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占鋒,苗明軍,高 蓉,謝復強
(1.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蔬菜種質創新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成都 610066;2.四川省天全縣農業局,四川天全625500;3.四川省天全縣西蜀雅禾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四川天全 625500)
天全縣山藥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
宋占鋒1,苗明軍1,高 蓉2,謝復強3
(1.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蔬菜種質創新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成都 610066;2.四川省天全縣農業局,四川天全625500;3.四川省天全縣西蜀雅禾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四川天全 625500)
分析天全縣山藥的發展現狀和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發展對策,為天全縣山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山藥;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對策
山藥屬薯蕷科薯蕷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蔓生植物,以肉質根狀莖為主要利用產品,營養豐富,糧、菜、藥兼用,既是上好的補品,又是美味佳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山藥這一藥食兼用的天然保健品逐漸被人們認可和消費,需求量越來越大。天全縣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馴化野生山藥并進行種植,至今已初具規模,山藥已成為天全縣特色農產品之一,也是當地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然而,天全縣山藥產業在發展的同時,生產上也存在許多問題,制約了產業的較快發展。如何將天全縣山藥產業做大做強,已成為當地政府和山藥種植者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天全縣山藥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做了一些分析,初步提出發展對策,以期為天全縣山藥產業快速發展提供參考。
1.1 標準化生產基地初具規模
天全縣山藥主要集中在老場鄉、新華鄉和仁義鄉等鄉鎮,尤以老場鄉禾林村面積最大,常年種植規模在200hm2左右,輻射帶動寶興縣穆坪鎮、蘆山縣思延鄉等地種植達666.67hm2。天全山藥產量達22500~30000kg/hm2,產值在180000元/hm2左右,是我省規模化種植山藥主產區,已初步形成標準化、產業化種植基地,禾林山藥已遠近聞名,被譽為“巴蜀山藥第一村”。
1.2 區域氣候獨特
天全縣山藥種植核心區禾林村地處海拔800~1200m,有別于國內其他省的低海拔種植區域,形成了天全縣獨特的山藥種植區域,禾林山藥也以海拔高、品質優而著稱。同時該區域具有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天然形成的多處天坑具有“有雨不積、有水必滲”的功能。正是這一獨特的地理優勢,造就了禾林村山藥可以在土壤中自然越冬而不爛,可原地貯藏到次年6月,削皮后長時間放置而不褐變,病蟲害較輕等特點。
1.3 栽培歷史悠久,品質優良
天全縣老場鄉禾林村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馴化栽培山藥,至今已有20余年的栽培歷史。經多年的栽培馴化,禾林村藥農已總結形成了以海拔梯度逐級往下馴化培育技術,有效地保證了山藥種源的穩定供給,從而促進了山藥產業的不斷壯大和穩步發展。
禾林山藥營養豐富,具有高淀粉、高粗蛋白質、低脂肪、低纖維的特點,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3和維生素C等多種維生素,并含有豐富的鈣、鎂、鈉、鉀、硒等多種礦質元素,其中鉀含量高達221.9mg/100g、鎂高達18.25mg/100g、鈣含量高達14.33mg/100g。
2.1 基礎設施不完善
天全縣山藥基地主要集中在海拔800m及其以上的區域,由于受山區自然條件限制,高海拔山藥基地相對分散,道路、溝渠等基礎設施極為落后,導致產品運輸靠馬馱人背,灌溉水靠降雨,限制了高海拔區山藥的規模化發展和高效栽培,這些突出問題,已成為天全縣高海拔區山藥發展的一個瓶頸。
2.2 種植技術單一,機械化生產程度低
天全縣山藥的栽培主要是采用傳統的人工挖溝起壟栽培方式,種植技術相當單一。而先進的套袋栽培、定向結薯、打洞栽培等技術和方法還未被當地農民接納應用。受山藥種植技術和人工生產方式制約,當前天全縣山藥的種植和收獲主要還是依靠人工,機械化生產程度低,屬于勞動密集型生產,山藥栽培和收獲費時費工,用工量大,對體力要求偏重,生產效率低,從而制約天全縣山藥產業的高效快速發展。
2.3 重茬問題日益突出,病蟲害控制難度大
山藥重茬導致病蟲害加重,產量下降明顯,尤其是隨著山藥連作年限的增加,以及藥農預防病蟲害意識淡薄,未采取統管統防技術,導致莖腐病、炭疽病、紅腳金龜、掌夜蛾等病蟲害在局部區域大發生,一旦蔓延,將對天全縣山藥產業造成巨大的損害。
2.4 種源單一,品種退化明顯
目前,天全縣山藥主栽品種為當地野生馴化山藥,品種比較單一。生產上因多年連續采用山藥段進行無性繁殖,繁殖方式粗放,未注重提純復壯,再加上多年連作,導致當地山藥品種種性明顯退化,表現為生長勢不強,抗病、抗逆性下降,種薯畸形或小薯率增加,單產低而不穩定,影響了山藥產業健康發展。
2.5 加工滯后,產品附加值低
天全縣山藥目前以鮮銷為主,絕大數產品仍以根狀莖的形式銷往外地,沒有進行粗加工或深加工處理,產品附加值低,產業鏈條短,不利于了天全縣山藥產業做大做強。
3.1 加強政策引導,制定優惠政策,扶持山藥產業
結合“4.20”蘆山地震災后農業恢復重建,根據當地實際制定天全縣山藥產業發展規劃,明確階段目標和總體目標。利用山藥生產基地的地理和氣候條件,申報山藥綠色產品、有機產品等認證。以加工型龍頭企業新產品研發為突破點,建設山藥標準化種植園區,實行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同時加大財政投入,不斷加大對山藥產業科技、農田水利等投入力度,擴大信貸支農資金額度,促進山藥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3.2 改進傳統的栽培習慣,提高機械化作業程度
發展高效山藥生產,必須把栽培技術的創新放在首位。目前,天全縣山藥種植仍采用傳統栽培技術,費工、費時、效率低,不利于天全山藥產業健康、穩步、快速發展。因此,應根據不同區域(坡地、林地、平壩)的特點,開展不同栽培方式探索研究與應用,引進定向結薯栽培技術、打洞栽培技術、粉壟栽培技術、高效間套種植技術、噴滴灌一體化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等,并與天全縣山藥特點進行有機結合,實現引進與創新,從而改善傳統的栽培技術,提高天全縣山藥生產的機械化作業程度。
3.3 建立種薯繁育基地,加快優質高產專用新品種選育
發展山藥產業化經營,良種必須先行。在大力發展山藥產業的同時,應建立好種薯良繁基地,引進先進的繁育技術,繁育優質、健康的種苗,保證天全山藥產業優質山藥種苗的長期、穩定供應。
隨著市場多元化程度的不斷擴大,市場對山藥產品的需求也不斷豐富,緊靠單一的產品或者品種包打天下的時代已一去不返。為滿足消費者、加工企業對原料多樣化的需求,加強新品種引進與繁育刻不容緩。應廣泛收集國內外優異品種資源,進行品種適應性的研究,建立山藥種質資源圃,通過誘變、自然突變、系統選育等多種方式進行新品種選育,從而滿足消費者和加工企業的不同需求。
3.4 注重加工產品的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值
在完善山藥種植基地和山藥品種多元化的同時,應引進加工企業,進行山藥粗加工和深加工項目的研制和開發,如山藥系列膨化休閑食品、山藥精、山藥漿、山藥粉、山藥粉絲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以提高天全縣山藥的經濟價值,促進天全縣山藥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