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不斷地增強,智能裝備企業在傳統的經濟模式下不能實現良好的發展,其從原有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步轉化成企業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智能裝備企業通過對供應鏈進行科學的管理可以實現企業的良性競爭,讓企業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對智能裝備企業供應鏈的管理可以讓企業更快更好地適應外部的環境,了解客戶的需求,生產出更加優質的產品,促進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全球化;智能裝備企業;供應鏈;管理策略;研究
經濟全球化趨勢隨著科學技術的完善、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而增強,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全球范圍的供應鏈競爭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智能裝備企業越來越認識到傳統經營方式的弊端,更多的企業越來越重視供應鏈的管理,這樣可以使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節省資金,提高生產的效率,將企業的一些附屬產品和服務進行外包,使企業與其外包的企業能夠實現平等的合作,共同促進企業的發展。
一、相關基本理論概述
1.智能裝備企業的概念及主要特點
(1)智能裝備企業的概念
智能裝備企業指的是生產具有感知、分析以及決策等功能的智能裝備,智能裝備企業生產出的產品能夠實現將先進的制造技術和信息技術以及智能技術有機地統一在一起。智能裝配企業生產的精密儀器主要用于我國技術實驗,主要是在生物領域、節能環保領域和石油化工領域實現,生產的關鍵基礎零部件和通用的零部件主要是高參數、精密度比較高的軸承,這類軸承實現了器械的可靠性,使器械在運行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智能裝備企業生產的只能專用裝備,可以為電力部門提供大量的電力設備,運用智能化的機器人生產,能夠使掘進機等大型器械的工作效率提高,智能裝備企業生產的元件也可以應用于農業機械的使用中。
(2)智能裝備企業的特點
智能裝備企業的特點有周期性、區域性和季節性等。智能裝備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具有雄厚實力的系統集成商能夠提供產品的設計、生產和安裝等步驟,而且具有較好的售后服務,能夠定期給用戶調試設備,售后服務也是全方位的。智能裝備企業的用戶提出具體的要求后,企業就可以進行全方位的服務。這類企業的發展一般都要按照國家相關的宏觀政策來執行,要根據企業的固定資產的規模來發展,現在,我國的經濟發展比較快,國家對于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也是層出不窮,所以,智能裝備企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點。
2.經濟全球化的概念及特點
(1)經濟全球化的概念
經濟全球化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去分析是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不同國家的經濟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互相融合的趨勢,全球經濟能相互影響和制約,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市場已經形成了統一的經濟市場,而且,在全球范圍內制定了經濟活動的相關制度,在全球范圍內運用統一的經濟運行機制,實現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并優化資源配置。資本全球化、生產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都屬于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基礎是生產全球化,社會發展依賴生產力來推動,能夠使世界經濟市場朝著更繁榮的方向發展。
現在,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地點進行貿易,大大縮短人們之間的距離,使國際貿易的發展越來越成熟,使世界范圍內的貿易結構越來越完善。資本的全球化是指金融網絡的全球化,金融行業在不同國家內運營并提供跨國貸款項目和發行證券,各類企業也實現了在不同國家內的合并,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市場在時間上實現了統一,在價格上也是相互聯系的,在短時間內就能夠方便地實現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易,外匯市場的流動性越來越強。科技全球化指的是科學技術實現了無國界的發展,關鍵的技術和研發都可以在世界范圍內流通,實現了跨國聯合研發。
(2)經濟全球化的特點
經濟全球化的特點主要有商品流通實現了國際化,資本的流動效率越來越高,技術的流動規模擴大,世界各國在發展經濟的時候不在是獨立的,而是要站在世界環境下,不同國家之間的經濟依賴程度越來越強,實現了全球化的經濟合作與發展,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的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
3.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及內容
