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磊
摘 要:自從中韓兩國正式建立友好關系以來,兩國之間的貿易一直處于發展的狀態,中韓兩國在國際貿易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但是從總體來說,中韓兩國由于自身經濟發展、國家所制定的對外貿易政策的不同,以及兩國出口商品數量以及商品質量上有著較大差異等因素,造成了中韓兩國存在較為明顯的貿易逆差。中韓兩國只有積極地發展經濟,增強自身的經濟實力,才能實現兩國經濟共同發展的目標。本文主要結合了中韓兩國在貿易上存在的特點以及兩國產生逆差的主要原因,對中韓兩國貿易上的逆差情況提出了幾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貿易逆差;中韓;原因;對策
中韓兩國自從建立友好關系以來,兩國之間的貿易非常頻繁,兩國的經濟貿易得到了穩定的發展,但是在兩國經濟貿易的發展的同時產生了很多問題,貿易的結構出現了很大的不平衡,在經濟貿易中出現了非常大的逆差,逆差的金額也隨著時間發展變得越來越大,對中韓兩國經濟貿易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本文主要對中韓兩國貿易的狀況、貿易的主要特點、貿易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所要采取的措施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中韓兩國貿易的狀況概述
中韓兩國在正式建立友好關系以來,中韓兩國之間的貿易主要是民間貿易,中國向韓國輸出的產品比較多,中韓兩國之間貿易上的差額非常小,中國在中韓貿易關系中處于順差狀態。
中韓兩國正式建立友好關系以來,中韓兩國政府簽訂了《中韓引渡條約》、《中韓政府貿易協定》、《司法與法務交流合作協定》等關于中韓兩國共同發展的協定。自從這些協議簽訂以來,中韓兩國的貿易金額逐漸增加,兩國之間的貿易發展總體上呈現上升的狀態,除了在1998年-1999年兩年之間亞洲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對中韓兩國的經濟貿易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兩國在1998年-1999年進行的貿易也非常少。但是在2000年之后,中韓兩國的經濟貿易出現了復蘇狀態,短短的幾年之間,兩國的經濟貿易得到快速的發展,中國對韓國的輸出和進口的金額不斷增大。
總體而言,中韓兩國繼續保持良好貿易關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世界之間的經濟處于減速的狀態,中韓兩國建立友好貿易關系,對兩國的進出口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為兩國的出口提供了比較充足的資源,也為兩國進口給予了更加豐富多樣的資源;第二,中韓兩國的經濟需要互補,兩國需要更多種類的商品進行貿易;第三,中韓兩國的企業之間相互進行投資,促進了兩國之間貿易的增長;第四,中國在正式加入WTO之后調整了關稅,為韓國商品進入中國產生了很大的方便,這也是中韓之間的貿易保持增長的原因之一。
二、中韓兩國之間貿易發展的主要特點
1.中韓兩國進出口的商品結構發生變化
一方面,過去的一段時間內由于中國經濟發展還沒有達到較高水平,中國對于韓國出口的商品技術含量非常的低,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和資源密集型的產品。近年來,中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加強了中國的創新意識,中國對韓國出口的商品所包含的技術含量也在不斷地提高;另一方面,中國從韓國進口的商品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紡織類的產品不斷地減少,科技含量比較高的產品不斷地增加。
2.中韓兩國在貿易上存在互補性
中韓兩國所占有的資源以及經濟發展的狀況存在很大的差距,這就造成了中韓兩國在產業結構上的很大不同,中韓兩國在貿易結構上互補性和競爭性并存。中國對韓國主要輸出勞動密集型產品或者是資源密集型產品,韓國主要向中國輸出技術密集型的產品,兩國在經濟貿易上有著非常大的互補性。
3.中韓兩國之間的貿易逆差在不斷地增加
自從中韓兩國正式建立友好關系以來,兩國之間進行貿易的金額在不斷地增加,兩國之間存在的貿易逆差也在不斷地增大。在中韓兩國貿易中,中國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需要采取相關的措施對這一情況進行有效地解決。
三、中韓兩國在貿易中出現逆差的主要原因
1.中韓兩國在貿易結構上存在的差異
中韓兩國正式建立友好關系以來,中國對韓國輸出的商品主要以資源密集型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輸出的商品所包含的科技含量非常的低,輸出的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產品非常少,而韓國卻恰恰相反,韓國主要對中國輸出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產品。總體來說,韓國注重發展科技,在中韓之間的經濟貿易中占據著優勢地位,而中國主要利用所有的資源未進行科技加工便進行貿易,在中韓兩國經濟貿易中占據著非常不利的地位。
