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濱海新區杭州道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00451)劉艷秋
中風后肩手綜合征是指在中風急性期或恢復期,病人側上肢出現浮腫、疼痛及肩部疼痛,使肩手的運動功能受限及血管運動性改變的疾病。肩手綜合征是腦卒中后常見并發癥,其發生率可達15%~70%,多在卒中后1~3個月內發生,表現為患者側肩、腕、手等關節的疼痛、腫脹、強直、肌肉攣縮,伴有皮膚潮濕、紫鉗、發涼等,重癥患者疼痛難忍,痛苦異常。目前臨床對本病尚無特效治法,影響了患者的康復和功能訓練,加重了病人的致殘程度。近年來筆者采用針刺結合中藥及刺絡放血療法治療中風后肩手綜合征32例,能夠有效地緩解疼痛,恢復患病肢體功能和勞動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32例中風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均來自社區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最小者49歲,最大者77歲;其中腦出血8例,腦梗塞24例;中風后1月內起病者13例,1~3月起病者19例,病程最短者12天,最長者3個月。
1.2 診斷標準[1]患者有腦卒中病史;單側肩手痛,皮膚潮紅,皮溫上升;手部腫脹,手指屈曲受限;局部無外傷、感染的證據,也無周圍血管病的證據。分期診斷標準分為三期。Ⅰ期:肩部疼痛,活動受限,同側手腕,手指腫脹,出現發紅,皮溫上升等血管運動性改變,手指多呈伸直位,屈曲時受限,被動屈曲時引起劇痛。Ⅱ期:肩、手的自發痛和手的腫脹消失,皮膚萎縮,手的小肌肉萎縮日趨明顯,手指活動范圍日益受限。Ⅲ期:肩、手的皮膚和肌肉明顯萎縮,手指完全孿縮。經X線及其它相關檢查排除肩周炎、關節肌肉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致的疼痛及肩關節活動受限者。
2.1 針刺治療
2.1.1 體位 仰臥位,保持良肢位,枕頭置于患肩下,上肢平放于體側使腕背伸,患肢伸直。
2.1.2 針刺方法 取患側肩三針:肩髎、肩前、肩貞,配以手三里、曲池、外關、合谷。選30號10cm毫針(華佗牌),常規消毒后進針,得氣后行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分鐘,其間行針2次。每日針刺1次,10天為1個療程。
2.2 刺絡放血 患肢十宣穴及局部阿是穴常規消毒后三棱針點刺放血,隔日1次。
2.3 中藥口服 補陽還五湯合身痛逐瘀湯加減。黃芪30g,當歸15g,赤芍15g,川芎15g,地龍15g,桃仁10g,紅花10g,桂枝10g,羌活10g,茯苓10g,牛膝15g,元胡10g。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3.1 療效標準 治愈:關節疼痛消失,主動、被動活動達正常范圍,無痛感,水腫消失,無肢體肌肉萎縮。顯效:關節疼痛減輕,關節活動受限明顯,仍有水腫,肢體小肌肉萎縮不明顯。無效:癥狀無改善,疼痛與關節活動范圍同治療前,肌肉萎縮逐漸加重。
3.2 治療結果 本組32例患者,治愈20例,顯效11例,無效1例。有效率96.9%。
患者李某,男性,69歲,主因“右側肢體活動不利伴言語不利3周”入院。入院查體:神清,高級神經活動尚可,雙側瞳孔等大正圓,直徑比約3.5∶3.5mm,對光反射靈敏,眼動正常,未見復視及眼震,粗測視野無缺損,伸舌右偏,頸無抵抗,右側肢體肌力2級,肌張力高,右側巴氏征(+)。發病時頭CT示:左側半卵圓中心腦梗死。患者發病后2周出現右側肩、肘、手部疼痛,皮膚潮濕、發涼,伴肩、肘、腕關節活動受限。經X線檢查排除肩周炎、關節肌肉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致的疼痛及肩關節活動受限。診斷為中風后肩手綜合征,給予上述方法治療2個療程痊愈。
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目前一般認為:①腦血管疾病導致肢體運動功能受損,患肢的靜脈瘀血起很大的致病作用。局部組織營養障礙,出現肩周和手腕部水腫疼痛,而疼痛刺激又進一步經末梢感覺神經傳至脊髓,引起脊髓中間神經的異常興奮,從而造成血管運動異常的惡性循環。②癱瘓上肢的處置不當,過度牽拉所產生的刺激反應,引起水腫、疼痛。本病屬中醫學“痹證”范疇,正如《諸病源候論·風偏枯候》所云“偏枯者,因氣血偏虛,則腠理開,受于風濕,風濕客于半身,在分腠之間,使氣血凝澀,不能潤養,久不瘥,真氣去,邪氣獨留,則成偏枯”。中醫認為卒中乃本虛標實之證,腎虛為本,瘀血痰濁為標。患者久臥少動,氣虛血瘀,氣滯血瘀,致使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衛氣虛,無力推動津液運行,故腫脹難消;衛陽不能達表,衛外不固則肢冷汗出。氣血凝滯,經絡痹阻,皮膚爪甲失于濡養,故皮膚變薄,指甲松脆,筋骨關節失于濡養,故拘急疼痛。針刺治療選穴以局部肩三針(肩髎、肩前、肩貞)為主,可以明顯促進局部氣血循環,改善組織營養,消除炎性水腫,緩解疼痛,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半脫位的發生。中藥選用補陽還五湯合身痛逐瘀湯加味。黃芪益氣活血,利水消腫;桂枝溫通經脈,化氣行水;當歸、赤芍、桃仁、紅花、地龍、羌活、香附行氣活血通絡止痛。《千金方》記載 “十宣穴,別名鬼城”。十宣穴點刺放血具有去瘀生新,通絡榮筋之功。十宣放血可以直接作用于末梢神經,改善動靜脈血流,增加末梢供血,能夠達到通經瀉熱、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如此針藥并舉,內外共濟,標本兼治,以期益氣活血,通絡止痛,利水消腫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