量鑒評暨小麥品質提升研討會上獲悉,農業部2014年組織小麥品質檢測、實驗室分析和專家現場鑒評活動。據對18個小麥生產省、735個小麥樣品,227個品種的檢測鑒評結果顯示,2014年我國小麥品質仍以中強筋類小麥為主,蒸煮品質優良的小麥比重達到50%以上。
60%
記者從農業部獲悉,2014年加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改革創新力度,農機農藝融合、農機社會化服務、技術推廣、教育培訓、監督管理等各項重點工作穩步推進。2014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突破60%,預計達到61%以上,提前一年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
6500億
記者從農業部獲悉,2014年,全國農墾經濟社會發展捷報頻傳,農墾生產總值突破6500億元大關,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總產突破720億斤,各項改革深入推進,農墾整體實力、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
動態
農產品政府定價退出歷史舞臺
記者1月4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獲悉,自2015年起國家放開煙葉收購價格。由于煙葉收購價是農產品領域最后一個實行政府定價的品種,此舉標志著我國農產品價格將全部由市場形成,政府定價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發展改革委表示,煙草企業可根據種煙成本收益、工業企業需求和行業發展需要,自主確定煙葉收購價格。此前,煙葉收購價格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家煙草專賣局制定,具體分品種、分等級、分地區差別定價。
1978年以來,我國農產品價格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化,始終堅持市場取向不動搖,在推進改革的進程中,實行調放結合,并逐步加大“放”的分量,最終實現全面放開。1985年放開了絕大多數農副產品購銷價格,1992年放開生豬、豬肉價格,1999年放開棉花收購價格,2004年放開糧食收購市場和價格。放開農產品價格,促進了各種要素自由流動和重新組合,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作用得以發揮,農村生產力得到了大發展、大解放。
農業部:5年建成農產品信用體系
近日,農業部印發《農業部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通過5年的努力,基本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重點生產經營主體的信用信息基本實現全覆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完善,信用體系在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上發揮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滿意度大幅提高。
《意見》圍繞深入推進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完善信用信息記錄、強化企業和行業的誠信責任、完善信用體系運行機制、努力營造誠信守法良好氛圍等五大任務。
京東試農村小貸
農戶可打“白條”
繼阿里巴巴之后,京東也將目光轉向農村金融領域。2014年12月17日,京東集團與格萊珉中國宣布在多個領域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借助京東的互聯網渠道和供應鏈資源,結合格萊珉在農村金融服務領域的深厚經驗,雙方將共同下鄉,開拓中國農村金融市場。
2014年2月,針對網購平臺上的消費者,京東隆重推出“白條”業務。憑借“白條”,消費者可向京東賒錢,先消費后付款。如今,京東與格萊珉中國達成合作,意味著鄉村農戶也將可在購買農資時打京東“白條”。不過,對于京東聯手格萊珉中國,業內人士認為有待觀察。“京東給農民提供的貸款利率達到30%,相對較高。”且京東還需要探索足夠好的風控機制,否則代辦員可能會盲目開展業務,造成風險。
棉農領到首批補貼
2014年,新疆啟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棉農補貼資金分兩部分發放,第一部分按棉花種植面積發放中央撥付補貼資金總額的60%,第二部分按棉花產量發放補貼資金總額的40%。目前發放的畝均191元屬于第一部分補貼資金范疇,之所以提前發放是為了緩解棉農還貸、支付花費以及備耕的壓力,剩余的補貼相關部門還在核算中。
2014年11月底,新疆棉花采價期結束,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英吾斯塘鄉塔格艾日克村農民吾加不拉·亞庫甫,領到了8022元的棉花補貼款。2014年11月30日前,且末縣發放了首批2216萬元棉花補貼款,惠及當地5011戶農民。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補貼預撥資金下達到阿克蘇地區的9.54億元,已經陸續向農民發放。補貼發放標準是畝均191元,除阿克蘇地區新和縣按籽棉交售量兌付補貼外,新疆其他縣(市)全部按面積兌付補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按照國家認可的棉花產量一次性發放補貼。
聲音
各級農業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的重要講話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深化改革,創新驅動,全力推進農業發展“轉方式、調結構”,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提升農業物質裝備和技術水平,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促進農民增收,推動有條件地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2014年12月27-29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江蘇調研時強調
目前正值畜禽產品消費旺季,同時也是動物病死高發期,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要高度負責,扎實做好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和生豬屠宰行業監管工作,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2014年12月30日,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在河北、天津調研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和生豬屠宰行業監管工作時強調
“我們之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疾病,與水、食物甚至整個生態系統都有關聯。我們的國家發展很快,但問題也不少,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方面,我想發展肯定是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哪些做得不足,別人哪些做得好的,就學著做。”
——放棄移民回國發展農業的王冕打造了一個綠色有機農場,種植健康的蔬菜,在談及為何投身農業時,他如是說。
“傳統產業必須跟互聯網連接,必須走一個新經濟的道路,在堅持做優質產品的同時;利用互聯網優勢進行革新。這是傳統產業不會被顛覆的新機會。”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農業發展方式轉變速度加快,農業生產更加注重數量和質量,效益,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可持續集約化發展,生產者和消費者逐漸從傳統農業的范疇“解縛”,生態精準、綠色高效的現代農業成為人們共同的“財富”。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