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流環節是農村零售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這個農民轉變為創造龐大零售銷售額的主力軍的今天,如何規范發展農村物流市場變得愈加重要。面對當代參差不齊的農村零售業背后的從保管,運輸,配送以及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各個物流環節,本文從零售業業主及消費者的角度,通過詳實的數據和科學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解決農村零售業物流問題的相關辦法。
關鍵詞:農村;零售業;物流;利潤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字:
2011年我國國內市場的零售總額183919億元,比上年增長17.1%;
2012年我國國內市場的零售總額207167億元,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01129億元;
2013年,我國國內市場的零售總額234380億元,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18885億元;
2014年1月-3月份,我國國內市場零售總額620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0%。
從上面可以看出,我國的零售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那么對于一個擁有9億多農民的古老民族,在這個龐大的銷售額當中農村市場也占有不可小覷的一席之地。如果“土里土氣”的農村零售業遇上了方興未艾的物流業又將碰撞出什么火花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以農村為主體的零售業的整體發展現狀:得益于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家電下鄉、手機下鄉、汽車下鄉等下鄉運動如火如荼,許多大品牌企業也看中農村這塊極具發展潛力的大蛋糕,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近些年來,各屆領導人無一例外地大抓“三農”問題的解決,不斷增加各種補貼,促進農民增收,農民的腰包鼓了,消費能力提高了又反過來拉動了內需;隨著農民素質的提高,農村的消費水平的穩步增長,使人們意識到農村人的消費觀念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從以往的只重視商品的價格和數量的基礎上上升到關注商品質量和商品存在環境的好壞上,這一明顯的改變促進了農村零售業朝著專業化,集約化的方向轉變; 隨著農村消費觀念的轉變、消費心理的成熟和消費需求的提高,如何實現顧客就是上帝這個零售行業的真理,不但要有一個舒適和諧的購物環境和人性化服務,作為第三利潤源泉的物流業與快速發展的農村零售業的牽手也迫在眉睫。
我國國內農村連鎖超市的物流配送現狀:
1.多數配送中心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后,人員素質水平也不高
我們印象中的農村超市,好像都是個體所經營的小型食品雜貨店,而現在的農村連鎖超市,一般都是由各地區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統一管理,但這些配送中心中大多缺乏正規管理,遇到緊急事情時的處理反應過慢,并且,除了極少數的城區連鎖超市的購物環境有了較大改善之外,其余的都還處于傳統經營狀況,所聘請的員工基本來自周邊鄉村,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對于相對來說偏僻的鄉村零售點來說,進貨渠道的不明確性和商品的劣質性都令人難以相信其真實性。
2.在固有的農村地區人口分布,交通狀況因素下,連鎖超市的配送前景堪憂
在我國,大多數農村的生產經營方式是個體經營,分散管理,規模小,相對管理水平較弱,商品差異性大,性價比低,價格落差大,容易出現質次價高的狀況,售后服務匱乏,農民消費熱情受到制約。農村人口流動相對于城里來說本身就存在差異性,再加上農村人選擇商品的規律性較大,使連鎖超市的發展壯大相對困難。而對于物流業來說,本身就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性,知名度相對較弱。再加上農民的認知水平和經濟水平相對不穩定,所以他們選擇商品的規律性也不穩定,品牌意識也相對薄弱,強調商品的低價性,忽視商品的質量性,這些問題也給農村連鎖超市的建立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3.農村連鎖超市的配送模式探究分析
據悉,我國的配送中心早在2002年就已近2500家,其中連鎖企業自建的就達1500多家。
內連鎖性質的超市在配送上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
(1)不論規模的大小,大多數連鎖超市都不約而同地青睞于自營配送,甚至出現一些超市不顧自身發展是否達到相應要求,滿目的建立配送中心,最終卻因配送低效率而造成資源的進一步浪費。
(2)在國內物流處于區域發展不均衡,而且整體發展水平低下的情況下,因此第三方物流更是處于先天不足,后虧損的狀態。第三方物流企業自身水平不高,超市對第三方物流的認識和覺悟又不夠,由此形成的惡性循環更是讓第三方物流的發展舉步維艱。
(3)超市本身的性質使其形成了商品復雜種類的綜合配送的需求,但是由于供應商自身能力的限制,再加上地區差異導致的配送服務能力的參差不齊,會造成利用這種配送方式的超市滿足不了日常需求。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切入,以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
1.提高連鎖超市經營者對物流方面的重視
連鎖超市之所以能如此迅猛的發展起來,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普遍成功性。很多人見識到了它的低投資和低風險所帶來的高收入和高利益,使人們在當下這個難以成功的社會洪流中發現了這個可以少走彎路便能成功的行業,所以趨之若鶩。然而物流流通的原因使得劣質商品在農村市場上大行其道,對其發展肯定是不利的。因此政府的相關部門應針對農村市場,加大支持力度,積極建造基礎設施,推廣網絡的普及應用,吸納優秀人才投身農村物流。
2.利用農村地區本身優勢,建立良性循環的購銷渠道
針對農村居民的需求特點,形成了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農產品市場,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以及通過公路,鐵路,水運等傳統交通方式運營的外貿進出口企業承載了農產品外銷和進口的絕大多數的重任。它們利用專業化程度比較高的物流設施設備實現對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良性循環和轉換。信息網絡平臺的不完善,物流信息傳播不對稱,尤其是針對供應鏈的上下游都無法實現對稱溝通。因此建立一個結合現代技術和滿足市場需求的農產品物流運作模式勢在必行。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來進一步加強該物流系統的功能:
