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融資租賃業務在我國處于快速發展態勢,成為聯結生產商、出租人、承租人的紐帶,能有效解決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市場主體的生產、銷售以及資金需求。為規范融資租賃會計核算,國家相繼出臺了有關核算制度和規則。隨著融資租賃的交易標的、交易規模、交易范圍、交易形式日趨多樣化、規模化、廣泛化、復雜化,但相應的會計核算規定未及時跟上,如新出現的設備生產商與出租人、承租人相互交織互保的新型捆綁銷售模式,就因制度滯后性與交易超前性矛盾,難以找到對應的核算指南。本文對現階段融資租賃業務優勢及發展特點、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特殊會計核算情況進行了分析,并結合工作實踐,提出應對的建議及意見。
關鍵詞:融資租賃;業務特點;會計處理
一、現階段融資租賃業務優勢及發展特點
1.融資租賃業務優勢
(1)逆市場化發展。融資租賃在經濟不同階段,具有不同作用,如經濟繁榮時,具有融資功能;經濟蕭條時,又充當起另外一個角色,促進產品銷售功能。這種雙向性,使融資租賃業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開國家宏觀貨幣政策波動,降低企業資金風險和經營風險,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同時,對于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也有積極作用。
(2)個性化特征。融資租賃是集合融資與融質,融貿易與技術為一體的新型融資方式,形式靈活多樣。可以根據不同的項目條件和項目背景,參與各方的不同要求和目標,靈活設計交易條件和方案。
2.現階段融資租賃業務發展的特點
(1)融資租賃業務快速滲透。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融資租賃公司設立條件的放寬,財稅扶持政策的密集出臺,極大促進了融資租賃行業發展,各類金融租賃公司、外商投資的融資租賃公司、內資試點的融資租賃公司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3年底,融資租賃行業規模已達2萬億人民幣,預計到2016年末,行業規模將達到5萬億人民幣,年均增速超過30%。個別融資租賃公司已通過登陸資本市場實現快速發展,如A股市場中的渤海租賃公司。從業務范圍看,已由飛機、船舶等大型交通運輸工具及設備租賃,轉向高端設備裝備業務、新能源業務、政府公共事業、輸出國外工程等方向。
(2)融資租賃交易日趨多元化、復雜化。隨著融資租賃業務范圍不斷擴展,交易方案的設計日趨復雜,交易的組成方也呈現多元化特征。如部分公司為了促進產品銷售,為客戶提供更多付款方式的選擇,與租賃公司共同搭建起了融資租賃銷售產品的業務平臺。設備生產商更緊密的介入融資租賃交易之中,既有利于其產品的銷售,也有利于解決企業融資需求,特別是市場中融資能力較弱的中小企的融資需求,進而促進融資租賃行業發快速發展,促進資源的利用效率的提高。但同時也使會計核算面臨新挑戰、新問題。
(3)融資租賃交易呈現出涉外性強的特征。隨著我國金融領域逐步放開,國際交往和合作不斷深化,跨國融資租賃交易快速增長,境外低利率資金正積極通過融資租賃業務向國內滲透擴張。同時,隨著我國融資租賃公司實力的不斷增強,通過融資租賃交易模式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也成為新的發展方向。
二、現階段融資租賃業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1.行業規模小,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弱
從注冊的融資租賃公司看,除了經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的金融租賃公司資產規模和資金實力較強外,其他幾千家租賃公司多數規模較小,且注冊時間較短,盈利主要依靠政策扶持或稅收優惠。由此也造成行業整體實力偏弱,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弱。且多數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不能滿足上市要求,喪失借助資本市場快速發展壯大的機會,目前僅有的1家上市公司也是重組借殼實現上市。
