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權武 高鳳霞
(吉林省公主嶺市十屋鎮畜牧獸醫站,吉林公主嶺 136116)
豬支原體肺炎的綜合防治措施淺析
李權武 高鳳霞
(吉林省公主嶺市十屋鎮畜牧獸醫站,吉林公主嶺 136116)
豬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lpneumoniaofswine)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又稱豬地方流行性肺炎,我國俗稱豬氣喘病,主要臨診癥狀是咳嗽和氣喘。剖檢變化為肺的尖葉、心葉和膈葉(主葉)的對稱性實變。病多呈慢性經過,常有其他病菌繼發感染。據我國部分省市規模化養豬場血清學檢驗,陽性率30~50%。本病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國許多地區的豬場都有發生。由于帶菌病豬的存在和分布面較廣,除直接發生死亡外,病豬生長發育緩慢,生長率降低15%左右,飼料利用率降低20%,造成飼料和人力的浪費。有的成為僵豬或繼發感染死亡。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很大,是危害養豬業發展的重要疫病之一。該病每年給我國養豬業帶來嚴重損失,約高達4O億元左右。因此,必須加強對豬支原體肺炎的研究,做好相關防治工作。
此病在所有年齡段的豬都可能感染,其中,斷奶仔豬和哺乳仔豬最容易感染,也最易引起死亡,哺乳母豬與懷孕后期母豬也比較容易感染。病豬與帶菌豬是豬支原體肺炎的常見傳染源。不少豬場在外購豬只的時候,沒有做好檢疫工作,導致帶菌豬流入,從而引發此病。呼吸道傳播是該病的主要傳播途徑,當病豬咳嗽、打噴嚏、氣喘的時候,都可能排出相關病原。Mhp將直接侵入健康豬只的呼吸道,附著在豬的氣管、支氣管纖毛上皮、喉管等部位,最終導致感染發病。
豬肺炎支原體是引起該病的主要病原。它屬于軟膜體綱、支原體目、支原體科,該病原細胞沒有細胞壁,經高倍顯微鏡顯示,菌體形狀呈多元化,常見的有點狀、球狀、環狀、桿狀。豬肺炎支原體在外界環境中不易存活,存活時間最長為26h。它具有厭氧性,對生長環境有較嚴格的要求。它生長速度緩慢,通常會被其他生長迅速的豬支原體而掩蓋,如豬鼻支原體。因此,它在普通培養基中極難培養成功。該病原體對恩諾沙星、環丙沙星等藥物有較高的敏感性,可用上述藥劑進行消毒。
3.1 急性型
通常在新發病疫區或新感染的養豬場內病豬癥狀以急性型為主。發病初期,患豬精神萎靡,頭下垂,呈趴伏或站立狀。呼吸困難,呼吸頻率較快,大約為60~120次/min。病情嚴重的豬會張口喘氣,并發出像拉風箱的聲音,另伴有腹式呼吸,咳嗽頻率不高,聲音低沉,有時伴有痙攣性陣咳。測量體溫無異常,但出現繼發感染后,體溫會迅速上升,超過4O℃。病程為7~14d,具有較高的病死率。
3.2 慢性型
大部分是由急性型轉為慢性型。但老疫區的架子豬、育肥豬、后備母豬等可能直接感染為慢性型。咳嗽是最典型的特征,特別是在清晨與傍晚天涼時咳嗽最為劇烈。另外,在飼喂的時候或豬只活動劇烈的時候,咳嗽比較明顯。咳嗽過程中,伴有喘氣癥狀,呼吸頻率增加,嚴重時,會出現連續痙攣性咳嗽。病豬食欲無大變化,只有在病情嚴重時才會影響食欲,甚至食欲廢絕。染病小豬如得不到有效治療,病程可達2~3個月,甚至超過半年。
3.3 隱性型
急性型與慢性型均可轉變為隱性型。如果飼養管理措施好,病豬染病后并不會馬上表現出相關臨床特征;如果飼養管理條件差,將使病情惡化,出現急慢性臨床特征,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病變集中在肺臟部位,通常在肺部的尖葉前緣。觀察可見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有清晰的界限,病變在左右肺呈對稱分布發展狀態,病肺顏色為肉樣紅色。若未引起其他繼發感染,其他臟器基本不會出現明顯病變。
以相關流行病學、病理解剖結果為依據,并結合病豬臨床特點進行初步診斷。然后,根據血清學檢測或病原體檢測等結果進行確診。血清學檢測的常用方法包括間接血凝試驗、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病原檢測常用方法包括酶聯免疫試驗、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等。
(1)林可霉素。劑量為200g/t,混入飼料中,持續飼喂21d。也可采用肌注方式,劑量為50mg/kg,5d為1個療程。泰樂菌素采用肌注方式,劑量為49mg/kg,3d為1個療程。
(2)泰妙靈。劑量為20mg/kg,將其混入飼料中。治百炎劑量為40mg/kg,采用肌注方式,l次/d,5d為1個療程。
(3)土霉素。將0.05%的土霉素放入飼料中持續飼喂5~7d。同時,運用卡那霉素治療,劑量為20~40IU/kg,1次/d,持續治療3~5d,肌注方式。
(4)中藥療法:方劑:貝母30g,甘草、黃連、大黃各35g,桔梗、柴胡、葶藶子、郁金香、白礬各45g,黃苓50g,桑白皮60g,煎服。
7.1 堅持自繁自養
要遵循自繁自養原則,采用廄養方式。對于外購豬只,應先隔離一段時間,大約20d左右,當確認健康、無疫病后才能將其放人圈中和其他豬只混養。
7.2 預防接種
對于疫病常發區域,應定期進行免疫,每年為豬群接種豬喘氣病弱毒凍干疫苗。仔豬于7~15日齡接種一次。后備種豬在配種前進行免疫接種。選擇健康無病或康復母豬進行繁育,培養健康無病的后代。
為培育健康豬群,應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用人工哺乳法帶仔豬,也可選擇健康母豬帶仔豬,同時加強環境消毒消滅各種病菌,切斷所有傳染途徑;二是將仔豬按窩隔離;三是將斷奶豬、架子豬、育肥豬分別安置在不同的圈舍飼養。四是做好檢疫工作,并及時將病豬與疑似病豬清除。
7.3 加強飼養管理
做好豬圈衛生工作,并及時清洗飼養管理用具。及時清除糞便,并定期消毒,對病死豬要做好無害化處理,避免二次污染。對被病豬污染過的圈舍,應選用5%來蘇爾進行消毒處理,不可使用發霉、變質、劣質的飼料,要為豬群提供優質、健康的飼料和清潔的飲水。
[1] 方榮奎.豬支原體肺炎的診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0,(9):342.
[2] 袁文菊,袁逢新,羅國琦,等.豬支原體肺炎及其防治[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1,27(2):105-106.
[3] 曹艷,周佰剛,寧彥龍.豬氣喘病的防治[J].吉林畜牧獸醫,201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