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革 立
(四川準達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72)
?
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工作淺析
吳 革 立
(四川準達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 成都610072)
摘要:從川藏地區水電工程移民工作特殊性入手,總結了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工作特點;圍繞移民安置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了有利于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工作的相關建議,可為今后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工作提供指導。
關鍵詞:藏區;移民安置;水電工程;特點;建議
1概述
西部地區是水力資源富集區,隨著西部水電能源基地建設的加快,引發了大量的水庫移民非自愿性搬遷問題。由于水電工程移民安置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加之地處祖國西部藏區獨特的區域環境,有必要對藏區移民安置工作進行認真系統的研究。
隨著“新農村”建設規劃理念的提出,以往的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僅限于滿足基本的移民安置任務,但對周邊環境、產業發展、風貌特色、宗教文化等因素考慮不夠。由于水電開發的逐步西移,加之各方對移民安置工作越來越重視,從而對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也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因此,不斷總結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特點,不斷提高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對于促進移民的搬遷和安置工作、改善移民的居住環境、提升移民的生活質量以及維護當地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筆者長期工作在四川西北部康巴核心藏區水電工程開發現場,在廣泛收集相關資料和深入水電工程開發施工現場調研的基礎上,總結了四川藏區水電工程移民的工作特點,分析了藏區移民安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工作應將藏區特殊性予以重點考慮并綜合政策引導、政府主導、科學規劃、各方參與的思路,對該地區及其他藏區或少數民族地區水電工程移民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不當之處,敬請同行予以斧正。
2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工作具有的特點

2.1藏區水電開發區域具有的特點
從自然環境看,藏區高海拔,多水少土,土地貧瘠,高山與峽谷毗連,自然地理環境復雜多樣。藏區高原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礦產資源和眾多獨具的動植物資源,而且四川藏區的植被情況略好于西藏地區;從社會環境看,藏區工業化水平很低,產業結構主要依賴于農耕業,生產方式主要以牧業和農牧業相結合為主;主要生活資料由牛、羊等畜產品和青稞、土豆等糧食構成;生產、生活條件薄弱,生產工具簡單,生產技術低下;藏區居民的居住條件差,配套設施很不完善;從文化環境看,藏區歷史悠久,具有豐厚的歷史底蘊,是許多原始文化的保留地。
2.2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工作具有的特點
川藏地區水電規劃涉及到的移民范圍廣,影響面寬,而且川藏地區的移民又以藏族為主,尤其是四川甘孜、阿壩藏族自治州的移民還涉及彝族等其他少數民族。由于少數民族自身的社會、文化、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使得水電工程移民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因此,若要做好藏區水電工程移民的安置工作,就必須深入分析當地水電工程移民呈現出的特點。根據筆者的研究結果看,該地區的水電工程移民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以農(牧)業人口為主,受教育水平低;生產生活方式獨特,收入依賴自然環境;社會關系較封閉,適應能力相對較差;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多樣化;居住方式多樣化。
3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工作存在的問題
據筆者了解,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具體問題主要包括:移民安置工作的重點主要放在了滿足基本的移民安置任務,而對周邊環境、產業發展、風貌特色、宗教文化等因素考慮不夠;負責移民規劃設計的人員多為漢族,對少數民族的社會、經濟、文化、宗教信仰等情況了解不夠深入;藏族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其對水電開發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了解不夠;全民信教,宗教特色濃郁,瑪尼堆、佛塔、經幡等民族宗教特色實物補償標準不明確;耕地少,而水電開發征地涉及的區域又多為易于耕作、土壤肥沃的河谷地帶,待電站修建淹沒后,無后備資源可進行生產安置;語言不通,溝通不暢,不能及時了解藏區居民的訴求等。
4對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工作的建議
筆者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結合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工作的實際,以加強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將水電資源開發建設與地方經濟發展、移民安定致富有機結合起來,逐步建立、完善資源共享、利益分享機制,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為藏區水電工程移民的最終工作目標,兼顧安全性,使安置點遠離泥石流、滑坡等災害的危害;考慮移民工作的系統性,將生活安置與生產安置相結合,就近安置與集中安置相結合;考慮移民工作的發展性,改善移民的生活環境和質量,確保移民安置點的可持續發展,突出其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5-7],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在嚴格執行國家、地方政府移民安置政策、法規的同時,對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安置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政策上支持,資金上扶持,使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得到根本的保障。
