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的70%以上,是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小微企業經營壓力大、成本上升、融資困難等問題突出,結合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小微企業應充分利用政策利好,搶抓機遇,在破解融資困境、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和轉型升級等方面做出突破。
關鍵詞:試點;小微企業;發展
2014年我國GDP增速為7.4%,整個國家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處于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新常態。相較而言,義烏經濟發展表現相當出色。年度地區生產總值968.6億元,增速為9.5%,義烏克服了歐美市場需求下降,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等困難,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241.9億美元,其中出口237.1億美元,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177.8億美元,占總出口75%。進出口增速均大大高于浙江省和全國平均水平。義烏企業為義烏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這其中,義烏小微企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2011年3月國務院發文批準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2014年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正式落地,義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抓住發展機遇,實現快速發展,是所有小微企業面臨的共同考驗。
一、小微企業概念界定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具體標準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并結合行業特點制定的;小微企業就是那些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和資產總額等都相對比較少的企業。
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的70%以上,小微企業以其規模小、生產經營靈活等特點在推動經濟發展,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吸納新增就業、提升經濟活力,促進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當前小微企業經營壓力大、成本上升、融資困難等問題突出,需要政府進一步在緩解融資困難、給予稅收優惠、技術改造和創新能力建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義烏小微企業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根據義烏市統計局2014年12月1日數據,義烏市共有個體工商戶155819戶,其中,批發和零售業109335戶,占比70.17%;制造業33119戶,占比20.25。個體工商從業人員383273人,其中,批發和零售業165894人,占比43.28%;制造業178484人,占比46.57%。注冊資本金747458萬元,其中,批發和零售業409584萬元,占比54.8%;制造業224552萬元,占比30.04%。因此,考察義烏的小微企業,我們重點關注義烏的批發零售業和制造業。
1.義烏小微企業現有競爭優勢
(1)市場及成本優勢
依托于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義烏的批發和零售企業可以為全球各地的客商提供滿足其需求的門類多樣、品種齊全、價格適中的工藝品、飾品、小五金等商品,節省了客商的采購時間和采購成本,具有極大的市場優勢。20世紀90年代,隨著全球性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我國轉移加速,義烏小商品市場在發展的過程中,開始從單純的商品流通、商品買賣,開始實施“前店后廠,貿工聯動”的發展模式,促使制造業企業開始蓬勃發展。這一方式在降低產品成本,控制產品質量,滿足客戶需求方面具有極大優勢,逐步呈現出集聚發展的態勢、并向周邊地域輻射,形成了以義烏為中心的小商品產業集群。使得義烏制造型企業獲得了極大的成本優勢,作為國際小商品集散中心,其市場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
(2)義烏試點帶來的政策利好
國務院2011年10月13日出臺了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九條政策,各部委、各金融機構、各地方政府在此基礎上也陸續出臺了一些利好政策。而針對義烏試點,從中央到地方,也給予了義烏一系列的優惠政策。諸如:義烏檢驗檢疫局建立的“集中倉儲、聯網申報、前移檢驗、有效監管”新型檢驗檢疫監管模式,2013年7月正式試行,通關效率明顯提高,企業出口成本大幅減少。2014年11月,首趟“義新歐”(義烏—馬德里)鐵路班列從義烏鳴笛開出,為小商品出口歐洲開辟了一條全新的安全、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航空口岸對外開放,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行,跨境電子商務監管中心投用,“海陸空”立體網絡成型,為外貿出口帶來極大便利。
市府出臺專門政策,鼓勵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根據企業申請,政府審批,為相關企業在品牌升級、標箱獎勵等方面給予專門資金扶持。同時,市府大力發展電子商務,2014年義烏電子商務金額較2013年增長35%,達1153億元,日均出票量63萬票,居全國第6位。總面積逾60萬平米的共計15個電子商務園區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初步形成從園區到專業市場再到示范村的電子商務平臺體系,產業鏈不斷細分和延伸,涌現出一批配套服務企業。
此外,與試點改革相配套的稅收制度和外匯管理辦法、放寬外貿主體資格,推動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發展,搭建民間資本服務平臺,推進質量強市等工作也穩步推進。
2.義烏小微企業現有競爭劣勢
(1)人才短缺
