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海河醫院(300350)韓東 寧暉 孫順興
胸壁結核為常見的肺外結核病類型,中青年多發,絕大多數為肺、胸膜等處結核感染經淋巴管感染肋間或胸骨旁淋巴結所致,多形成膿腫,需要通過手術治療。我院自2009年10月~2015年4月共收治胸壁結核患者94例,經過手術治療甲級愈合率達83%,隨診中9例患者出現復發,復發率9.5%,位于胸骨旁(包括雙側胸骨旁線之間、胸肋關節、肋弓及劍突等處)的16例胸壁結核患者中,僅有5例患者為甲級愈合,甲級愈合率僅有31.2%,隨診中7例患者復發,復發率高達44%,可見對于胸骨旁這種特殊部位的胸壁結核,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點,目前治療效果及預后仍無法令人滿意,需引起重視并對此部位胸壁結核患者進行總結分析。
1.1 一般資料 胸骨旁胸壁結核患者共16例,男7例,女9例,年齡14~67歲;合并肺結核患者9例,伴有低熱、乏力、盜汗等結核中毒癥狀者7例;病變位于胸骨左側5例,胸骨右側7例,胸骨下緣4例;形成膿腫最大4cm×4cm大小,最小2cm×2cm;皮膚完整13例,破潰伴竇道形成3例。
1.2 術前準備 術前給予正規抗結核藥物治療至少2周,化療藥物為: 異煙肼0.3g,每日1次,飯后服; 利福平0.45g,每日1次,空腹服; 吡嗪酰胺0.5g,每日3次,飯后服,6個月;乙胺丁醇0.75g,每日1次,飯后服用。同時加強營養改善患者身體狀況后行手術治療。
1.3 手術方法 手術方式均為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下胸壁結核病灶清除術。
16例患者術后通過加壓包扎傷口,積極引流,傷口換藥,抗結核等治療,傷口甲級愈合5例,乙級愈合4例,丙級愈合7例,甲級愈合率僅為31.2%,通過1年的隨診發現復發患者共7例,復發率達44%。
胸壁結核為常見肺外結核病,好發于前胸壁及側后胸壁的肋骨角及脊柱旁,胸骨旁位置相對少見,根據病史、癥狀、體征及影像表現等即可作出初步診斷[1],患者早期常無明顯癥狀,就診時多已形成膿腫,單純抗結核藥物治療及穿刺治療無法治愈,需進行手術治療,目前手術治療在絕大多數患者中得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2]。但作為發生在胸骨旁的特殊部位胸壁結核,與前胸壁及側胸壁等常見部位胸壁結核相比較,其治療效果較差,通過本組病例總結+發現傷口甲級愈合率低且復發率較高。
胸骨旁范圍包括胸骨左緣、右緣的胸肋關節及胸骨下方肋弓及劍突處,多為骨性結構與軟骨結構交界處,阻礙手術視野的暴露,進而影響病灶的清除效果,故手術切口的設計對于手術操作至關重要,可依照前胸壁及側胸壁等常見部位的胸壁結核,選擇延肋骨走行的弧形切口,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也有報道向腫物內注入染料評估腫物范圍[3]或經驗性鑒于重力作用將切口設計于腫物中上方[4]。筆者認為對于胸骨旁胸壁結核無法起到良好的指示作用,由于胸壁結核往往伴有竇道形成,且常經竇道與胸廓內膿腫相通,而胸骨旁肋間隙相對狹窄,竇道位置難以確定,故術前彩超對深部膿腫及竇道位置的確定,肋骨的切除,及切口的選定至關重要。對于病變位于胸骨兩側的患者,根據腫物情況及B超指示的竇道位置甚至可以選擇縱切口,以利于病灶的清除。
較其他常見部位胸壁結核的手術治療,胸骨旁胸壁結核手術過程中存在以下特點:①行胸壁結核病灶清除術,術中應徹底清除病灶內膿汁及壞死物,胸壁結核典型影像特點為“啞鈴型”中央低密度腫物[5],胸壁內外壞死組織通過肋間竇道相溝通,因此肋骨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破壞,必須徹底切除病變的肋骨,是減少術后復發和傷口不愈合的重要環節。但由于胸骨旁多為胸骨與肋軟骨移行及匯合部位,不僅肋骨及肋軟骨受累,胸骨也常常受累,去除此部位病變骨性組織較困難,常常無法清除徹底,對手術的進行及預后存在一定的影響;②胸骨旁胸壁結核常累及肋間淋巴結、胸骨旁淋巴結甚至對側胸骨旁淋巴結,形成干酪樣壞死,竇道多且較深,由于周圍骨性組織去除困難,造成手術視野暴露不佳,壞死物不易清除徹底,同時病變深部即為縱膈,毗鄰主動脈,上腔靜脈,乳內動脈及心臟等重要血管臟器,手術風險極大,同時也更增加了手術難度,術中應特別注意避免相應損傷的發生,有時甚至需著重考慮安全性,而不得不犧牲清理的徹底性;③胸骨旁軟骨組織豐富,肋軟骨血運差,抗感染能力低,也是術后復發的重要原因,因此如肋軟骨破壞,切除不宜保守[6][7]。
由于術中將膿腫清除及部分肋骨切除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腔隙,通常術后傷口需適當加壓包扎,加壓程度以不影響傷口引流為好。但對于胸骨旁胸壁結核患者受周圍骨性組織影響,尤其位于鎖骨附近的胸壁結核,可能造成術后壓迫不完全,消滅殘腔不到位,造成滲出物殘留傷口內,影響傷口愈合;對于胸壁結核的引流問題,筆者認為對于創面大,腔隙深的手術,充分引流至關重要,應使用較粗的引流管,配合負壓引流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胸骨旁部位的胸壁結核,由于局部皮下組織及肌肉薄弱,以骨性胸壁為主,傷口愈合慢,故術后需注意全身營養,加強抗結核用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8][9]。
胸壁結核作為臨床常見肺外結核病,通過對其各個環節的總結以及手術經驗的不斷積累,總體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但通過我們的觀察,發現胸骨旁胸壁結核作為一個特殊的胸壁結核類型,雖然發生率較低,但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點,術后的恢復情況并不理想,需要更長的換藥時間,同時復發率更高,給患者帶來了更多的負擔,所以在工作中需重視到此部位胸壁結核的特殊性,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