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叢丹妮 胡寧寧 馬鑫亮
光伏下鄉,是將城市所產生的技術結晶應用在農村所需領域,解決生活用水、農林灌溉、食品安全等迫切的民生問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城市的生活物資提供安全保障,形成需求互補的有機循環,開辟中國特色的光伏產業經濟模式。
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快速,目前產能已處于絕對的世界第一,產業鏈也比較完善。而我國光伏產業主要依賴出口,形成了嚴重依賴國外市場的局面。但2012,我國光伏產業遭受到了國外貿易壁壘的“圍堵”,導致國內產能過剩,國內大部分光伏產業減產或停產,許多光伏企業紛紛破產,這也就使得我國的光伏產業必須轉型,即由出口為主,內銷為輔轉變為內銷為主,出口為輔,建設生態文明大國。
針對遼寧地區農村的發展現狀,以及結合目前國家給予光伏下鄉補貼計劃,本組成員實地進行調研發現,可以在遼寧部分農村地區適時地推廣和使用家用光伏發電系統,以及光伏蔬菜大棚,建設生態型農村的同時,也能給光伏產業遭遇雙反危機帶來利好,以下是錦州光伏企業實行光伏產品下鄉的可行性swot分析。
ST分析:
錦州光伏產業屬于國家重點扶持的新興產業,地處錦州硅材料及光伏產業化基地,擁有著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原料市場,對內而言,較為成熟的生產技術,讓光伏產品值得群眾信賴;對外而言,較低的成本,國家給予的出口補貼,大大增加了企業對外的營銷力度,拓展國外市場的同時也發現自己產品的不足,并不斷改進與創新,這既是對出口的光伏產品的不斷更新需求,同時也在引進和升級國內光伏產品。
錦州光伏企業地處光伏產品研發基地錦州,以錦州港為主,向外輻散,向內有著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運輸網絡,遍布至遼寧各地農村,在運輸方式上給予了很大的交通便利。
遼寧省屬于中國東部地區,水資源匱乏,但是日照卻較東部其他地區充足。發電主要靠的是煤炭發電,但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遼寧省主要以工業發展為主,空氣質量和人們的生活質量也逐漸惡化,由此,實行光伏下鄉,是建設生態型農村的趨勢所在。
政府給予光伏下鄉的扶持這一政策的出臺,為企業減少了許多光伏產品下鄉的阻力。若村民投入使用家用光伏發電系統以及蔬菜大棚,可以解決生活用電,同時增大了農作物的收成,“剩余”電量“賣給”國家從而獲得額外收入,縮短投入成本的回收期。
OT分析:
2012年,我國光伏產業遭遇歐美雙反危機,通過錦州光伏企業出口國外的光伏產品質量可以看出,光伏產品在國內而言,雖是低能耗、高產出的優質產品,但對比歐美國家光伏產品的產能而言,卻存在著相當一部分的差距,之所以能夠暢銷國外,走的是低價售出模式,產品科技含量有待提高。但是對內,我們可以將產品優勢用于國內,不斷進行產品的研究和改進,同時將產能應用到生活用電當中。
光伏產品對于農民而言,屬于高科技產品,維護難,不安定因素諸多。農民的不信任使光伏產品在農村推廣存在困難。調查結果也表明,村民用電少,對用電要求并不高,市場上的分布式光伏產品發電產能遠遠超出村民日常用電需求。在蔬菜大棚方面,結合光伏發電帶來的好處,不僅能夠滿足村民日常種植作物的生存溫度,還能夠利用電能對作物進行灌溉,減少了村民的勞作力度,高效利用土地資源,達到高產出的目標。因此,無論是對于家用式光伏發電系統,還是光伏發電大棚,在農村市場都具備比較大的發展潛力。
在發現需求的同時,在經實地調研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遼寧地區,農村電價普遍在0.55元上下浮動,村民收入普遍出于低等收入,且缺乏投資觀念,對國家給予補貼的政策也是心動而不動,保持著遲疑的態度。錦州光伏產品供應企業,對于遼寧省農村地區的投資回收的態度也不明朗,都持圍觀態度。銀行貸款門檻高,融資困難。缺乏融資公司介入,宣傳力度欠缺。
由于地區發展的限制,遼寧省農村收入普遍低,村里老人孩子居多,購買力低,而對于從事個體養殖戶和蔬菜種植戶而言,收入接近穩定,投資傾向并不明顯,家用式光伏價格相對便宜,但是對于收入低下的家庭而言,投資欲望并不強烈,光伏蔬菜大棚雖然有很多好處,購入成本卻令人望而卻步,因此,要使得光伏產品下鄉,除了政策扶持、融資機構的投入,銀行的發放貸款的門檻、企業的戰略型發展策略都需要調整。
光伏下鄉具體實施方案:
政府政策扶持光伏下鄉,電網差額補貼及時到位。將扶持光伏下鄉文件發到村長處,讓村長通過開會的方式,讓村民了解政策方向。對使用光伏發電系統的村民,實行賬戶式管理,每月電量產出做好記錄,并及時給予差額補貼。
公司選擇性給予試點補貼,即選擇用電大戶進行重點推廣。加大產品的宣傳力度,通過對光伏產品的發電效率進行試點測試,以實際的數據說服農民購買使用,通過與用電大戶簽訂購買協議,分期付款,既提高了村民購買力,又能夠將生產擴大,從而實現高產出,產品的更新速度才能夠有所提高。
村民自行選擇合伙購買分布式光伏設備,可以兩家或三家作為一個單位,合伙購買。一方面減少資本大幅支出,另一方面,享受免費用電,國家補貼,賺取額外收益。
銀行給予貸款支持。按每家每戶的實際生活收入給予選擇性降低門檻,給有意愿投資使用光伏產品的農戶發放貸款,同時減少貸款利息,使其能夠在短時間內使用上光伏產品。
人員推廣——銷售人員下鄉推廣宣傳,并設保障性維修服務。企業可以通過每月安排技術人員下鄉考察,檢驗產品的發電質量,每天開設售后服務熱線,只要使用者遇到問題,能夠及時地給予幫助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