90后員工正成為職場的主力軍,他們在求職時,更希望到大中型公司或企業,以得到系統穩定的培訓和晉升空間。由于企業規模的原因,資金少、影響力小,為數不少的小微企業面臨著“招人難,留人更難”的現實困境。此外,大量企業系家族企業,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即使培訓或招聘到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由于上升空間的缺乏,也很難留住高素質人才。此外,與“北上廣”等大型城市相比,義烏作為縣級市,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仍顯不足。因此,市府在發布《2014年義烏市緊缺人才導向目錄及人才薪酬指導價》白皮書后,組織企業分赴北京、上海、廣州等11個城市開展組團招攬英才。
(2)抗風險能力差
義烏經濟以外貿為主,受歐洲經濟形勢不景氣,國外消費下降,美元匯率波動;俄羅斯烏克蘭危機等國外政治事件影響較大,國內外需求正發生深刻變化。市場一有風吹草動,都會迅速傳導到義烏相關小微企業,威脅到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形成經營風險。此外,小微企業的產業低小散問題以及企業創新不足等問題仍未有效破解;部分企業生產經營中面臨的融資難問題、安全生產等問題仍未能有效解決,企業抗風險能力差。
(3)產業轉型較慢
義烏批發零售和制造等小微企業,主要生產經營小五金、紡織、旅游工藝品、服裝等低附加值產品。加之企業相互之間的激烈競爭和互相壓價,利潤十分薄,賣一百支牙簽毛利一分錢,賣一支吸管毛利五毫錢等現象層出不窮,全憑以量取勝。為加速產業升級,義烏創建了義烏創意園,為小商品的設計、研究和開發與制造服務,以實現穩定的產業鏈。與此同時,市府和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共同創立了義烏工業設計中心,圍繞電子信息、小商品制造、輕工、紡織、家電和旅游產品等,推動義烏特色經濟轉型升級。但總體來看,產品創新能力較弱,高檔、高附加值產品一直起不來,轉型速度仍較慢。
三、義烏小微企業發展對策建議
義烏小微企業的發展,是一個自發形成的過程,是企業主自我選擇的結果。而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是政府為適應經濟發展,而主動制定的經濟政策,從多方位影響到市場的主體——各類型的企業。因此,義烏小微企業如何適應國際貿易綜合改革帶來的變化,抓住機會,應對威脅和挑戰,實現自身發展和壯大,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破解融資難題
小微企業雖然具有產權明晰、決策迅速、經營靈活等優點,但也存在致命缺陷:企業本身規模較小,缺乏抵押物,科學技術力量薄弱,信用等級低。在業務擴張、企業發展時,很難通過銀行信貸籌集到必須的資金,這逼迫著小微企業更多地通過民間借貸來滿足融資需求,但是民間借貸高額利息反過來又增加了企業財務壓力和經營風險。因此,義烏小微企業應積極利用國家試點的契機,用足用好各金融機構的單列小企業信貸資金,積極爭取各位投資基金的支持,以及借助“義烏貸”等P2P網貸平臺,或者小額貸款公司等來破解融資困境,多渠道解決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求,以促進自身的合理、健康發展。
2.加強創新能力建設,積極實施產業升級
正是由于義烏小微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產品存在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創新能力弱等問題。企業才更應該加強創新能力的建設,具體應該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企業自身研發隊伍的建設和研發經費的投入,加強與高校和設計機構的合作,讓自己的產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二是做好價值工程,在產品研發上應注意投入產出比,充分考慮成本因素,最理想的狀態是,既能提高產品功能和附加值,又能降低成本,同時準確滿足客戶的需求和定位。
3.政府積極引導和扶持
就政府而言,必須以小微企業為中心,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概括起來主要是解決“前后左右”的問題,即“前”,政府引導小微企業發展,并為小微企業主提供學習機會,主動為企業提供電子商務等新貿易方式的培訓;“后”,政府創造良好金融環境和政策環境,盡快搭建民間資本服務平臺,拓寬民間資本進入實體經濟通道,合理引導和規范發展民間金融。建立現代金融服務體系,解決小微企業信貸難題;“左右”,引導小微企業間、小微企業和其它企業間以及各小微企業集群的交流與合作,健全行業協會等相關制度,加快企業集群的建設。此外,緊緊圍繞義烏區域經濟特色,實現輕工、家紡和旅游等小商品這一實體市場和電子商務這一虛擬市場的聯動發展,讓小商品市場成為電商的倉庫。同時,繼續做大做強義烏的外貿。
四、小結
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的70%以上,在推動經濟發展,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吸納新增就業,促進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全球化浪潮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激烈市場競爭。小微企業經營壓力大、成本上升、融資困難等問題突出,小微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應緊密結合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充分利用政策利好,搶抓機遇,在破解融資困境、加強創新能力建設等方面做出突破,因應市場挑戰。
參考文獻:
[1]王俊.基于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義烏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4(15):99-201.
[2]王璽,王蔚.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小微企業稅收政策研究[J].稅務研究,2012(12):3-7.
[3]單軍.小微企業的生存機遇在哪里[J].印刷工業,2012(02):44-46.
[4]張敬川,等.國外企業集群理論研究綜述[J].嶺南學刊,2011(01):103-106.
[5]舒威.我國小微企業融資問題與對策研究[J].企業家天地,2011(12):3-4.
[6]黃永濤,等.大數法則在集群小微企業貸前調查方法中的應用及風險防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6):79-80.
作者簡介:王俊(1975- ),湖南宜章人,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講師,企業管理碩士,研究方向:中小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