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聯香
(四川省萬源市果樹站,四川萬源636000)
萬源市氣候特點與高山蔬菜發展方向
朱聯香
(四川省萬源市果樹站,四川萬源636000)
萬源市地處四川東北部,位于川、陜、渝結合部,屬大巴山腹心地帶,耕地面積30667hm2,可利用荒山荒坡200000hm2。襄渝鐵路、襄渝二線、210線縱貫南北,達陜高速公路已全線通車,萬通高速即將開工建設,連結全市各鄉鎮的公路均為國標三級水泥路面,水泥公路已實現村村通。境內海拔高度差大,最高海拔2380.4m,最低355m,相對高度差達2000m,大部分地方海拔600~1400m,海拔800m以上的鄉鎮有25個。
萬源市氣候溫和,立體氣候明顯,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垂直地域性差異大,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多年平均氣溫14.7℃,變幅在14.2~15.4℃之間,極端最高氣溫39.7℃,極端最低氣溫-9.4℃,年降雨量1246mm,年日照1460h,無霜期236d,霜期129d。據多年氣象資料數據表明:
2.1晝夜溫差大
1~12月全市平均晝夜溫差達5℃左右,最高均溫與最低均溫差達10℃以上;海拔800m以上的高山區,晝夜溫差達7℃以上,尤其是海拔1200m以上高山區,晝夜溫差達10℃以上,有利于蔬菜作物營養成分的積累。
2.2夜間多霧
高山區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高達76%,植被好,土壤濕度大,晝夜溫度大,夜間多霧,霧氣凝結為水,滋潤蔬菜,利于夏秋作物生長。
2.3垂直地域性差異大,立體氣候明顯
萬源市為高山深谷地形,海拔每上升100m,氣溫下降0.5℃,以萬源城區(海拔680m)7月最高均溫31℃、最低均溫20.8℃為例,海拔1 000m區域7月最高均溫29.2℃、最低均溫19℃;海拔1200m區域7月最高均溫28.2℃、最低均溫18℃。同時,氣溫每降低1℃,季節延遲10~15天,作物物候期自然順延,蔬菜成熟上市正是重慶、成都、達州市場空檔期,產品質優價高,利于暢銷。
2.4雨熱同季
全年高溫出現在6~9月,降雨也集中在6~9月,降雨量818.8mm,占全年降雨量的65.7%。
萬源土地資源豐富,重金屬含量低,達國家二級土壤標準,部分地區達到國家一級土壤標準,絕大部分土壤為微酸性。氮、磷含量達國家一級土壤標準,鉀含量大部分達國家一級標準,部分達二級土壤水平,萬源是有名的富硒土壤分布區。據萬源市與成都理工大學合作進行的“萬源市硒的地球化學特征開發價值研究”科技成果表明:萬源市存在大面積富硒土壤,硒含量為0.05~1.74μg/g,平均0.32μg/g,高于全國土壤背景值(0.215μg/g),高于四川省土壤平均值(0.0815μg/g)。土壤中硒含量具有分帶性,其中大竹河片區全部、青花和舊院片區的一部分為富硒區(>0.3μg/g),約占全市國土面積的27.5%,青花、舊院和竹峪片區的大部分是適量硒含量區(0.1~0.3μg/g),占57.5%,草壩片區和竹峪片區一部分不是硒含量區(<0.1μg/g),約占15%。萬源還有富鋅土壤,土壤鋅含量為50.67~433.55μg/g,平均值89.94μg/g,(四川平均值為82.1μg/g;全國平均值為67.7mg/g)。pH值適中。
萬源市大部分鄉鎮村地處海拔700m以上的高山區,氣候獨特,季節延遲,夏季晝夜溫差達5℃以上,加之植被較好,空氣濕度大,霧氣繚繞,土壤潤浸,雖經白天高溫,但夜晚氣候冷涼,低溫霧氣凝結為水,滋潤蔬菜,自然返苗生長,口感爽嫩,自然生態,產品成熟期正處于重慶、成都豆類、根類,葉類等蔬菜空檔期,質優價高,利于暢銷,市場前景廣闊。
4.1優勢品種選擇
以生產重慶、成都蔬菜空檔、生長期短的品種為前提,堅持生態生產模式,堅持自然錯季、高產優質的原則,堅持品種選擇與地勢地理條件相結合、主栽品種和產業帶布局相結合的原則,發展高山錯季蔬菜。品種以豇豆、四季豆、高山蘿卜、黃瓜、萵苣、辣椒、花椰菜、蓮花白、生菜、油麥菜、白菜等為主。
4.2產業帶布局
