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秀娟
摘 要:作為黨中央以及國務院賦予我國審計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經濟責任審計在這幾年的探索和發展中,已經取得了許多引人注目的實踐經驗和成果。然而,隨著這幾年來國內經濟快速的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如何在新形勢下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解決和改變其問題,促使其不斷穩定和創新,是相關人員討論和研究的重點。本文在對經濟責任審計在新形勢下的理論和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發展措施。
關鍵詞:新形勢下;經濟責任審計;問題和對策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國家在治理過程中一項重要的監督措施,通過經濟責任審計,國家能夠實現對有關經濟的決策和實踐進行全面的監督和一定的制約。在我國,經濟責任審計是各級審計機關的關鍵任務之一,整體上來說仍處于發展階段。隨著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環境發生了不斷的改變,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也面臨著革新和完善。相關人員需要在把握新形勢特點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保證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效率,切實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質量。
一、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理論概述
從理論上講,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由委托人向受委托人委托的一種責任審計,其重要內容有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真實性以及合法性進行審核,對社會經濟發展指標的完成進行審核,計算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對一些重大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進行評估,以及評價個人的廉潔自律性等。在我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由國家和國務院賦予審計機關的重要責任,審計的主要對象是受到依法監督的企業、單位及其主要領導。
監督、評價和鑒證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三大職能,做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能夠對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國有資產管理的科學化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具體來講,實行經濟責任審計能夠對各部門單位的經濟權利起到監督和制約作用,規范其資源財產的管理和使用權;對國家經濟相關部門和機構的職能進行優化,科學進行資源分配,提高財政利用率;對接受審計的機關部門的領導干部起到警示和監督作用,使其充分意識到廉潔、勤政的重要性,同時其審計評價結果為后續獎懲工作提供依據。
二、當前我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1.整體上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重視度不夠
因為一些歷史發展原因,我國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存在著地域性的發展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從根本上來說在于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許多受審單位的領導干部以及審計部門的工作者對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都存在著一定的思想誤區。有部分人員覺得所謂的經濟責任審計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工作,部門機構的人事調整都不會受到審計結果的影響,甚至因為有些受審人員較為特殊,對于審計的過程毫不理會,不會積極配合審計工作,而只是敷衍了事。這種不重視在全國范圍內的受審部門和審計部門都有所存在,相關人員對自身的經濟責任不明確,最終使得審計工作不能夠深入且順利的開展,也直接降低了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2.經濟責任審計程序的規范性有所欠缺
對于有關部門機構的領導干部的任用、獎懲和去留提供依據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理論上講,只有在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之后,才可對相關人員進行任用或辭退,按照相關規定,領導干部在接受審計之前不得離任,如果審計過程中發現了某些人的重大問題,將會根據審計評價決定其去留。然而實際上,許多領導干部都是在離任、退休或屆滿、調動之時甚至之后才接受積極責任審計的,這種先離任后審計的做法明顯不符合相關規定,也大大削弱了經濟責任審計的監督制約作用。所以說,經濟責任審計程序規范性有所欠缺是其當前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這種規范性的不足顯然也將影響我國重要機關部門領導干部的整體水平。
3.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和方法科學性較差
從內容上來看,我國經濟責任審計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重點不夠突出。許多情況下,審計人員僅僅對相關人員責任范圍中邊角問題進行審計評價,而對于有關經濟責任的核心問題和重點問題,如與民眾和社會關系較為密切的政府投資、資金流向等問題,則未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分析。從審計的方法上來看,我國經濟責任審計方法不具備足夠的針對性和科學性。許多官員的審計報告中政績描述有所放大和夸張,述職報告內容不全面,相關內容的了解渠道單一,往往只與領導干部對話,而不重視和中層人員以及所轄區域群眾代表的交流和溝通,使得整個審計內容和審計報告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甚至模糊公眾視線,將真正的重點藏而不露。
三、加強新形勢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對策分析
1.出臺科學全面的經濟責任審計細則和規程
要想增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程序的規范性,提高審計工作的執法力度,就需要政府出臺更加科學全面的積極責任審計細則和規程。健全的法律體系能夠大大提高經濟審計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近幾年來,《審計法》的新修訂以及《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干部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我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執行和有關程序。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對象往往具有特殊性,審計人員如能有全面詳細的規章制度來遵循,一步步執行,則一定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相關部門應結合實際工作,以上述《審計法》及《規定》為核心法律,出臺經濟責任審計相關細則和規章制度,使審計工作更加規范,更加有效。
2.抓好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重點,創新方法方式
新形勢下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背景環境更加復雜,審計范圍也有所擴大,審計人員必須抓好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重點,同時創新審計的方法方式。從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根本目的上來說,審計工作的重點內容必須放在與人民群眾關系密切、受到民眾和社會關注的問題上來。例如,政府重大資金投資項目,財政資源的流通方向,經濟決策的科學性、合法性,是否存在領導干部的獨斷專行,國有資產有沒有出現流失現象,相關專項資金是否利用到位,領導干部是否做到勤政清廉等問題都應是重點調查和審計的對象。
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方法創新方面,應當拓寬資源信息的獲得渠道,注意全面的了解情況,多與群眾溝通交流,可通過召開審計見面交流會的方式獲取資源信息。同時,要注意將經濟責任審計和領導干部的績效審計結合在一起,也要和財政預算執行審計以及專項資金審計結合在一起。另外,為進一步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性,應探索實行審計結果的公告制度。
3.做好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工作
做好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是經濟責任審計的直接目的也是審計工作的難點。要想充分提高審計評價質量,一定要建立一套科學全面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標準。客觀、重點突出、科學、全面的評價標準能夠為審計人員提供審計參考,已設立了一定的制約。審計評價標準要將直接責任同主管責任區分開來,不同的審計內容和審計對象也應有針對各自的評價指標。例如,對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或同一企業的不同職位領導,在審計評價上都應有不同的評價重點。
4.建立高素質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隊伍
因為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職能是對被審計的部門企業及其領導干部進行監督和制約,因此執行審計的工作人員必須自身具備高素質、高責任心的特點。尤其在新形勢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背景環境更加復雜,審計內容更加深入,審計人員一定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要更加適應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同時具備創新精神,更好的推進經濟責任審計模式的完善和創新。審計相關的工作人員都需要在平時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相關資訊的了解,汲取國外的先進經驗,順應世界經濟的發展潮流,從而更好的服務于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建設。
5.明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落腳點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最終落腳點。因此,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過程中,一定要關注與老百姓關系密切的廉政建設和制度建設。力求發現、解決制度上的缺陷和障礙,不斷推進民主建設和法制建設。對于不能全心全意服務人民群眾的領導干部要加大懲治力度,勇于揭露和查處相關人員的腐敗和違法行為,最大限度的維護國家經濟財產安全,使國有資產得到更好的分配,更有效的為人民服務。
四、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當前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仍處于發展階段,還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新形勢下,出臺科學全面的經濟責任審計細則和規程,抓好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重點、創新方法方式,做好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工作,建立高素質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隊伍,明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落腳點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華菊.新形勢下經濟責任審計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財會研究,2013,07(12):65-66.
[2]陜西省審計廳課題組.新形勢下經濟責任審計的規范與改進[J].現代審計與經濟,2011,01(08):9-11.
[3]陳霞,鐘萍.關于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國有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幾點思考[J].公用事業財會,2011,04(09):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