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摘 要:隨著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企業逐步從應計盈余管理向真實盈余管理轉變。外部審計對企業的真實盈余管理又有哪些作用?本文從理論上分析了外部審計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結論,外部審計行為如會計師事務所規模、審計收費和審計意見對真實盈余管理有一定抑制作用,對投資者識別上市公司的真實盈余管理有一定作用。
關鍵詞:外部審計;真實盈余管理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審計市場面臨著巨大沖擊,2012年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合資企業協議到期,所有四大合伙人必須持有中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證,這使得原本混亂的中國審計市場的審計能力更加薄弱。然而隨著我國法律制度和監管的不斷完善,上市企業從應計盈余管理入手操控盈余、粉飾利潤的空間越來越小,轉而通過安排真實經濟活動進行真實盈余管理。與應計盈余管理相比,真實盈余管理更具有隱蔽性,投資者不會輕易發現,這就要求我們外部審計通過高質量的審計發現企業的真實盈余管理。本文將對外部審計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從而為提高審計質量、降低真實盈余管理提出建議。
二、真實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包括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應計盈余管理是指通過操控非正常應計項目,如對會計政策和方法的選擇,來達到操控盈余的目的。與應計盈余管理相比,真實盈余管理更具有隱蔽性。真實盈余管理最早是有Schipper在1989年提出的,他認為真實盈余管理是指通過構造具體交易和控制交易發生的時間而使得財務報告的盈余情況符合自身利益。
最初,企業是通過選擇對企業最有利的會計政策或會計估計,從而影響應計利潤來進行盈余管理。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企業通過調整應計利潤進行盈余管理的空間越來越小。所以企業逐漸將視角放在操控真實活動來進行真實盈余管理。真實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一是推遲或減少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等操控性費用以達到目標利潤;二是通過銷售折扣或提供更寬松的信用政策,來擴大銷量;三是選擇處置長期資產的時機來達到預期利潤;四是通過股票回購增加公司收益;五是通過擴大生產規模來降低單位產品成本從而提高利潤。企業長期進行真實盈余管理,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所以外部監管力量應從多方面控制企業真實盈余管理行為。
三、外部審計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因素
1.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
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是事務所綜合實力的一個體現,也是審計質量高低的一個保障,所以規模較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可以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實盈余管理。一方面,具有較大規模的事務所,審計經驗較為豐富,注冊會計師具有較強的職業能力,比較容易發現上市公司的真實盈余管理行為。與小所相比,大所的獨立性更強,不會因為害怕流失客戶,而向存在真實盈余管理的客戶讓步;另一方面,大規模師事務所為了保持自己的長期競爭力和聲譽,不會因為個別公司的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去承擔審計失敗的風險。所以大規模會計師事務所會提供更高質量的審計服務,識別出上市公司的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真實盈余管理。
2.審計收費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
一般而言,審計收費越高,上市公司進行真實盈余管理的機會和空間越小。審計收費是會計師事務所向客戶提供審計服務而收取的等價勞動報酬。當然,事務所提供的審計服務的質量越高,審計收費相應也越高。審計質量越高,就越容易識別出上市公司的真實盈余管理行為。換而言之,會計事務所收取較高的審計費用,也會承擔較高的審計壓力和審計風險,為了規避這些風險事務所也會提供出與之相匹配的高質量的審計服務,更多關注企業的日常經濟活動,就更容易識別出企業是否為了某一利益群體在刻意安排經濟業務進行真實盈余管理。
3.審計意見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
審計意見是指審計師在完成審計工作后,對于鑒證對象是否符合鑒證標準而發表的意見。一旦事務所出具了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就意味著上市公司存在較高程度的真實盈余管理。一方面,會計事務所不會輕易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因為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事務所將會承擔較大的流失客戶和訴訟風險。但是會計師事務所對自己審計意見附有連帶責任負責,一旦發現上市公司存在真實盈余管理的行為,也會出具相應審計意見的審計報告。所以上市公司真實盈余管理程度越大,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的概率也越大。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一旦被事務所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其公司的股價、聲譽都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受到證監會的處罰,所以一般上市公司不會輕易進行真實盈余管理。綜上,審計意見對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結論
本文從理論上分析了外部審計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因素。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對真實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即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越大,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小。會計師事務所的收費越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進行真實盈余管理。而審計意見更能體現出公司是否存在真實盈余管理,一旦事務所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意味著被審計單位存在著較高程度的真實盈余管理行為。綜上所述,外部審計行為對公司真實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投資者可以從事務所規模、收費情況以及審計意見的種類,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真實盈余管理,避免投資損失。
參考文獻:
[1]曹國華,鮑學欣,王鵬.審計行為能夠真實盈余管理嗎[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1).
[2]范經華,張雅曼等.內部控制、審計師行業專長、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J].會計研究,2013(4).
[3]陳宋生,董旌瑞,潘爽.審計監管抑制盈余管理了嗎[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3(3)
[4]蔡春,朱榮,謝柳芳.真實盈余管理述評[J].經濟學動態,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