以產業發展模式,進行產業帶布局,實施規?;?、專業化、標準化生產。在太平、白沙等17個鄉鎮建立2~3個主栽品種的多個產業帶:在太平、茶埡一線建豇豆、四季豆、辣椒基地;在白沙、花萼、曹家、沙灘一線建蓮花白、萵苣基地;在八臺、堰塘、蜂桶、井溪一線建大白菜、高山蘿卜、生菜基地;在曾家一線建黃瓜、大白菜、萵苣基地;在石人、趙塘一線建辣椒、蓮花白、花椰菜基地;在官渡、梨樹、皮窩建以四季豆、蓮花白為主栽品種的皮窩基地,形成高山錯季露水蔬菜產業基地。
4.3播種成熟期的確定
由于夏季高溫,夏季菜已收獲結束,秋菜播種不耐高溫,生長較慢,重慶、成都、達州8月底至國慶期間葉類菜、夏菜處于空檔期,故全市發展高山錯季蔬菜整個生育期以3~4個月為宜,成熟期控制在8月底9月上旬逐漸上市。生長期較長的豇豆、四季豆、黃瓜、辣椒、萵筍、蓮花白、大白菜、花椰菜等在7月10日前育苗,生菜、油麥菜、蘿卜等播種期在8月5日前育苗。
4.4產銷對接
開展產銷對接,即基地與重慶、成都、達州的超市和經銷商簽訂產銷合同,定點生產、掛牌銷售,進一步樹立萬源市高山錯季蔬菜品牌,推動產業發展。
充分利用高山區氣候特點,深挖土地資源優勢,突出交通優勢,借鑒歷年成功經驗,切實發展高山錯季蔬菜。
5.1凈作模式
馬鈴薯收獲后(6月中下旬至7月初),立即播種或育苗移栽高山錯季蔬菜,品種可以自由選擇。
5.2套作模式
在果園或玉米地套作高山蔬菜,蔬菜種類應選擇植株高度在1m以下為宜。
5.3高山錯季蔬菜間品種套作
高山蔬菜優勢明顯,利用高山涼爽的氣候條件,積極引導山區農民種植高山蔬菜,在海拔500m以上地區種植,進行春夏菜延后栽培或秋冬菜提前栽培,采收供應期主要為7~10月,并具有一定規模的商品蔬菜。萬源市發展高山蔬菜生產具有資源和市場的優勢,高山蔬菜適宜種植的海拔高度為600~1200m,山地氣溫比當地平原低3~6℃,萬源市附近有許多這樣的山地,其氣候條件可栽培當時平原難以栽培的蔬菜品種,并為高山蔬菜栽培達到優質高產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另外,高山蔬菜采收期正是高山地區農閑季節,因此,豐富的山區勞動力資源為發展高山蔬菜生產提供了必備條件。高山蔬菜品質優良,因高山地區晝夜溫差大,利于蔬菜作物養分的積累,所以高山蔬菜商品性好,營養豐富,可溶性固形物高。另外,高山空氣、土壤和水質無污染,高山地區為蔬菜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病蟲害較少,農藥施用量少,降低了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實踐證明效益可觀。
5.4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1)在發展高山蔬菜生產時,一定要積極穩妥,扎實推進。(2)切忌盲目擴大蔬菜面積。(3)結合科技人員的科技指導和示范,自覺保護當地的生態。(4)高山蔬菜基地的建設應立足高起點。高山蔬菜基地的建設應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基點,充分利用原有耕地增加科技投入,優化栽培條件,提高經濟效益。
通過多年高山錯季蔬菜發展成功經驗,如2011年堰塘鄉蝦叭口村(海拔920m)7月底8月初播種蘿卜、生菜、油麥菜等,9月中下旬上市,收入達5000元/667m2;石人鄉(海拔960m)錯季辣椒8月中旬上市,收入達8000元/667m2。為此,市委、市政府已將高山錯季蔬菜發展納入萬源市五大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規劃,將其培育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產業支撐之一。2012年種植面積達到1667hm2,2013年達到2200hm2,2014年達到2800hm2,2015年將突破3300hm2。
全市高山錯季蔬菜2012年產量50000t,產值實現2億元;2013年產量達到70000t,產值達到2.8億元;2014年產量85000t,產值達到3.4億元;2015年預計產量突破100000t,產值突破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