(1)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企業供應鏈管理指的是企業集成化的管理內涵,實現了產品在生產一直到用戶的手中的全部過程,對這個過程進行科學的控制。經濟學家伊文思認為,企業供應鏈的管理是在信息的交流反饋中形成的,實現制造商、供應商和銷售商間的聯系,形成統一管理的模式。
(2)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內容
企業供應鏈主要分為產品的供應、生產的設計和規劃、物流的管理和需求的分析等步驟,因此,企業供應鏈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內容:一是對具有戰略性的供應商和用戶進行管理,二是對供應鏈產品的需求進行合理分析和預測,三是對產品的供應鏈進行設計,四是對企業生產所需要的材料以及材料供應商進行管理,五是對產品的生產進行管理,六是對產品的銷售環節進行跟蹤,七是對產品的物流進行管理。
二、全球化背景下智能裝備企業發展現狀
1.政策環境利好,發展空間巨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制定了相應的法律和法規促進智能裝備企業的發展,我國智能裝備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我國的經濟政策實現了多元化發展,這有利于我國智能裝備企業的發展,在經濟政策的影響下,我國打破了以國有企業為主的政策,實現了各類性質的企業共同發展。我國一直在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格外的重視智能裝備企業的發展。在《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智能裝備,如動力系統的直線電機和傳輸運動系統的自動化模組、絲杠和控制系統的人機界面、步進以伺服等技術已領先全國。自動化制造業已實現近百億元的年產值,已被全球廣泛接受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就有固高、華數等百余家國內企業。
2.重點產品有所突破,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我國的智能裝備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實現了有重點的發展,結合我國發展工業的實際需生產相關的產品,高檔數控機床等一系列制造行業成為主要發展方向,一并定程度上促進生產力發展,提高我國的經濟實力。且涌現出了固高、雷賽智能、匯川等一批擁有完善生產流程的優勢企業,這些企業在高檔數控機床、智能化的控制系統等重點方面有所突破,完善智能化生產線,進一步擴大我國智能裝備企業的規模。
3.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競爭實力顯著增強
在智能裝備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國家特別制定了相關的政策,促進智能裝配企業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在保證生產質量的提前下,鼓勵員工運用創新理念提高生產效率,使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夠更加適應工業發展的需要。不斷運用新的科學技術,大量的科學技術滲透到智能裝備的生產中,生產出的智能裝備在使用過程中可以保持較高的穩定性,其可靠性高,在使用時比較安全,不會造成安全隱患,能夠更大限度地服務于我國的工業生產,促進我國工業的發展。
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智能裝備企業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
1.業務流程欠缺規范性
我國的智能裝備企業在供應鏈的管理方面起步比較晚,還不具備較為成熟的經驗,業務流程缺乏規范性,沒有相關的理論基礎,也沒有借鑒較為成功的案例,盡管我國很多智能裝備企業都在進行供應鏈的管理,但是他們在管理方面沒有較為全面地知識體系和實際經驗,沒有形成供應鏈管理的模式,我國智能裝備企業在供應鏈的管理方面還處于初步的階段,這與我國的基本國情是分不開的,根據調查,我國近三分之二的智能裝備企業都采用了供應鏈管理的模式,但是,在對供應鏈管理時還是采用的推式的傳統模式,而沒有采用拉式的管理模式,在對供應鏈管理方面,其業務流程也是不健全的,只是停留在供應商和制造商這兩個環節上。
2.供應商選擇和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在智能裝備企業選擇供應商的時候,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例如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不能準確地把握市場的價格,也不能選擇優質的供應商,供應商提供的原材料存在一定的問題。而且,對供應商的評價體系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對供應商的管理和評價方面存在諸多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智能裝備企業對供應商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3.供應商的合作組織形式單一
智能裝備企業與供應商的合作組織形式比較單一,導致了我國智能裝備企業的管理效益比較低下,造成了在技術管理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造成我國智能裝備企業的整體管理效益比較低。
4.庫存管理水平較低