(1)加快農產品物流標準化進程。
(2)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3)建立信息共享激勵機制。
3.改進農村市場粗獷的供應鏈
作為供應鏈系統中最薄弱的農村物流鏈,缺乏規范的組織而且極重度很低,并且在信息傳遞極不對稱的情況下,物流企業處于尷尬的弱勢地位,因此要建立建立以其為中心的新型供應鏈系統。
通過這種新型模式下,以物流為中心能夠很好的保證經營活動的穩定性,不斷的減少甚至消除缺貨斷貨的發生,最重要的是公司可以成為農戶在基金技術和運輸工具方面的堅強后盾。并且通過部分臨近超市的組織,可以形成規模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規模經濟提高運輸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4.先進的配送模式的選擇
眾所周知,成本優勢和價值優勢是一個企業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選擇一個最佳的配送模式就要從這兩方面入手。
(1)配送成本
配送成本,涉及到流程的方方面面,包括直接進行相關操作的作業成本,還有某種配送模式下連鎖超市企業需要對資金身背及設施資源的投資成本,為確保選擇到最適合自身的物流服務提供商所花費的人力、物力成本,某種配送模式下為連鎖超市門店服務的成本,主要指訂單處理成本和信息管理成本。
(2)配送服務
配送的成本和服務也存在著二律背反現象:減少配送成本的同時配送服務受到影響,改善配送服務會增加配送成本。所以配送模式與配送成本之間要進行綜合評判。
那么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農村小超市在配送模式的選擇上也可以充分打開思路,創新發展。
首先我們應該重視物流配送的模式選擇 拓展物流配送的渠道功能。目前,農村連鎖超市物流配送渠道主要有流通企業配送中心、農村糧食和供銷社系統和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統。這三種方式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是成本體系難以控制。對于農村超市本省而言,流通的企業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統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所在。因為,農村相對來說流動客戶較少,日常的商品選擇也有其規律性,商品的流動性也性對較弱,因此在商品更換或是資源配送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交叉商品,因此,選擇合適的物流配送模式對其降低成本抓住客戶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們可以嘗試用混合配送來代替單獨配送。我們都知道一般的配送業務由企業配送中心完成和第三方物流共同完成。盡管配送中心對配送業務進行全權管理分配,在這種情況下也會使某一地區的物流配送體系達到統一化和規模化,對其管理的方便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縱觀來看,每一地區商品的受歡迎程度以及規格性和使用習慣的不同性,是這種配送方式在達到一定程度后便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從而不能起到規模經濟性,反而會造成規模不經濟性。而當采用混合配送方式后,合理安排超市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給第三方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降到最低,同時實現配送成本最低化,顧客滿意率最高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們要重視第三方物流。眾所周知,我國農村連鎖超市企業的發展和物流配送的匹配度是非常低下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很值得人們思考的原因之一就是對于自身資源的利用程度較低。所以,農村超市在學習席間配送體系的同時也要學習如何利用自身資源的建設來吸引第三方物流業者的關注和幫助,通過專業的第三方物流體系來提高自身的物流服務來彌補自身的不足。
第三方物流之所以配送效率高,服務成本低是因為其多品種、小批量、高配送頻率、多配送點適合其第三方物流的配送特點。按照這樣的特點,當零售企業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能完成預期的成果時,就需要借助第三方物流的力量來完善它的配送體系,從而實現進貨統一口徑、商品統一管理的目的。當商品的驗收的庫存管理達到統一后,就會減少財務的支出以及逐級送貨帶來的額外成本,同時也提高了殘損或者滯銷商品回收的工作成本和商品在滯留期所產生的倉儲成本和最容易被忽視的時間成本。當我們對人力和物力進行統一調配后,相對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勞動成本的降低更會顯而易見。尤其對連鎖企業來說,只有每一個下家都實現利益最大化,這個連鎖企業才會穩步成長。縱觀任何一家連鎖企業,尤其是針對農村市場而言,要做到人盡皆知人人選擇難度是非常大的,其中的一些細節問題,例如提供開箱拆零、拆包分裝、流通加工方面的服務等廣為農村人所不知的領域,第三方物流擁有了最有利的位置和信賴度。通過與第三方物流的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流程再造及單品管理,可大大減輕配貨工作量,縮短配貨時間,壓縮配貨成本尋求壓縮庫存和降低商品缺貨率的最佳點,最終實現生產、物流、銷售一體化,最終實現雙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何飛.新農村農產品物流運作模式研究[J].特區經濟,2007(11).
[2]李春琳.連鎖超市配送模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論文,2006(04).
[3]何飛,黃體允,李英艷.電子商務下農產品物流運作模式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09(07).
[4]王歡.第三方物流 零售業最終選擇[J].物流科技,2011(11).
作者簡介:程亞飛(1993- ),女,河南省漯河市人,專業: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