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倩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求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2001年開始實施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在這一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教育研究者有了關注學生學習的意識,學生在轉變學習方式的過程中學會了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更多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得到了新的嘗試和使用。
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一、關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達到某種學習目標而采取的作用于特定學習內容(對象、客體)的具體路徑。特定的學習方式總是與特定的發展目標、特定的學習內容相適應的。從學習目標的多面性、學習內容的多樣性來看,學習方式是多樣的。由于每一種特定的學習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目標指向性,且針對特定的學習內容,因此沒有一種學習方式能適用于所有的學習目標、全部的學習內容。
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這三種學習方式不在同一層面上。自主學習是從學習者參與學習活動的獨立性層面提出的,一般是指個體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或能力。合作學習以學習者參與學習活動的社會組織形式為依據,是指在教學中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開展學習活動,以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學習從信息加工方式的角度考慮,探究性學習起源于科學探究實踐,是指通過調動學生興趣的探究方式,發展學生的實驗操作與分析技巧,它特別強調提出問題、收集和分析證據、形成基于證據的結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從課程變革和實施的角度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關于學習方式改革的目標重在突出:(1)倡導學生的學習方式由他主學習轉向自主學習;(2)突出學習過程中發現、探究和研究等認知過程;(3)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事實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只是針對我國現行教學的弊端,有針對性地提出的幾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并不是學習方式的全部分類。在現有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有意義學習。
二、關于“學案導學”
學案,是教師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的材料依據,它主要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自學疑難信息反饋、學習探索過程的學法指導、自我反思等環節,由師生共同完善。“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它體現了預習、上課、復習三者有機的統一,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課前自學、課堂提高、課后固學等環節的調控,利于以學定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案導學”模式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學案導學的課堂上,學生的主動參與幾乎占據了課堂的全部學習時間,學生或以個人或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到各個學習環節,解決問題、思考問題、探討解決途徑。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各教學環節的流程安排,注重寫法指導,在必要時刻給予學生重難點知識的點撥。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清晰地掌握老師的教學思路,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于“學案導學”的意義
自主學習的多個實證研究揭示了自主學習不僅對學生學業成績具有重要作用,還可以提高學習動機和促進其學習策略的掌握(Zimmerman,1990)。重點是,自主學習可以提高個體的自主性,讓個體具備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能力。自主學習方式與“學案導學”的教學理念是契合的,“學案導學”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我發現,自我解決,自主學習方式就成了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途徑。
合作學習方式在“學案導學”的課堂中一般是基于自主學習而出現的,在學生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則引導學生提高同位討論、小組討論、大組辯論等方式,多層次辨析,使生生間相互啟發,解決個體難點。合作互動促使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學習心得,互相增進知識,改善人際交往。
探究是學習的靈魂。通過實驗研究學習,學生可以弄清知識的規律特征,準確辨析疑難問題,在知識上有所收獲,在思維上有所啟迪。探究的方式很多,如分小組探究、個人探究、小組間交流合作,其主體都是學生自己。
在“學案導學”的課堂上,學生參與課堂的方式不再是被動地回答教師提出的預設問題,學生可以在自學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有意義學習,可以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對問題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從而有所收獲。當然,在實際的課堂中,也會出現課堂氣氛十分熱鬧但教學效果不良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盡可能使每個人參與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去。新課程改革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其出發點不在于分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探究學習的能力,而是通過這三種方式的有效結合,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陳佑清.關于學習方式類型劃分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0,(02).
[2]施良方,崔允漷.課堂教學的原理[J].策略與研究,1999,(03).
[3]龐維國.論學習方式[J].課程·教材·教法,201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