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若
當前,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主要問題是認定標準模糊,認定方式不當以及家庭情況的調查不詳細。認定工作應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能很好地避免主觀和人為因素的影響,還應建立貧困生動態信息庫,并在單純資助以外加入能力培養,完善貧困生認定工作。貧困生認定問題方法貧困生認定是高校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作為評選多種獎助學金的基礎,貧困生認定的結果直接影響很多高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質量,影響到高等教育的公平和學子們的未來。近年來,我國對高等院校貧困學生的資助不斷增多,資助形式也越來越多。但由于高校貧困生認定存在諸多問題,導致資金沒能很合理地分配到貧困生的手中。所以,我們有必要對貧困生認定中的問題進行梳理,探索出科學合理的認定方法。一、高校貧困生認定中的問題1.認定標準模糊教育部門規定,家庭經濟困難,月生活費來源(含家庭、親友及學校給予的各種資助)持平或低于學校所在地政府規定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難以維持正常學習和生活開支的學生可認定為貧困生。這個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首先,什么程度才算“難以維持正常學習和生活開支”,每個人消費水平和習慣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理解。其次,貧困是相對的,如果某院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線的學生人數比分到的貧困名額數少的時候該怎么辦呢。再次,學生的月生活費的具體數字也很難調查。由于缺乏具體標準,很多院系在認定時往往參考學生的平時消費情況和家庭情況,這種辦法確實能使認定工作一定程度上有據可依,但仍有很大不足。比如,有人認為有電腦和手機的不算貧困,但現在的高校中電腦和手機已大大普遍,沒有手機或電腦的學生鳳毛麟角。還有人覺得拿錢旅游或者看電影的不能算貧困,但娛樂或精神方面的消費對一個人也很必要,貧困學生亦是如此。由此可見,單純考慮消費和家庭情況是不夠合理的。高校在認定中的確參考了很多,但這些指標難以量化,沒有統一的標準,容易受主觀影響。因此,制定出一個清晰的、系統的貧困認定標準是當務之急。2.認定方式不當現如今,高校中普遍使用的貧困生認定方法是學生提出申請,并提供家鄉政府出具的各種貧困證明,院系通過申請和證明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再結合平時的消費情況進行認定。在這個過程中,會有評議小組的討論,甚至同學們的公開選舉,結果出來后還會公示。這種辦法表面很民主,但其實很容易受人為操作。首先,大多數學生都會或多或少夸大自己的困難程度,結果就出現了千篇一律的貧困申請,而對于一些家里組織資源豐富的非貧困學生,他們可以從很多渠道獲得貧困證明,從而渾水摸魚;其次,一些交際能力強的學生在選舉中占有明顯優勢,選舉中的“人情”不可避免,有些學生甚至直接去找輔導員哭訴,最終“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第三,由于缺乏量化標準,輔導員和學生干部在認定中難免憑個人印象進行取舍;最后,由于不少家庭困難的學生并不愿提及自己家的傷心事,他們的情況也就無人知曉,這同樣影響了選舉的結果。于是,為了避免上述問題,一些學校采取了全面認定的方法,國家下發的資助大家輪流拿,貧困生認定變得毫無意義。3.家庭情況的調查不詳細詳細了解貧困學生的家庭情況是進行貧困認定的前提,高校中對學生家庭情況的了解主要來自學生的口述、身邊同學的反映、貧困申請、家鄉政府的困難證明。前文已述,這些信息難免有所夸大,不夠真實。但對于高校來說,其日常主要工作還是教學和科研,無法去詳細調查每位學生的家庭情況。此外,一些學生的家中難免會出現突發情況,使他們的經濟實力在短時間內下降,需要特殊照顧。而學校往往不能及時了解這些情況,拘泥于貧困選舉,導致這些陷入貧困的學生不能得到及時救助。二、高校貧困生認定方法的探索1.定性與定量結合一些硬指標可作為絕對貧困指標,這些指標包括:(1)學生本人有殘疾或患有嚴重的疾病,需為此支付大量醫藥費;(2)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殘疾或患有嚴重疾病,基本喪失了勞動力或需為此支付大量醫藥費;(3)家中遭遇了巨大災難,導致了嚴重經濟損失。達到其中一項就可以被認定為貧困生。此外,還有一些指標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1)家庭所在地的經濟情況;(2)父母或家中其他供養人員的工作情況;(3)除父母外其他直系親屬的健康情況;(4)家中的固定資產或產業情況;(5)單親家庭(父母其中一方過世)。除了上述的定性指標外,還必須參考定量指標,如學校所在地保障線、學生所在地保障線、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年收入與支出比、家庭教育和健康支出情況、負債額。定量指標為認定過程提供了清晰的標準,定性指標修正了定量調查的不足,保證了對具有權威貧困證明的學生優先予以認定。兩種指標相結合,大大提高了認定標準的可操作性。2.建立動態的貧困生檔案每個人的家庭情況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原本非貧困的學生可能因為一些天災人禍而突然致貧,而一些貧困生家庭也可能通過自身努力或家鄉環境的改變而脫貧。因此,校方要及時掌握貧困學生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認定。前文已述,學校不可能對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詳細調查。針對此種情況,學生家鄉的相關部門可以在網上建立動態的貧困學生檔案,將學生家庭情況的詳細信息收錄其中,并根據貧困學生家庭情況的變化對信息進行及時更新。貧困生檔案,一方面,方便了高校的認定工作,使學校不必再費時費力地去核實學生家庭情況;另一方面,通過社會大眾的監督,學生家庭信息的真實性有了保證。3.將無償資助與能力提升相結合很多貧困學生并不只是經濟狀況較差,由于教育環境的落后,伴隨著貧困生活的還有能力的缺失。單純的金錢資助只能暫時改變貧困學生的經濟情況,而能力的不足可能使他們步入社會之后還是無法脫貧。因此,高校有必要在資助的同時多給貧困生提供一些提升能力的項目,多為貧困生組織一些業余活動,使他們在個人能力上也徹底“脫貧”,為將來的社會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參考文獻:[1]岑道權.高校貧困生認定的難點及對策探析.陜西理工學院學報,2007,(11):20.[2]余沖,李立文.高校貧困生認定程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江蘇高教,2008,(09):5.[3]趙炳起.高校貧困生認定機制——優化與重構.教育財會研究,2006,(08):30[4]丁桂蘭,周艷華.高校貧困生認定的現實困境與對策思考.教育與職業,2010,(09):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