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順義區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1300)馬秋躍
醫患糾紛,是指患者或其親屬與醫療單位及其醫護人員之間圍繞診療護理服務而產生的爭執。近年來,社區基層醫院的醫療糾紛發生率也明顯增多。現就社區基層醫療機構如何防范醫療糾紛淺析如下。1 制定預案措施 制訂出一套符合基層醫療機構實際,切實可行的防范和處理預案,預案的內容含有豐富的實質。在醫療糾紛苗頭出現后,立即啟動預案,采取措施,可有效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在醫療糾紛發生后,按照預案的處理程序,有條不紊的開展工作,避免盲目談判、理賠,給醫院造成損失。
2 建立制度,明確崗位職責建立各科室工作規范,明確崗位職責,確保程序到位,根據《執業醫師法》、《護士管理辦法》、《全國醫院工作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各科室的工作規范,明確臨床工作人員的執業范圍,崗位工作內容及要求。將一些工作程序具體化。并將其化為一種責任,清晰和明確各崗位職責,落實到具體執行人身上,才會換來工作的有序開展,才會有效地防范醫療事故的發生。
3 加強法律法規培訓 應當對醫務人員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加強醫務工作者對與我們臨床工作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學習或自學,消除主觀認識上的誤區,使他們能夠從法律的高度認識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深刻認識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明確醫患關系的法律地位,可對防范醫療糾紛起到積極的作用。
4 加強技術培訓 醫療糾紛、事故究其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醫務人員技術水平低、臨床經驗不足、過分依賴儀器設備檢查也是原因之一。所以,應加大醫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強化“三基”訓練和繼續教育,鼓勵醫務人員鉆研業務、提高技術水平,形成良好風氣;通過人員進修學習、請專家會診、講課、培養技術骨干、定期邀請出診、講學、查房,指導臨床工作、本院老帶新、鼓勵醫師參加學術論壇、為醫師訂閱醫學期刊、強化繼續教育培訓等方式來提高其綜合素質,獲取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提高醫師的診斷水平和操作技術水平,防止因誤診、誤治誘發醫療糾紛。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主動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的概率。
5 溝通是良好醫患關系的基礎良好的醫患溝通,不僅能增加患者對醫療技術局限性和高風險性的了解,加深對醫生的信任,還可以疏導患者的社會心理問題,促進疾病的轉歸,為改善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糾紛提供有力的保證。因此,維系良好的醫患關系是防范醫療糾紛發生的有力措施。
6 做好病案文書的書寫和管理工作基層醫院在病案文件的書寫工作中存在著缺陷,不寫、錯寫、不規范書寫等現象依然存在。不規范書寫病案常常在糾紛發生后處于舉證不力的境地,因此,規范病案書寫是防范醫療糾紛的重要措施。各種醫療文件應按照有關規定詳細記錄、及時完成,特別是基層醫療機構較少出現的搶救、會診、手術、麻醉、上級醫師查房等記錄。
7 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良好醫德醫風,確立服務意識醫療行業的定性是服務行業,應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意識。醫師應準確定位,明白自身的工作性質,樹立并強化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把病人安危放在首位,努力工作,誠心待患,把一切工作的重心放在病人的診斷和治療上來,同時給予患者適當的心理支持。如此,才能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避免糾紛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