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列,肖春生,葉志輝,馬立峰,楊延軍,張子清
(深圳市龍崗區骨科醫院骨科,廣東 深圳 518116)
下腹部皮瓣是生長在肚臍以下兩側的前腹部皮瓣,其皮瓣組織具有脂肪組織多、質地優良的特點,故一般用于臨床創面修復。因該部位的皮瓣能與受損創面直接拉攏縫合[1],因此,在臨床上多適用于面積較大的創面修復。但該皮瓣也存在血管口徑小、變異多的局限性。在醫療界早期,運用該皮瓣進行皮瓣修復手術是較為受歡迎的手術方式。但隨著臨床經驗的總結,眾醫者發現,該手術并不能達到完美的治愈效果,且在臨床運用上存在手術次數多,患者疼痛度大、治療周期較長的問題[2]。故對傳統的皮瓣移植手術進行改良和創新,成為了醫學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改良游離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復手部創面的手術方式漸漸受到青睞,可以在臨床實踐中大力推廣與借鑒。筆者就改良游離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復手部創面的治療效果進行研究和分析,報告如下。
選擇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深圳市龍崗區骨科醫院收治的29例手外傷患者進行改良游離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復手部創面手術。患者的致傷原因眾多,由重物壓傷患者共10例,電鋸割傷患者9例,其他傷患者10例。因其受傷部位不同,故皮瓣移植的面積不等,修復面積在8cm×5cm~22cm×11cm。本組29例患者中,男19例,女10例,年齡在16~49歲。
對所有患者采取改良游離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復手部創面的手術方式進行手術。
1)所有患者進行臂叢聯合硬膜外麻醉,對手部創面進行徹底清除,標記創面區血管神經進路或解剖區位置。在清除過程中,留意患者是否存在骨折或肌腱損傷的現象[3]。如有損傷情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骨折固定及肌腱修復手術。
2)對患者進行皮瓣設計,將股動脈搏動最明顯的地方作與髂前上棘的連接線,把該連接線作為軸線,以腹壁淺動脈作為軸心,進行皮瓣設計。用專業的探測儀探測出血流信號,之后標記皮膚穿支信號的穿支位置,按患者的創面大小進行創面設計,在此過程中,注意保護好皮瓣內的靜脈組織及各種皮支結構[4]。
3)做好上述準備后,對皮瓣進行切取,沿著皮瓣切口將皮膚切開,在暴露的皮下組織部位,找到之前的標記處,在標記部位尋找動脈筋膜穿支,確認穿支后,將皮瓣切取下來,皮瓣斷蒂前,確定皮瓣血液循環是否正常,如血液正常運行,則可關閉傷口,如血液運行不正常,則應該采取救治措施[5]。
4)皮瓣切取成功后,根據患者的實際創面情況,進行短移植或者長移植。
皮瓣移植成功后,患者需要10個月左右的恢復時間,醫護人員應注意患者的作息習慣及給患者傳授正確的修養方法及科學的飲食指導,避免引起創口感染或破壞,導致手術失敗。
由專業的醫護人員,記錄患者術前術后的傷情、治療效果等數據,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匯集成表,以便清晰的研究與對比。
觀察患者在進行改良游離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復手部創面手術后,是否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包括研究創面皮瓣成活率、皮瓣的質地外形及手部的功能恢復等各項指標。顯效:創面完全愈合、皮瓣成活良好,色澤紅潤,質地軟,手部功能恢復顯著;有效:皮瓣大部分成活,出現局部壞死,經二次手術植皮創面順利修復,手部功能不受影響;無效:手術功能沒有恢復或者出現功能退化。
所有數據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處理,以95%作為可信區間。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對比方法為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例數(%)表示,對比方法使用χ2檢驗。當P<0.05時,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改良游離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復手部創面手術,29例患者中,術后皮瓣成活率為93.10%。其中1例患者,術后皮瓣全部壞死,手術失敗。另有1例患者,在手術后出現皮瓣擴張癥狀,具體表現為皮瓣腫脹,形成不平水泡,經拆線治療后,癥狀并沒有改善,即進行急診手術,發現導致該癥狀的原因是創面邊緣產生血腫,導致靜脈壓迫,進而導致水泡現象;對該患者進行血腫清除手術后,皮瓣張力重新恢復正常。10個月后,對29例患者進行回訪,發現患者的創面全部愈合,皮瓣外形美觀,質地優良,手功能全部恢復正常,患者對術后滿意程度較高。29例患者手術治療效果:顯著27例(93.1%),有效1例(3.4%),無效1例(3.4%)。
