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培東顧 麗蘇 峰
(1.吉林省通榆縣雙崗鎮畜牧獸醫站,吉林通榆 137200; 2.吉林省通榆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通榆 137200; 3.吉林省通榆縣向海鄉畜牧獸醫站,吉林通榆 137200)
牛沙門氏菌病的流行和疫苗接種
田培東1顧 麗2蘇 峰3
(1.吉林省通榆縣雙崗鎮畜牧獸醫站,吉林通榆 137200; 2.吉林省通榆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通榆 137200; 3.吉林省通榆縣向海鄉畜牧獸醫站,吉林通榆 137200)
沙門氏菌病是由沙門氏菌屬細菌引起的一類疾病的總稱,其臨床癥狀可從嚴重的發熱性腸炎到輕度的食物中毒不等。沙門氏菌的特征之一是不同血清型能引起不同的動物感染和發病。例如,鼠傷寒沙門氏菌和腸炎沙門氏菌宿主范圍非常廣泛,幾乎可感染所有的溫血動物。而其他血清型的宿主范圍相對較窄,可認為它們具有宿主特異性或專嗜性。具有高度宿主特異性的血清型只能使系統發育上血緣相近的動物發病。都柏林沙門氏菌通常感染牛,自然感染也可發生在包括人和綿羊在內的其他動物身上。
沙門氏菌病作為一種人畜共患病(人、牛、綿羊、豬和家禽均可感染)在臨床上有三個主要癥狀:特急性性全身癥狀、急性腸炎和慢性腸炎。人可表現為全身性傷寒感染、亞急性副傷寒感染和輕微胃腸炎。牛沙門氏菌病的癥狀與人不同,在發達國家,多數病例只表現為自愈性腸道感染,偶爾也有即使經過治療死亡率仍很高的病例。預防牛沙門氏菌病的有效措施是接種疫苗。
不論活苗還是滅活苗都曾用于牛沙門氏菌病的預防,并試圖通過初乳中的母源抗體對犢牛提供主動或被動保護作用。可考慮購買滅活苗。批準用于成年牛和犢牛的滅活苗是用甲醛滅活的都柏林沙門氏菌和鼠傷寒沙門氏菌制成的。這種疫苗經臨床試驗和實驗室檢驗證明可有效地誘導成年牛產生抗體,并可通過初乳傳給犢牛。
近來主要嘗試利用沙門氏菌弱毒株研制弱毒苗。這些弱毒株包括天然無毒力菌株、實驗室誘變株、自發突變株或者是遺傳改造株。最早產生于美國的弱毒株是在編碼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酶基因中引入突變位點,稱為Aro缺失株或Aro株。這樣的菌株不能合成分支酸,來產生對氨基苯甲酸(葉酸前體)和對苯二酚(鐵結合蛋白腸螯合素前體)。如果缺少對氨基苯甲酸和對苯二酚(哺乳動物組織中不存在),缺失株就不能生長。已誘導出都柏林沙門氏菌和鼠傷寒沙門氏菌的Aro缺失株,并在犢牛進行了實驗,經口或非腸道途徑免疫可產生很好的保護作用,對不同血清型可產生交叉保護并證明是安全的。這種缺失苗不會引起宿主感染,也沒有副作用,遺傳學穩定。唯一缺陷是不能對3周齡以下的犢牛起到保護作用。近來,已研制了不止一種酶的變異,還出現了營養缺陷型變異和其他變異,這些含有兩處或更多獨立變異點的菌株比只有一處變異的菌株更安全,而且經檢驗對牛是一種很有效的疫苗,并對1月齡的犢牛就可起到保護作用。
這些菌株可能不能對所有的血清型感染都起作用。目前,還沒有結果證明疫苗免疫后,不同時期對不同血清型均可產生交叉保護作用。很難想像今后如何保持不同血清型間的有效交叉保護作用。很可能在活苗里含有一種以上的血清型。有證據表明:聯合用苗時,不同疫苗株間有干擾作用,這種干擾能降低免疫效果。
活苗免疫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代謝產物缺陷,即使是弱毒,仍然含有許多毒力因子,在某些環境條件下可引起腹瀉,并且腹瀉不僅發生于免疫牛,而且可發生于與免疫牛接觸過的牛或食品動物以及消費肉食動物的人群。活苗免疫最常見的問題是能引起輕度的腹瀉,并且免疫功物可在糞便排出疫苗毒。近年來關于沙門氏菌引起腸炎的機制的研究認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沙門氏菌Ⅲ型蛋白分泌系統負責將效應蛋白傳到宿主細胞內,這種蛋白能影響沙門氏菌的腸道侵染、炎癥反應的誘導、液體分泌、細菌復制和逃避宿主防御機制。定向突變能破壞沙門氏菌中影響炎癥反應誘導、細菌凈增長的基因,但對細菌侵入無影響,能優化疫苗株的表型性狀,如仍保留侵襲性和免疫原性,但不具有毒性。
因為犢牛很容易在出生后幾天感染沙門氏菌,死亡高峰發生在3~4周齡,所以理想方法是對母牛進行產前免疫使犢牛獲得被動保護免于感染。然而,被動免疫也會出現一些不理想的結果。盡管如此,還可建立一個懷孕母牛免疫、延長初乳喂養時間的方案。懷孕母牛在分娩前約7周和2周分別用福爾馬林滅活的鼠傷寒沙門氏菌苗進行免疫。犢牛生后可直接吃母乳48h,然后飼喂8d冷藏的初乳。這樣的犢牛在生后5d對致死量的鼠傷寒沙門氏菌或都柏林沙門氏菌均有一定的抵抗力,在感染后糞便排菌時間很短。吃過免疫母牛初乳然后再吃正常初乳的犢牛和未免疫母牛生下的犢牛然后喂以免疫乳的犢牛沙門氏菌致死率均明顯降低。在一些外來血清型暴發時,進行緊急免疫是有效的。疫苗在預防牛沙門氏菌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即使是再有效的疫苗,也不能代替良好的飼養管理和衛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