2.韓國的政府設置了比較高的貿易壁壘
韓國政府在中韓貿易中采取了一些貿易策略,一方面主要采用一些比較積極的措施增加中國對韓國出口的商品數量,增加中國對韓國的產品的進口金額;另一方面利用了一些消極的政策,對進入韓國的中方產品進行了限制,使得中國在中韓兩國的貿易中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3.韓國對中國進行直接投資
自從中韓兩國正式建立友好關系以來,韓國對中國的投資金額非常的大,中國對韓國投資的金額也非常大,成為對韓國投資最多的國家。直接投資會增加投資國的出口量,增加供應商對投資國家的投資與出口。韓國對中國進行投資主要會產生以下兩方面的影響:首先,韓國對中國進行直接投資,為韓國向中國出口產品產生了非常有利的影響;其次,產品的加工、貿易使得中國從順差狀態變為逆差狀態。
四、改善中韓之間貿易逆差的主要策略
1.提高輸出產品的科技含量,調整經濟貿易結構
首先,要不斷地調整我國對韓國出口商品的貿易結構,加強我國在國際貿易分工之中的作用,不斷地對產品進行研究和開發,不斷地對生產方面的各個環節進行調整和升級。可使商品生產的結構逐漸向流通服務的環節發展,在全國之內建設進行營銷的網絡體系,中國政府要鼓勵和支持產業的發展,為企業發展提供比較好的生產條件,促進生產中各個環節的優化發展。
其次,對中韓兩國出口產品的整體結構進行調整,中國對韓國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以及資源密集型產品,產品的技術含量非常低,使得中國在中韓貿易中占據著非常不利的地位。中國要不斷地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量,創建屬于自己的品牌,把品牌戰略應用到中韓經濟貿易之中。
2.中韓兩國在貿易問題上進行溝通,取消貿易中出現的壁壘現象
韓國政府應當把眼光放得長遠,為中韓兩國未來經濟貿易關系著想,結合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減少中國向韓國出口產品的關稅,降低對中韓經濟貿易中的壁壘。中韓雙方要不斷地進行協商,促進兩國之間平等對話,中國政府應當要求韓國對中國設置的貿易壁壘進行相關調整,用平等的方式接受中國對韓國輸出的商品,平等地與中國進行經濟貿易,從根本上對中韓之間的貿易壁壘進行有效地解決。中國的各個企業也要配合政府的安排,盡可能地減少韓國對中國的經濟歧視而造成的極端做法。
3.增加我國對韓國的直接投資金額
在中韓兩國的經濟貿易之中,中國應當加大對韓國產品的輸出總量,不斷地增加中國企業對韓國的投資金額,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對韓國進行投資,通過對韓國的投資增加我國產品對韓國的輸出量。中國的政府部門也應當調整本國經濟發展的結構,鼓勵和支持中國的民營性質企業積極地開拓海外的市場,與國際之間的經濟相互融合,加入到世界經濟的產業鏈之中,增加我國對韓國的直接投資金額,這也是減少中韓兩國經濟貿易逆差的一個有效措施。
4.增強我國企業經營中的法律意識以及進行自我保護的意識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對外輸出產品的總額也在不斷地增加,但是各個國家對我國設置的貿易壁壘也在不斷增加,反對中國傾銷的事件也越來越多。為了保護國家的利益以及我國企業的利益,我國政府應當采取相關的措施,對這些問題不斷地進行調整,加強與各國政府之間的交流,減少國際之間的爭端。我國企業要充分地了解國際之間的法律以及相關規則,提高自我保護方面的意識,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盡量避免因為本國產品在國外傾銷引起的國際爭端,避免不良競爭,遵守貿易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基本規則,與各國貿易商建立友好的合作關系。此外,在提高我國產品輸出總量的同時,要不斷地提高我國產品的質量。
五、結語
自從中韓兩國正式建立友好關系以來,兩國之間的投資量以及產品輸出量都在不斷地增加,兩國之間的貿易得到快速的發展。但是在兩國貿易之中還存在著貿易壁壘等問題,我國政府要對這些問題與韓國進行協商解決,促進兩國經濟貿易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靜.我國留學教育服務貿易逆差及治理對策研究[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133-137.
[2]馬佳.韓國貿易政策的演變對中韓貿易的影響[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04:161-162.
[3]高鶴,王巖.FTA框架下中韓貨物貿易結構與經濟效應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4,0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