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英
摘 要:每到年關時,很多企業單位又開始準備在節前給員工派發“紅包”(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年終獎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筆收入。但現行稅法還是有盲區的,這就使得按現行稅法計算完的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稅額也同樣不能逃過年終獎多發,但交完稅后,真正到賬數又會變少的情況發生,有的人會少拿幾萬元的原因都是因多發了一元獎金所致。
關鍵詞:年終獎;臨界點;個人所得稅
年終獎臨界點,2011年9月開始實施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按七級稅率計稅。如果年終獎在臨界點18000元、54000元、108000元、420000元、660000元、960000元上,就會進入稅法的盲區而多交稅少得年終獎獎金。
每到年關時,不少企業和單位都籌備在元旦或春節前給員工派發“紅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年終獎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筆收入。但因為當前稅法有盲區不可避免,就會讓很多人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按新稅法算完應繳的稅額后會有多發一塊錢少發成百上千甚至上萬的情況發生。
新法實施前有8大盲區,新法實施后變成6個,這6個盲區主要是根據個稅扣除標準由2000元調整為3500元、9級稅率變為7級稅率、速算扣除數也全面調整計算而得出。在這6大盲區內,只要多發哪怕5毛或1元,都要多繳上千元甚至幾萬元的個稅!若大伙兒拿到手的年終獎剛好位于這6大“盲區”內就一定會多繳稅少得收入。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稅制的分級,而只要稅分稅率、分等級就有臨界點,比臨界點低的年終獎額就用低稅率計征個稅,比臨界點高的按再高一檔的稅率計算個稅。
依據個人每月工資收入額的不同,年終獎計算個人所得稅的方法有兩種。
A若每月工資收入大于等于3500元,計算方法是: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此月發的年終獎金額×稅率-速扣數。
稅率按此人當月所得年終獎按12個月平均分攤的金額查得相應稅率。假設年終獎低于18000元,被12除后每月不會高于1500,那此檔稅率就是3%,速扣數是0。
舉例說明:如果李好本月發了9000元全年一次性獎金,本月工資3720元,那年終獎該繳稅270元,適用稅率3%。如果李好發了13000元全年一次性獎金,應繳稅390元。
B若當月工資收入少于3500元,應納稅所得額按:
全年獎金(一次性)-(本月工資收入——扣除費用額)的差額,找出合適的稅率,把應納稅所得額按12個月平分,用所得金額找到稅率和速扣數計算稅額。
例:如果李好本月發了1萬元年終獎,工資收入2300元, 10000-(3500-2300)=8800元,就是當月的應納稅所得額,再算適用稅率,8800按12個月平分得到每月733.33元,找到稅率是3%,沒有速算扣除數,算出年終獎的稅額為264元。
例:年末了,公司給王云的年終獎為54000,王云當月的工資為4000元,高于3500元的個稅扣除標準,按年終獎的計稅方式,首先將54000除以12,按所得結果找出稅率10%和速算扣除數105。王云的年終獎要繳稅5295元,約為年終獎的10%,但若多發1元,即年終獎為54001元,那么要繳的稅將為10245.20元,約占年終獎的19%,比54000僅多了1元,卻要多繳4950.20元的稅。
因此,年終獎若位于計稅“盲區”中,收入大減,最好的納稅籌劃方式就是別把錢放到一個月中發放,而是分月發,以降低稅率。還可以通過紅十字會等慈善機構來做些捐贈,來合理避稅增加收入。這樣取之于社會,奉獻于社會,可以說是利人利己。避開盲區,讓真正的實惠發到員工手中。另外,作為會計人員也應加強學習,及時了解并掌握國家相關政策法律,適當調整工資收入分布金額,合理安排收入,使其避開各檔盲區合理避稅增加職工的收入。
參考文獻: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