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東
(五常市安家鎮畜牧獸醫站,黑龍江五常 150229)
豬紫紺、紫斑性癥狀的中毒病的診斷
周學東
(五常市安家鎮畜牧獸醫站,黑龍江五常 150229)
豬因采食含有黃曲霉毒素的霉變飼料,導致皮下出血,皮膚出現紫斑,消化機能紊亂及黃疸的現象。黃曲霉毒素屬于血管毒和肝毒,可導致肝臟腫大,肝硬化,肝細胞變性。不僅肝臟功能異常,而且出現黃疸、懶動,異食癖,消化紊亂,大便干燥。血管毒則引起豬皮下、腸黏膜出血,皮膚變紅或形成紫斑,眼鼻和腹側最明顯。胸腹腔出血,機體貧血,神經系統小血管出血。病豬呈現神經癥狀,如興奮不安、角弓反張等。發病仔豬可在發病的幾天內死亡。
用大量發芽、腐爛的馬鈴薯喂豬,可引起以出血性胃腸炎和神經癥狀為主的中毒。馬鈴薯芽胚內含龍葵素及腐敗素,如胃腸黏膜損傷后吸收較快,對胃腸黏膜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引起重劇胃腸炎或黏膜損傷。毒素吸收后,使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末梢麻痹,臨床上神經功能紊亂,初期狂躁不安,伴有流涎、嘔吐、腹痛、腹瀉。短時間后,很快轉為沉郁、昏迷或抽搐,后肢麻痹。呼吸困難,可視黏膜發紺,下腹部皮膚見有疹塊。有些豬以胃腸炎為主,表現腹瀉,便血,排尿困難,體溫偏低。尸僵不全,血呈暗紅色,凝固不良,皮膚常有紅紫斑。其他器官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豬采食大量患有黑斑病、象皮蟲病及軟腐病甘薯等,可引起豬急性中毒,其中毒癥狀雖沒有牛、羊嚴重,但如采食量過多,把切削下來的霉爛部分集中喂豬,在臨床上可出現口吐白沫,張口呼吸,可視黏膜發紺,流淚,心律不齊,糞干硬發黑,后期轉為腹瀉,排混有黏液和血液的稀軟惡臭糞便。有的病例除了表現陣發性痙攣、出血外,膽囊腫大數倍,充滿黑綠色膽汁。
棉子內含蛋白質36~45%,常用作豬飼料。但豬消化道內缺乏把游離棉酚轉化為結合態棉酚而緩解其毒性作用機制,因而長期飼喂可引起豬中毒。臨床上表現為低頭,咳嗽,耳根皮膚紫紅色,腹下紅色。有的因胃腸炎而引起體溫升高,肺水腫,聽診有啰音,糞干黑帶血。眼炎或雙目失明,與維生素A缺乏有關。仔豬腹瀉、脫水和驚厥。死后剖檢表現胃腸炎,肝腫大,肺水腫,腎炎等,無明顯特征。
由于蓖麻子和葉內均含有蓖麻毒,該毒素的本質為蛋白,在消化道內可直接被吸收入血而出現中毒。此外,蓖麻堿、紅細胞凝集素及變應原等都可引起動物中毒。臨床上表現為嘔吐、腹瀉、腹痛、出血性胃腸炎、血紅蛋白尿、黃疸。嚴重的病豬,可能突然倒地,痙攣和嘶叫,可視黏膜、皮膚顯著發紺。尿閉,最后于昏迷中死亡。尸體剖檢可見出血性胃腸炎及各實質器官出血。
豬因誤食被氟乙胺毒殺的老鼠而中毒,或因制作氟乙胺時的污物污染了豬飲水源,可產生大批豬中毒。因氟乙酰胺在體內降解為氟乙酸鈉,在三羧酸循環中與草酰乙酸縮合后生成氟檸檬酸,它與檸檬酸鈉競爭性地與烏頭酸酶結合,使該酶失活,因而中斷了三羧酸循環,中止了器官、組織的能量供給。中毒豬中樞神經系統及循環系統首先受到影響。臨床上表現為驚恐、尖叫、前沖、跳躍,在圈舍狂奔或跌倒后很快死亡。有些病豬嘔吐,四肢抽搐,突然倒地、角弓反張,瞳孔散大,口吐白沫,持續數分鐘。出現緩和,復又重新發作。由于心功能障礙,神經興奮,導致呼吸急迫,結膜發紺。全身肌肉震顫抽搐,痙攣,感覺靈敏,體溫偏低,口、鼻流出帶血色泡沫,最后終因衰竭而死。
豬采食大量光過敏食物或長期用含光過敏食物飼喂,經室外紫外光照射后,即可導致光敏性皮炎的出現。長期采食含有黃曲霉毒素的玉米或谷物,引起肝臟損傷,膽管閉塞,可繼發性產生感光過敏。豬采食生長期蕎麥、野胡蘿卜、大量感染了蚜蟲的蔬菜后,易引起本病。豬卟啉癥,亦可出現光敏性皮炎。皮膚出現紅斑、疹塊、潰瘍、壞死等變化。該病主要發生于被毛較少的部位,脊背、耳尖、尾部皮膚出現水腫,觸之敏感,不停地擦癢,表皮磨破,滲出黏稠液體與被毛粘連,結痂,脫落。有些豬出現肺水腫,呼吸高度困難,鼻流泡沫性鼻液,結膜發紺。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共濟失調,痙攣,昏睡,以至麻痹。通常白豬癥狀最為嚴重。
豬是最易引起亞硝酸鹽中毒的動物之一,在城市郊區蔬菜農家,俗稱“小白菜中毒”或稱為“飽潲病”。因亞硝酸鹽可將血紅蛋白中Fe2+轉化為Fe3+,血紅蛋白變為高鐵血紅蛋白而失去運輸氧的能力。在動脈血中二氧化碳分壓較高,組織缺氧,動物突然發病,呼吸困難,血液呈醬褐色,可視黏膜發生甘,豬呈犬坐姿勢。流涎,口吐白沫,嘔吐。皮膚、耳尖、嘴唇、鼻盤開始蒼白,以后青紫。靜脈穿刺后流血不止,血凝固不良。體溫下降,肢端發涼。四肢麻痹,抽搐痙攣,窒息死亡。采食越多,發病越重,死亡越快。
補飼,冬季注意羊舍內的防寒保暖。及時接種羊口瘡弱毒疫苗。發現病羊及時隔離,用藥治療。對發病的羊只用溫水把結痂處洗凈泡軟,清除掉腐爛的表皮,再用碘伏溶液消毒創面,每日2~3次,連用3~4d;用淡鹽水沖洗潰瘍部位,撒冰硼散(冰片15g、硼砂150g、芒硝18g、研為細末)1日2次,連用2~3d發病重羊再肌肉注射青霉素,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