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 蔚
夫妻雙方尤其是作為大多數家庭經濟支柱的丈夫,除了基本醫療保險,還要配置意外險、重大疾病險等商品保險,以避免家庭因意外而致貧。

很多將為人父的“準爸爸”們也在思考,怎么才能讓自己的下一代能和節目中的萌寶一樣,享受到最好的教育和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圖/壹圖網
近幾年,像 《爸爸去哪兒》、 《爸爸回來了》這些親子類電視真人秀節目風靡大江南北,明星老爸和萌寶之間的親情互動打動了很多人。與此同時,很多將為人父的 “準爸爸”們也在思考,怎么才能讓自己的下一代能和節目中的萌寶一樣,享受到最好的教育和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其實,人的天賦和際遇會各有不同。作為普通大眾,“準爸爸”們如何立足自身現有條件,做好理財規劃,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財富積累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如果你是剛走出校園,稚氣未脫,又沒有一個 “富爸爸”,那最好還是不要立即要孩子。20多歲的年輕人,剛工作不久,收入一般很有限,這個階段儲蓄是第一位,比如零存整取,這是一種強制存款的方法,每月固定存入相同金額的錢,想不做 “月光族”者可以通過這種方法養成 “節流”的好習慣。當然,這個階段開源勝于節流,努力提升自己,升職加薪,所以要預算繼續教育支出,給自己不斷 “充電”。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嘗試各種投資方式,不要因本金少而縮手縮腳;也可以通過小部分資金嘗試高風險投資,比如股票等,投資目的不在于獲利,而是學會認識風險,積累切身體驗,增長投資經驗。不過,切忌過度沉迷,畢竟工作第一,不要因理財而消耗過多精力。
在財富的積累期,事業剛剛起步,經濟基礎還很薄弱。國內知名理財機構嘉豐瑞德的理財師建議,這一階段,理財一定要及早動手,為不久的將來購房、成家、養育孩子做好最基礎的資本積累。
當夫妻決定生育孩子,從妻子懷孕到生產,“準爸爸”有10個月左右的時間做好準備。首先要考慮到,從妻子懷孕、生產到坐完月子,這個過程中是需要花費一筆資金的,比如各個階段產前檢查、孕婦營養以及醫院生產費用,再加上孩子初期的奶粉錢、衣物錢、月嫂錢等等。此外,這個階段 “準媽媽”的收入是極有可能會有所減少的。
有了孩子后,家庭支出就從兩人變成三人,對于這種支出變更,理財需要做到平衡變化帶來的差距,同時為今后孩子的生活、學習做一定的鋪墊。
家庭保險要放在首位。有了孩子之后,一個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會有所下降,因為原先只需工作掙錢的雙親,起碼有一方的勞動力會不自覺地下降,使得經濟壓力的重心轉移,所以在同等情況下,有孩子的家庭其經濟結構更為脆弱。不過這個時候事業也已逐步進入正軌,因此夫妻雙方尤其是作為大多數家庭經濟支柱的丈夫,除了基本醫療保險,還要配置意外險、重大疾病險等商品保險,以避免家庭因意外而致貧;此外為孩子購買一些針對性的保險產品,比如教育險,每個月支付幾百元費用,這類保險一般結合保障和分紅兩大功能,可以讓孩子獲得幾乎與其生命等長的現金流,雖然數量不多,但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給予孩子最基本的保障,相當于給了孩子一張安全防護網。嘉豐瑞德理財師提醒,家庭保險應以純保障的產品為主,選擇小保費、大保額,保證家庭的流動性資金。
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子女的教育。提前設立育兒基金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選擇一些基金進行投資。準備孩子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絕非一朝一夕,最好給孩子建立一個專門的教育金賬戶。有的銀行專門設有兒童的教育金賬戶,利率相比一般賬戶要高,基本不收取任何管理費用,細心的父母不妨關注。有條件的父母還可以為孩子配置信托類理財產品,將孩子列為信托的受益人,保障力度更大、更全面,還同時具有避稅、保值等多重功效。
據心理學家對小孩成長期的觀察,小朋友在2—3歲時就開始產生金錢交換物質的需求,也就是說,小孩子在這段時期就已經開始學習、模仿大人世界的金錢觀和使用需求,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金錢意識。從小教給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能夠讓他們懂得金錢的來之不易與合理分配。那么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呢?爸爸在這其中就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要讓孩子越早認識金錢越好,幫助孩子養成存錢的習慣,協助孩子設定自己的目標,科學合理的給孩子零用錢,幫助孩子學會合理分配金錢。從小處做起,爸爸可以教孩子認識錢,拿錢購物,領孩子去銀行看如何存款、轉賬,讓孩子了解如何記賬等等。
雖說 “養兒防老 “這話有點過時了,但是養育一個不會拖后腿的孩子就是理財最大的成功,從父母的角度看,也是人生中最大的 “投資項目”。
爸爸們想要兼顧工作和孩子的教育并不容易,但一定要記住:請不要失信于孩子,比如答應過要看孩子演出,就必須出席;要記住有關孩子的重大的 “日子”,生日、畢業晚會、家長會等都必須要出席或者有所表示;在孩子的人生關鍵轉折點上必須給予他們最真誠的建議。以身作則,硬漢生硬漢、書生養書生,有時候不僅僅是基因,還有后天潛移默化中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