嚴格執行國家、地方政府的移民安置政策、法規是確保民族地區安定團結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水電工程開發周期長,需要在移民安置工作初始階段就讓藏族居民感受到水電開發的益處,從而為水電工程移民打下堅實的基礎。
(2)強化地方政府的主導作用,理順移民管理體制、機制,明確移民管理部門的職責,做到管理到位、分工合作、職責明確、責任落實。
地方政府是對本地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基本情況最為熟悉的管理機構,水電工程移民的安置涉及地方政府發改、國土、林業、交通、城建、水利、農牧、教育、衛生、環保、民政、電信等多個部門,只有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移民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協調作用,才能確保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工作順利完成。
(3)重視移民安置政策的宣傳,多層次、多形式的開展宣傳工作,充分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
藏區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依然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居民文化素質低”的問題,水電開發對當地居民來說是新生事務,經過居民傳統的“口口相傳”,加之“故土難離”的傳統思想,難免會對水電工程移民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加大宣傳力度,重點抓好宗教人士、移民個人兩個關鍵開展宣傳工作,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4)充分考慮藏區居民的宗教信仰對水電開發的影響,增加與民族宗教特色相關的補償項目。
藏區與內地漢族地區最為直觀的區別在于全民信教,該地區絕大多數群眾信奉藏傳佛教,信仰虔誠。因此,在藏區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除了盡可能地對寺廟等宗教設施進行保護外,應針對瑪尼堆、佛塔、經幡等個人宗教設施盡快增加補償項目、補助標準及計算方式。
(5)加大移民安置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尤其是逐步培養藏族從事移民工作的人員。
盡管各級地方政府均成立了移民機構,但人員的專業結構、數量還不能滿足工作需要,移民工作人員也多由發改、民政、國土、林業等部門抽調組成,其專業水平有待提高。專業人員缺乏,尤其是藏族移民工作人員缺乏。移民工作隊伍的現狀是懂技術的人員不熟悉當地情況;熟悉當地情況的人員不懂技術。為此,必須從加大現有移民工作人員的培訓、教育力度入手,形成長效機制,盡快建立一支“懂政策、熟規范、精宣傳、守紀律”的專業移民工作人員隊伍,逐步過渡到培養當地藏族干部成為專業移民工作人員,徹底改變語言不通、溝通不暢、不熟悉社情民情的被動局面。
(6)合理利用當地的人力、物力資源,通過當地的人力、物力參與到水電工程建設工作,及時提高地方經濟水平,提高藏族居民對水電開發的認可度。
現有水電開發項目多處于西部高海拔地區,水電工程現場山高林密,交通以公路運輸為主,公路坡陡彎多,交通條件差,這些現實條件增加了水電工程開發的成本;而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欠發達,當地居民貧困面廣,因此,如何利用當地人力、物力資源,正確引導將地方資源投入到水電開發建設中,既可以降低水電工程開發的成本,又能夠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同時可以提高藏族居民對水電開發的認可度。
5結語
通過筆者的調研,加之多年從事水電工程移民工作取得的點滴經驗,筆者認為:藏區水電工程移民的安置工作不能完全按照漢族地區的工作思路實施。應以維護民族地區安定團結,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使當地藏族居民共享水電開發成果為水電開發移民工作的重點。筆者通過總結四川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工作的特點,針對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政策支持、政府主導、加強移民工作人員隊伍教育、培訓等方面提出了建議,期望能對藏區水電工程移民工作的開展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晏志勇. 我國水電開發與移民安置[J]. 水力發電, 2005, 31(1):1-4
[2]李丹,郭萬偵,劉煥永,張江平.中國西部水庫移民研究[M].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
[3]楊學培.瀑布溝電站移民安置點規劃與建筑設計[J].四川建筑,2007,27(9):33 -35.
[4]馮明放,彭潔. 山區生態移民安置點選址的反思與建議——以陜南移民搬遷為例[J]. 改革與戰略. 2012,28(12):97-99.
[5]鄧培全. 水庫移民可持續發展模式與實踐[M]. 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 2003.
[6]傅秀堂.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安置規劃[M].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7.
[7]陳林.對水電工程移民安置點規劃布置的思考[J].人民長江. 2008,39(19):87-88.
吳革立(1968-),男,四川成都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水電工程移民工作.
(責任編輯:李燕輝)
收稿日期:2015-07-07
文章編號:1001-2184(2015)06-0150-03
文獻標識碼:B
中圖分類號:C922;TV213.2;TV7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