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剛
(新疆巴里坤縣山南開發區獸醫站,新疆巴里坤 539200)
一起仔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防治
王衛剛
(新疆巴里坤縣山南開發區獸醫站,新疆巴里坤 539200)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發生原因,感染途徑,流行特點,臨床癥狀,治療方法,預防及注意事項
仔豬傳染性胃腸炎;防治
(1)發病報稱:2014年春季4月中旬某鄉一養豬小區獸醫報稱,養豬場飼養的1-3齡仔豬出現發燒、拉稀等癥狀,片區獸醫按照腹瀉消炎治療均無療效,斷斷續續死亡,在1周內已經死亡14頭,畜主要求鄉獸醫站盡快診斷病因預防治療。
(2)鄉獸醫站接報告后和縣獸醫站技術員、化驗室人員到發病現場進行診斷。經對發病仔豬臨床檢查、死亡仔豬的癥狀對比,發病過程和養殖環境的了解初步診斷為豬傳染性胃腸炎。
(1)引種感染:經詢問畜主得知,上年秋季時,由于一頭種豬年齡偏大,不適宜在做種用,為防止影響繁殖率,經了解從距離較遠的市內一家養豬場引進了一頭12月齡的長白條種豬到自己的養豬場做種用至今。
(2)引進種豬產地豬場也發病:通過和市內的這家豬場聯系得知,該豬場在引進這頭種豬時,相鄰的圈舍內已經出現了仔豬個別拉稀死亡病例。由于小區內的養殖戶相互對病情不通報,養殖戶之間就不了解病情,沒有及時說明潛在的病情風險。也就是說,該養殖戶引進的種豬已經感染了傳染性胃腸炎病毒,病毒潛伏在體內,經引進到豬場后感染母豬,使仔豬發病傳染死亡。經證實,該養殖戶向縣獸醫站報告時種豬產地豬場的仔豬一直在發病,仔豬死亡率達到了8~11%,發病豬確診為豬傳染性胃腸炎。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豬腸道傳染病。該病主要感染新生和3月齡的仔豬,疫病迅速在豬場內流行,大面積傳染時6月齡以上的架子豬也會出現同樣癥狀,病情嚴重的治療無效死亡。主要在新生仔豬和3各月內的豬中流行,初次感染的豬場呈爆發性流行,相鄰豬場漸次感染,因預防不當會引起大批死亡。特別是早春產仔季節流行本病的初發期,會造成大批仔豬死亡,嚴重影響養豬業的發展。
(1)流行季節:豬傳染性胃腸炎病的發生、流行,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于晚冬初春,由于消毒檢疫不嚴或從其他養殖場引進種豬、母豬、仔豬,飼養人員接觸感染病豬未消毒,感染了豬場內的豬,在豬場內迅速流行,造成仔豬死亡。
(2)流行規律:感染了病毒的仔豬在3~4d內在豬群內暴發流行,迅速傳播至鄰近各欄舍,約經10d左右達到高潮,隨后呈零星發病。發病率與年齡的關系不大,但死亡率與年齡的關系甚為密切。2周齡內仔豬死亡率很高,日齡越小,死亡越快。5日齡內死亡率90%以上,10日齡為50%以上,5周齡以上的豬死亡率較低,3月齡的或成年豬發病發病死亡率低。
(1)哺乳仔豬:潛伏期短,特別是2周齡內的仔豬潛伏期一般為1~2d,半數左右有短暫的體溫升高(40.2~40.6℃);呈急性水樣腹瀉和嘔吐,糞便呈淡黃、黃白色等,內含未消化的凝乳塊和泡沫,腥臭,但不見有血液;之后迅速出現脫水、消瘦,伏地不起等癥狀;嚴重口渴,常爬到母豬食槽內急切飲水;隨著病情惡化,病豬極度衰弱,行走不穩,常被母豬壓死;經治療存活的豬一段時間生長發育會嚴重受阻,成為僵豬。
(2)成年豬:3月齡以上豬潛伏期多為2~7d。隨著豬日齡的增長,豬對該病的抵抗力不斷增強。豬個體的表現也有很大差異:有的食后不久就發生嘔吐,多數開始即出現水樣腹瀉,一般持續4~5d,短者2~3d;糞便呈灰褐色,混有泡沫狀粘液和大量未消化的食物;食欲減退或廢絕;體溫正常或偏低;口渴、脫水、顯著消瘦;腹瀉一旦停止,不再復發,很少死亡;有的癥狀比較輕微,僅減食而無腹瀉現象或僅拉軟糞而已;哺乳母豬患病后泌乳減少或完全無乳;孕豬很少流產。
(1)抗菌消炎素:病仔豬青鏈霉素30~50萬IU(單位)、慶大霉素4~8萬IU(單位),混合溶解后灌服,配合健胃藥,每天2次,連服3d。病情嚴重的用頭孢先鋒霉素、維生素c混合溶解灌服或肌注,高燒的適量注射安乃近退燒。
(2)消毒殺菌隔離病畜:對發病的豬舍立即進行噴霧消毒,清理豬舍內的糞污,保持干燥,舒適溫度,對發病的豬轉入病豬隔離室觀察治療。
(3)抗菌增體:飲水中投放抗菌止痢藥物,對不愿哺乳的仔豬灌服氨基酸等營養業,配合健胃藥。1周內仔豬后海穴注入慶大霉素5~10ml,或腹腔內直接注入20ml 10%的葡萄糖水溶液 加快止痢。
(4)排毒止痢加快恢復:為了防止酸中毒和脫水,在抗菌消炎的基礎上,對病仔豬灌服25%葡萄糖100ml,為防止脫水灌服0.9%氯化鈉水溶液30ml。
(1)堅持自繁自養:規范養豬場管理體制,健全基礎設施,定期對種豬進行鑒定淘汰,從本豬場選育沒有血緣關系的后備母豬和種豬留作種用。盡量避免從相鄰的豬場和有疫病隱患的豬場引進種豬,確實必須引進的種豬必須嚴格檢疫制度,引進的豬必須隔離45d,經臨床檢查正常的在進行飼養。堅決杜絕從疫區購買、引進種豬。
(2)定期開展防疫檢疫:定期對豬場的豬進行防疫,除規定預防的疫病外,必須按時注射豬傳染性胃腸炎疫苗、仔豬傷寒苗等常規疫苗。
(3)健全消毒設施和消毒制度:豬場嚴格按照消毒制度進行定期消毒,儲備一定數量的消毒藥,購置消毒器械,每天定期開展消毒,圈舍內消毒不留死角,專人負責登記記錄。對病豬必須隔離消毒,避免混群飼養,防止傳染疫病。對豬場糞污及時進行衛生整治,及時清理消毒,防止傳染疫病。
(4)加強對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豬場應建立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點、隔離場所,對死亡的病死豬及時進行深埋無害化處理,防止二次感染豬場。
(5)健全基礎設施:經產母豬豬舍在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保持豬舍干燥、清潔按時消毒。建立仔豬保育室,保持適宜溫度,增強抵抗能力。豬舍環境衛生清潔,利于仔豬的生長發育。
王衛剛,男,畜牧獸醫專業,大專學歷,助理獸醫師,長期在基層從事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