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而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保證則是要有一個強有力的質量監控機制和科學規范的操作規程。教學質量監控,不單是教學管理,也不只是教學督導,它是一個動態的實時管理。
教學質量學生評價教學質量監控是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學生評價是學校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控的方式之一。讓學生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現在已成為國內外大多數高校評價教師教學質量最基本的方式。本文結合首都體育學院教務處組織實施教學質量學生評價工作三年多來所進行的探索與實踐,就如何構建教學質量學生評價指標體系、如何施行學生評價,以及學生評價所發揮的作用進行探討。
一、教學質量監控理論概述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高等學校要處理好新形勢下規模與質量、發展與投入,教學與科研、改革與建設的關系,牢固樹立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學校生命線的觀念。‘要求高等學校要根據新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不斷深化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優化教學過程控制,建立用人單位、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內部評估和認證機制”。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而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保證則是要有一個強有力的質量監控機制和科學規范的操作規程。教學質量監控,不單是教學管理,也不只是教學督導,它是一個動態的實時管理,是一個閉環的控制系統。其核心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積極性,發揮最大的工作潛能,只有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信息反饋與督導機制,才能形成控制理論所稱的“閉環控制”,保證系統的穩定運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質量學生評價指標的構建
(一)指標構建的原則
評價指標本身有較高的質量,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教學工作的實際水平。為此,在構建學生評價指標時遵循了科學性、導向性、可測性原則。
科學性——指評價體系遵循了高等教育的規律和特點,確保以科學的方法,準確地反映被評價對象的實際水平和能力。
導向性——為保證指標體系的正面導向作用,在建立指標體系時極為注意指標要素的選擇、要素內涵和評價標準的確定,力求既要反映教學質量方面的基本要求,又要能使各要素成為教學工作者的自檢尺度。
可測性——為了確保可測性,在建立指標體系時,將可以量化并具有可比性的內容作為指標內容。
(二)評價指標的內容
在遵循以上原則的基礎上,2002年,通過廣泛調研、深入論證,教務處首先制訂了《首都體育學院教學評價表》(分為術科類和學科類),并投入教學質量評價實際使用。
為規范教學質量學生評價工作,教務處特別強調指標體系的更新研究。在使用過程中,教務處根據各方面反饋的意見不斷修改指標體系,不斷提高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并最終形成了目前使用的《首都體育學院教學評價表(學生用表)》。
評價表涉及12項客觀評價指標、2項主觀評價指標,客觀指標分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差五個等級,評價表包含了對教師“課前—課中—課后”較為全面的評價,既涉及到具體問題又有對總體評價的分析,在問題的設計上兼顧了結構性與開放性。同時,為了保證評價的便捷、客觀,以及數據錄入的快捷性,教務處將評價表統一定制為“機讀卡”。
為認真貫徹落實北京市教委京教高[2008]1號文件關于“完善高等學校的內部質量監控”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對我院教學質量的管理、監督、評估及調控,努力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改”,確保本科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同時,為了廣泛、便捷的收集全院本科生對課程教學的意見,我院于2008~2009學年度第二學期將教學質量學生評價工作改革為網絡評教,首都體育學院教學評價表(學生用表)即“機讀卡”內容由學生在網絡上填寫。
(三)評價指標的信度與效度
在評價或測量時,通常會使用信度與效度這兩個技術指標來說明評價或測量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及合理性。為驗證我院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信度和效度,教務處對近年來的學生評價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對評價結果進行了跟蹤調查。
1.評價指標的信度
通過對首都體育學院自2002年啟動學生評價工作以來所組織的六次學生評價結果的分析,反映出,盡管每次學院參評教師的人次及參評的課程不盡相同,但作為學生評價結果重要指標的參評教師“評價優良率”基本都是在83%左右浮動,參評教師的評價平均分維持在87分左右。同時,其它分數段的比例也是相對穩定的。三年共計六個學期的學生評價結果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說明我院所使用的教學質量學生評價指標體系信度較高。
2.評價指標的效度
自實施教學質量學生評價制度以來,教務處極為重視對學生評價結果的跟蹤調查。通過調查發現,歷年被學院評為本科教學優質課的任課教師,其學生評價的分數普遍都較高;同時,專家評課、同行評課所得出的評價結果與學生評價結果大體一致;學生評價分數較低的教師,在院教學督導組進行的隨堂聽課中也確實發現其中部分教師在教學態度或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調查表明,首都體育學院教學質量學生評價結果能夠較好地反映出參評教師的教學水平,評價指標的效度較高。
三、教學質量學生評價的制度保障
制度建設是教學質量學生評價工作的基礎。通過廣泛調研、認真論證,教務處于2002年研究制訂了《首都體育學院教學質量評價實施辦法》。該文件從宏觀角度為教學質量學生評價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務處還制訂并下發了教學質量學生評價工作的專門通知及具體實施方案,這兩份文件從操作環節明確了學生評價的標準及工作要求,保證具體實施過程的真實性及有效性,為開展這項工作提供了微觀的制度保障。在以上文件的保障下,確保了學院教學質量學生評價運作過程及評價結果的有效性。
四、教學質量學生評價結果的作用
教學質量學生評價既是學院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過程這一完整控制鏈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學院多年開展教學質量學生評價工作的實踐表明,教學質量學生評價結果具有積極的診斷、參考及激勵作用。
(一)診斷作用
通過開展教學質量學生評價工作所獲取的評價結果,從學生角度分析了評價對象的優與劣;通過對評價結果進行統計整理,可以對教師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法的使用、教學態度等方面進行了診斷研究。既明確了教師教學工作的長處,又能發現教師教學工作的不足,從而幫助教師明確改進教學工作的方向,并采取相應措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二)參考作用
無論是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還是評價結果的利用,對深化學院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都起到了積極的參考作用。它對教師完整、深刻的認識達到教學質量要求所需要具備的知識結構和基本素質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同時,學生評價數據已成為教師申報專業技術職務、雙語教學課程認定、優質課評審等工作的重要參考數據。
(三)激勵作用
教學質量學生評價結果是教師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通過學生評價引入競爭機制,能夠調動教師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積極性,能夠激勵教師認真研究教學要求、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搞好教學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