我國智能裝備企業在庫存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企業內部庫存不能根據用戶需求量的多少來定,導致大量的庫存積壓,不利于智能裝備企業的資金周轉。
四、全球化背景下智能裝備企業加強供應鏈管理的策略
1.整合全球優勢資源,優化企業業務流程
智能裝備企業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產品供應鏈,要將中外企業聯合起來,將自身的產品一直延伸到國外的企業和消費者,制定全球化的生產銷售鏈條,使企業的業務流程更加的完善,形成一條全球化的供應鏈的核心,統一進行生產、包裝、加工和出口,負責智能裝備在國內外的流通,使智能裝備企業形成一定測規模,便于出口。我國的智能裝備企業要形成一定的合作組織,共同提供智能裝備在產前、生產中、包裝、加工、運輸等流程,形成外國的銷售網絡,以公開的方式將智能裝備產品向國外出售。總體來說,在全球化背景下,智能裝備企業要在了解全球市場態勢的前提下,對企業的總體功能有所了解,對企業不同的功能分別進行藐視,繪制出業務流程的現狀圖,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業務流程的優化思路。
2.健全供應鏈管理評估體系
在供應鏈運行的過程中,智能裝備企業應該制定完善的供應鏈評估體系,建立一體化的供應鏈評估體系,使供應鏈更加完善,覆蓋的范圍更加地廣闊,能夠將觸手伸向全球范圍,提高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對智能裝備在生產、加工、配送等環節進行設計,并進行合理的評價,確保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都能有條不紊的進行,使智能裝備的供應鏈作業實現無縫的銜接,將智能裝備的配送路線、運輸方法等實現網絡化的管理,實現供應鏈的全球化覆蓋,提高供應鏈的運營效率,減少供應鏈在運行過程中成本的消耗,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使智能裝備可以順利的銷售。在智能裝備企業中,建立完善的供應鏈評估體系,要運用模糊決策的評價方法,提出系統的解決方案,為智能裝備企業的有效管理和科學決策能夠提供有力的依據,在制定供應鏈評估體系的時候,智能裝備企業要依賴以往的經驗,通過對企業內部供應鏈進行客觀評價,使評價體系能夠客觀地反映供應鏈的問題和優點。
3.創新供應商選擇和合作模式
供應鏈中各個企業在利益方面要表明自身的態度,不能產生分歧,要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并且要創新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模式,與供應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發展國際化的合作伙伴并恰當處理雙方矛盾。企業與供應商之間有不同的利益關系,有多種利益分配的方式,如保護價收購、利潤分成、資金扶持等,當智能裝備產品的價格上升時,就會導致企業和供應商之間產生利益的沖突,嚴重了會導致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供應鏈斷裂,所以,企業與供應商之間應該創新合作模式,實現利益共享。智能裝備企業在選擇供應商以及完善合作模式時應該盡可能多的了解未來的合作伙伴,不同的供應商與企業合作的意圖一定是不同的,通過一定方式了解合作方戰略意圖,在了解雙方意圖之后可以將合作伙伴依據在供應鏈中的價值與實力分類。
4.優化溝通方式,提升物流倉儲管理水平
在對供應鏈進行優化的同時,要對物流倉儲進行管理,要提高物流的運作效率,制定出物流的運作流程,對智能裝備產品在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加以掌控,借鑒世界范圍內良好的物資管理方法,使物流倉儲管理水平能夠得到世界一流水平,創新物流倉儲管理水平,確保庫存不會大量的積壓導致企業的資金不能合理運轉,也要防止企業庫存不足的問題,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智能裝備企業應該解決物料入庫的交接情況,分析到貨信息預報、包裝標識與描述存在的問題,解決入庫業務部規范的地方,使管理的范圍擴大,能夠面向全球,保障產品質量與數量準確性,相關部門做好備案工作以備不時之需。
五、結語
高檔數控機床、智能化控制系統、精密的儀器等都屬于智能裝備企業重點裝備,這些高科技的產品需要在國際市場上才能獲得更大的利潤,所以,智能裝備企業不能夠沿用傳統的銷售模式和理念,應該堅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對供應鏈進行管理,提高供應鏈的運行效率,完善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模式,提高物流倉儲的管理水平,借鑒國外成功的供應鏈管理的案例,使我國的智能裝備企業能夠降低成本、改善服務質量,加快企業內部資金的周轉,增加市場占有率,從而促進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姜陣劍.基于價值網的建筑施工企業供應鏈協同研究[D].同濟大學,2007:45-46.
[2]方忠民.基于契約合作與信息共享的供應鏈協同研究[D].中南大學,2013:134-136.
[3]田一輝.綠色供應鏈管理擴散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245-246.
[4]顧玉磊.基于成員企業風險偏好的供應鏈風險研究[D].長安大學,2013:8-10.
[5]耿辰璐.品牌服裝企業供應鏈管理模式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12-15.
作者簡介:蔣保保(1992- ),渤海大學管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研究方向:產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