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云龍
一、引言
湖南省作為中部大省,歷來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也是我國中部崛起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出于緩解資金壓力、促進生產力發展、帶動就業等因素考慮,與宏觀政策的支持,湖南省自1983年以來不斷深化對外商直接投資(FDI)的引進,并取得優異成績。根據湖南統計年鑒數據,1987年-2012年這25年間,湖南省吸引FDI金額從235萬美元升至近73億美元,增加近3100倍。在這驚人數字的背后,顯現出其吸引FDI有顯著優勢。正由于此,筆者將在本文對其吸引FDI的優勢進行闡述分析。
現有關于我國FDI研究著作頗豐,但大多針對沿海發達地區,對中西部地區側重較少。針對湖南省FDI問題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FDI引進的影響及政策性建議方面,如盛壘、鄧淇中等主要探討了FDI對湖南省經濟增長的影響,羅麗英、李武星等主要研究了FDI對湖南省出口貿易的促進作用;而對湖南省FDI吸引優勢論述較少。筆者在此基礎上,以Dunning的國際生產折衷理論為基礎,主要從經濟方面對湖南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優勢進行闡述,對其優勢做一個簡要評價。
二、湖南省吸引FDI優勢分析
依據Dunning的折衷理論,影響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因素有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與區位優勢。Dunning將區位優勢進一步細分為八個角度,歸納而言,集中在經濟、社會文教與地理、政治、法律制度四個方面。考慮到單從經濟方面考慮較為片面,筆者也會對其他三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1.經濟方面。湖南省在經濟上發展全面,但論述其優勢,則需要與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其他省份進行比較。首先,湖南省市場潛力巨大。沿海省份經濟發展迅速,但同時市場開發也漸趨于飽和,很難有進一步的擴大,而湖南的市場規模還遠遠沒有達到其應有的水平。
第一,湖南省在聚集效應方面有其優勢。根據程昶志、王怡文等人的研究,在華外商越來越注重投資地本身的產業集聚效應。早期已有外商進入會降低后進者信息成本,即“跟進策略”。在早期由于成本的降低,產業集聚會帶來FDI的增加;但當產業集聚程度較高時,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負外部性的產生,產業集聚程度與FDI呈現負相關。依據劉穎嘉的OLS改進模型與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湖南省的聚集效應對FDI有顯著影響,處于正相關階段。相比較飽和的東部地區與欠發達的西部地區,中部的湖南省在這方面的確有其優勢。
第二,在湘生產成本較低。改革開放初期FDI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利用當地廉價勞動力展開加工裝配貿易為主的生產形式。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的進步與產業結構的調整,其廉價勞動力優勢正逐步喪失,劉易斯拐點已經迫近。與之相對應的中部地區,由于未能占有對外開放的先行優勢,勞動力成本較低。隨著跨國企業的生產地向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湖南省由于廉價勞動力而占有的優勢也會愈加明顯。根據湖南統計年鑒數據,FDI在湘也是以第二產業中技術鏈低端部分為主。同時,隨著在湘FDI增加,勞動力成本也會有所提升,這同時會吸引勞動力返鄉工作,會帶來勞動力數量的增多。與之相仿的,在湘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也相較發達地區較優。
第三,湖南省有其特有的資源優勢。湖南以“有色金屬之鄉”著稱,鎢、錫、鉍、銻、石煤等礦種的保有資源儲量居中國之首,其中銻的儲量居世界首位。正由于其在有色金屬上的特有區位優勢,大量FDI聚集進行有色金屬開采。
2.社會文教與地理方面。這方面因素主要包含地理位置、社會穩定、教育科技、文化一體化等方面。事實上湖南省在這些方面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優勢,但其教育科技水平一直處于上升狀態,2013年R&D人員達到幾近15萬,在校學生占總人口比重也打到了15%。跨國公司在對于成本的追逐中也需求東道主提供技術水平較高的勞動力,且這種需求在湖南比較明顯(參見劉穎嘉實證分析)。
3.政治方面。湖南省長期以來發展呈現步步上升的態勢,政治穩定性較好。政府對經濟干預力度表現穩健,但基本上是持鼓勵引進FDI的態度,并提供了各類優惠。
4.法律與政策方面。湖南省正處于轉型與上升階段,對于FDI市場需求很高,提供了諸多優惠政策。依據湖南省招商引資稅收規定優惠政策,對FDI優惠條款多達26條,涉及各個領域方面。此外,湖南省對于加工裝配貿易、文化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政策支持。
三、結語
總體來看,湖南省吸引FDI優勢主要集中在市場潛力、產業集聚、低生產成本、完善的基礎設施、特有資源優勢與優惠政策6個方面。我們也看到湖南省對于FDI還是有較強的吸引力,投資環境較為優秀。
在未來,湖南省應該在原有優勢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如進一步開發市場、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同時將自身的缺陷補足,增加R&D投入,深化明晰產權等。假以時日,湖南省在FDI的幫助下,經濟水平將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程昶志,王怡文.我國產業集聚與外國直接投資的關聯分析[J].統計觀察,2007(12):83-85.
[2]高新才,周西南.FDI與湖南產業結構調整——基于面板數據模型[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71-74.
[3]胡曙光,劉毅.國際投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22-66.
[4]劉榮添,林峰.我國東、中、西部外商直接投資(FDI)區位差異因素的PanelData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5,07:25-34.
[5]劉穎嘉.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動因的實證分析[J].經濟地理,2012,04:103-107.
[6]王慧.湖南利用FDI的現狀與特征[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