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南生(修水縣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 江西 修水 332400)
X線檢查在非產后乳腺炎診斷中的價值
汪南生
(修水縣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 江西 修水 332400)
目的 探討X線檢查在非產后乳腺炎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對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修水縣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5例非產后乳腺炎患者的X線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2例患者在乳暈后方區域存在密度均勻且邊界光滑平整的不規則圓形結節影,周邊伴有明顯可見斑片影,屬于漿細胞性乳腺炎;3例患者在乳暈周邊區域及后方區域存在大范圍致密影且邊界相對模糊,屬淋巴細胞炎;5例患者在乳暈后方區域存在斑片狀影并伴模糊可見結節影,其中3例屬于漿細胞性乳腺炎,2例屬于肉芽腫性乳腺炎;5例患者在乳暈后方區域存在邊界模糊的斑片狀影,均屬于乳腺炎。結論 非產后乳腺炎的X線影像具有相對明顯直觀的特征,通過與患者過往病史及自身體質情況進行綜合診斷,可有效提高其臨床診治率。
非產后乳腺炎; X線征象; 診斷; 鑒別
乳腺炎在產后哺乳期較為多發,而非產后乳腺炎則由于其癥狀缺乏典型性,常容易與乳腺癌或乳腺腫瘤等疾病混淆,出現誤診情況,給后續治療帶來諸多不便。筆者對15例非產后乳腺炎患者的X線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X線檢查在非產后乳腺炎診斷中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修水縣第一人民醫院收治15例非產后乳腺炎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2~65歲,平均(40.34±3.43)歲。臨床癥狀:患處存在無痛性包塊8例,患處存在包塊且伴有疼痛及腫脹癥狀5例,乳頭出現內陷并伴有周邊區域紅腫2例。15例患者均未出現明顯發熱與乳頭溢液癥狀。患者常規查體:存在明顯腫物9例(其中3例在腋窩淋巴結處存在可觸及腫大),腫物最大可達3 cm×2 cm,最小約0.75 cm×0.55 cm,腫物質中等或較硬;存在可觸及式條片狀的結節4例;存在乳頭內陷癥狀,且周邊皮膚呈現橘皮樣變化2例。
1.2 X線檢查方法
對15例患者均采用X線鉬靶攝片進行檢查,使用進口新型X射線鉬靶乳腺機,主要使用常規式方法攝其乳腺側斜位以及軸位影像。
2例患者X線影像顯示其乳暈后方較深部位存在直徑大約2.3 cm的不規則圓狀結節影,密度相對較為均勻,邊界則相對光滑平整,且周邊區域存在明顯可見的斑片影,使用X射線可初步診斷為纖維腺瘤并伴有小葉增生,其主要手術病理屬于漿細胞性乳腺炎。3例患者存在乳頭內陷癥狀,患處皮膚厚度增加較為明顯,X線影像顯示其乳暈周邊范圍以及后方區域存在大片致密影,相互境界較為模糊,范圍較大,使用X線可初步診斷為炎性乳腺癌并待排除,其主要手術病理屬于淋巴細胞炎。5例患者X線影像呈現較為明顯的乳暈后方斑片狀影,局部區域存在模糊可見的結節影,呈均勻式分布且密度相對偏高,沒有較為顯著的臨床癥狀,使用X線可初步診斷存在乳腺小葉增生可能性較大,其主要手術病理3例屬于漿細胞炎,2例屬于肉芽腫性炎。5例患者X線影像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乳暈后方斑片狀影,而邊界區域則較為模糊不清,綜合其臨床檢查中局部部位的腫痛等癥狀,X線初步診斷為乳腺炎,經局部區域穿刺后病理屬乳腺炎,在采取抗炎治療后相關癥狀逐漸好轉消失。
非產后乳腺炎在中老年女性中較為多發,危害較大,需要及早診治。該病的具體原因需要臨床診斷進一步確認,一定程度上可能是急性感染或者授乳不暢等歷史疾病引發的;也有可能是因為乳罩緊度太高,乳頭存在先天性內陷或由于乳罩緊度過高壓迫乳房導致乳頭內陷,進而使得污垢容易累積,引發感染癥狀;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乳頭及乳房周邊皮膚受損傷引發[1]。由于患者的疾病歷史與相關癥狀均缺乏較為明確的典型性,因而常常容易被醫療人員忽視,在患者就醫診斷時又往往只注意到患處腫塊,進而誤診斷成其他類型乳腺疾病,耽誤最佳治療時機。該病在臨床診斷中常見的癥狀包括患處乳房存在中等質地的腫塊,患處表面較為粗糙,缺乏光滑平整,腫塊的可移動性較差,使用指腹輕壓可伴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時常伴隨有較低的發熱癥狀以及局部區域紅腫疼痛等等。
在臨床診斷中,應該將非產后乳腺炎與下列幾類疾病進行明確區分[2]:一是乳腺癌,該病在就診時患處多有無痛性腫塊并還存在乳腺部位皮膚變厚增生、乳頭內陷及回縮癥狀,可能會因乳腺腫塊而與非產后乳腺炎相互混淆,但常常伴有一定的局部區域疼痛,非產后乳腺炎在乳腺皮膚變厚的同時還存在局部區域皮膚溫度上升情況,且乳頭的回縮凹陷大多不會有偏斜情況。若以上征象均不顯著,則需要采取問診查體配合X線進行再次確診。該病X射線征象同非產后乳腺炎征象相比具有明顯區別,如該病乳腺腫塊更為致密,且邊界存在明顯不規則形狀并伴有毛刺,此外該病的局部乳腺結構影像還會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紊亂,可以發現僵硬條索狀并較為糾集的影像,另外如為乳腺癌,周邊皮膚也會存在較為明顯且普遍的性狀變化,如皮膚變厚、水腫等等,而非產后乳腺炎則不會存在上述情況。二是乳腺小葉增生,該疾病同樣會存在乳腺腫塊并伴有疼痛癥狀,而疼痛感和腫塊的規模又多會與月經生理周期相關聯,臨床診斷中多采用問診即可鑒別,該病的X線征象多顯示乳房上象限存在成片的絮狀或團狀的密度增高影像,而非產后乳腺炎則常見于單側乳腺,且影像位置多處于乳暈之后,病變相對局限且伴有皮膚病變。
[1] 常燕.乳腺癌鉬靶X線診斷及誤診分析[J].農墾醫學,2011,33(1):45-48.
[2] 王先明,吳恢升,陳偉財,等.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診治分析[J].醫學與哲學,2013,34(6):14-15.
(責任編輯:況榮華)
2014-09-29
R445.4
A
1009-8194(2015)04-0065-02
10.13764/j.cnki.lcsy.2015.0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