2.行業標準不統一,存在無序競爭的情況
融資租賃作為一種新型交易模式,業務擴展速度較快,但相對應的法律、法規尚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造成行業惡性、無序競爭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政策扶持和稅收優惠政策存在地區差異,尚欠缺全國統一的扶持政策,造成全國行業分布不均衡。如近年實行的的營改增政策后,融資租賃公司普遍反映稅負增加,且相應退稅政策的不明確,對行業發展造成較大沖擊。
3.行業專業人才短缺,制約了融資租賃業務的發展
融資租賃業務專業性強,對從業人員知識儲備和專業素養要求高。但該行業在國內發展時間較短、專業人才短缺,造成國內融資租賃業務國際競爭力弱,制約著行業的發展。
4.對特殊會計核算問題缺少統一的核算指南
一般融資租賃業務,承租人、出租人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租賃》的規定,能夠合理準確劃分租賃期,租賃開始日、租賃期開始日、擔保余值等要素。但隨著產品生產商深度介入融資租賃業務,且其提供多種付款選擇,在不同的付款條件下,由于風險和報酬轉移的程度不同,產品生產商銷售確認的時點成為新難點。如產品生產商甲與融資租賃公司乙共同搭建起融資租賃銷售產品的業務平臺,承租人丙與乙簽訂融資租賃合同,約定按期支付租金。甲公司以產品移交乙公司并一次性收取95%價款為收入確認時點。半年后,承租人丙由于經濟困難,采取向甲公司借款方式支付乙公司租金,并約定延期半年逐月歸還甲公司借款。此種情況下,甲公司相關銷售確認條件是否滿足,即確認時點需要審慎分析判斷。
三、相關建議及思考
1.健全法律法規,加強對行業的監管和引導
政府應做好行業發展的調研,及時出臺融資租賃相關行政法規或指導意見,加強日常監管,規范交易行為,凈化市場環境,維護市場秩序。條件成熟時,制定類似融資租賃法的上位法,引導通過行政調解、仲裁、司法裁判等合法途徑,及時化解參與各方的矛盾糾紛,有效維護和保障各參與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成立全國性融資租賃行業協會,制定行業交易標準;對違反行業自律規定和標準的行為,采取自律懲戒措施,發揮行業自律監管作用。
2.統一財稅支持政策,均衡行業發展
國家相關部門可統一規劃行業發展的目標和路徑,推動出臺統一的財政扶持和稅收優惠政策,地方可以根據其產業規劃出臺補充扶持政策,推動融資租賃業務全國均衡發展。鼓勵通過兼并重組,實現做優做強,增強行業整體競爭實力和抗風險能力。
3.加強融資租賃人才培養
人才是行業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為此,國家應加強政策扶持和引導,在企業開展專業培訓等方面,給予資金、技術和師資上的支持和幫助。引導企業與高校加強合作,通過理論和實踐研究相結合的模式,推動行業創新發展。行業協會也可通過舉辦培訓班、座談會、走訪參觀等多種形式,引導企業間加強信息交流,重點加強國際先進經驗和理念的交流學習。企業也應重視并創造條件培養人才,及時將好的建議或意見反饋給行業協會或政府監管部門,共同推動行業發展。
4.特殊會計問題處理方法探析
針對上述產品,生產方因深度介入融資租賃業務的銷售確認問題。應依照《企業會計準則-收入》的規定,結合銷售合同以及融資租賃一攬子協議或合同,綜合分析判斷產品的風險和報酬是否已有效轉移,而不能簡單依據產品發運單和貨款回收率確認銷售收入,應充分考慮承租方借款的性質及其對收入確認條件的影響。如不滿足收入確認條件但已確認的,應按照會計差錯進行處理。
四、結語
融資租賃在我國有20多年的發展歷程,已充分證明其對經濟發展的極大促進作用。隨著我國融資租賃法律法規的建立健全,監管的加強,行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一批具有資金、業務、人才實力的優秀公司也涌現。同時,行業發展也會面臨新情況、新問題,這些也將成為我們今后研究的目標和方向。
參考文獻:
[1]張海波.淺析國際金融租賃的稅收效應[J].經濟師,2013(29):90-92.
[2]錢娟萍.融資租賃準則的中美比較[J].會計之友,2014(17):62-63.
[3]王宗平.關于完善企業會計準則的幾點思考[J].企業經濟,2013(07):66-67.
作者簡介:陳興兵(1978.10- ),男,漢族,陜西旬陽人,本科,陜西證監局工作,中級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