改良游離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復手部創面手術是創新的外科皮瓣移植手術,該手術比傳統的手術具有皮瓣成活率高、治愈周期短、手術疼痛感輕、皮瓣質地優良等優點,在臨床上,漸漸受到醫生及患者的青睞。雖然該手術還存在術后皮瓣感覺差等局限。但就目前而言,該手術方式在修復手部創面領域依舊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在進行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復手部創面手術前必須要對患者的身體情況做一個全面的評估和分析。在患者的身體條件允許下方能切取下腹部皮瓣進行游離皮瓣修復手術,在切取的過程中要保持少動靜脈血管的原則,能避免則避免,降低血管靜脈的變異性[6]。另外,需注意在創面受區預留一組可供吻合的血管,如不具備這樣的血管,則該患者不適宜做穿支皮瓣修復手術。需強調的是,一旦醫院接收該手術案例,則要求必須要具備精密的外科器材及先進外科技術,以保障手術的萬無一失。
該手術成功進行后,患者在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顯得極其重要。在護理過程中,做好術后保溫尤其重要,采用60W的烤燈對患者傷部進行保溫取暖,時間持續1個星期左右[7],在此過程中,注意要用無菌布覆蓋在患者傷部,避免過高的溫度灼傷患者。其次,要注意預防各種傷口感染,保持清潔干燥,嚴格做到無菌操作,保持皮瓣引流順暢,提高皮瓣成活率。在術后早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預防細菌感染[8]。醫護人員應在飲食上對患者進行合理的指導,多食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熱量高的食物,及時增加營養,有利于抵抗力的提高。
患者在住院期間,也應該謹遵醫囑,按時服藥,保持正確的體位臥床休養,以促進血液循環,避免皮瓣壞死。如有不適,及時向醫護人員反映。住院期間,患者可以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病情的及早治愈。
本研究通過分析與觀察認為,改良游離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復手部創面,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可以有效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手部功能,手術后無明顯副作用或后遺癥,值得借鑒與參考。
[1] 巨積輝,趙強,劉躍飛,等.改良游離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復手部創面[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2009,4(2):156-164.
[2] 金光哲,巨積輝,李雷,等.足趾移植聯合下腹部筋膜穿支皮瓣在手拇指再造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11):1596-1599.
[3] 邵玉國,周曉云,胡修全,等.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血供的應用解剖[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6,20(9):877-880.
[4] 謝松林,唐舉玉,陶克奇,等.游離腹壁下動脈穿支皮瓣移植的臨床應用經驗[J].中國醫藥指南,2012,(31):217-218.
[5] 壽建國.游離下腹部動脈穿支皮瓣修復手背部缺損[J].實用骨科雜志,2014,20(1):69-71.
[6] Fu D,Zhou L,Yang S,et al.Surgical technique:Repair of forefoot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using a lateral tarsal flap with a reverse dorsalis pedis artery pedicle: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1 patients foot and ankle[J].Clini Orthop Relat Res,2013,471(1):317-323.
[7] Cinpolat A,Ozkan O,Bektas G,et al.Perforator flap from adjacent thigh skin to improve the repair of the donor site of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J].Microsurgery,2013,33(3):249-250.
[8] Gelman J,Sohn W.1-stage repair of obliterative distal urethral strictures with buccal graft urethral plate reconstruction and simultaneous onlay penile skin flap[J].J Urol,2011,186(3):93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