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但對我國的金融業來說,金融產品創新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要使金融產品創新取得好成績,就需要金融企業有敏銳的嗅覺,能夠識別市場上影響創新業績的各種風險因素,并對關鍵因素進行分析,進而采取適當措施來這些風險進行合理的監控和運用。本文從全面管理風險的角度出發,通過系統地理論研究和實例分析,對樣本數據進行了因素分析、相關性分析、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創新性地提出了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管理模型。
關鍵詞:風險管理;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研究;關鍵風險因素
金融產品創新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技術創新、金融理論和市場制度減少或轉嫁由利率、匯率以及通貨膨脹等因素而帶來的風險,簡而言之就是規避風險。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伴隨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互換、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應運而生,而NASDAQ、OTC等金融創新市場的建立,使得信用卡、電子貨幣、網上銀行等金融創新產品頻繁出現在人們生活中,增強了金融產品在人們經濟生活中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產品的創新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推動金融業的發展,也可能為我國的金融發展帶來巨大的風險。
一、全面風險管理的分析框架
1.分析框架的重要性。我國金融產品創新起步較晚,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發展速度較緩慢,并且由于我國政府逐步放松了對金融企業的行政管理,從而引發了我國金融產品創新的浪潮。但是由于我國金融業受經濟體制的制約,金融改革長期處于滯后的狀況,存在企業結構不合理、市場競爭不充分以及技術水平不足的問題,因此如何促進我國的金融產品創新,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的分析框架,有利于對金融創新產品的風險特征進行系統性分析,從而達到對風險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措施的目的。同時通過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的分析框架,能對影響金融產品創新業績的風險因素進行深入討論,通過理論研究與實例分析相結合的辦法,對潛在風險因素進行合理假設,進而找出正確的應對辦法。此外,還能對關鍵風險因素之間以及風險因素對風險驗證結果之間的相互關系、影響效果、作用方法作出合理的探索,從而更好地設定出風險調控的最佳實踐路線,達到為金融企業的產品創新所面臨的風險提供參考依據的目的。
2.分析框架的構建。金融全面風險管理的分析框架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的,即首先提出如今我國金融產品創新所面臨的問題及風險,再從全面風險管理的視角,提出指導性框架,最后根據框架討論應對風險的解決措施。
在此模型中可以看出,對金融產品的風險管理創新主要包括四個階段,即集合風險、風險識別、分險評估和風險監控。從全面風險管理的視角,構建出了一個環境、組織與流程之間相輔相成的組成部分,并作為風險評估的基礎,為我國的金融產品創新做出了合理的推論。
二、多關鍵風險因素的識別
1.信度分析。對我國的金融產品創新中存在的多關鍵風險因素的問題,需要參考微觀經濟學中的數學模型。按照微觀經濟學的觀點,金融產品的創新是不會提供一個全新的產品,而只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加工或改變一些特性,進而分解金融產品的風險給愿意承擔風險的投資者,基于這個觀點,Van Horne提出一個關于金融產品創新的模型,同時認為金融產品的創新面臨著諸多不可預測的風險,因此要通過將金融產品調整為不同特征的組合,分化其應有的風險。通過金融產品的兩個顯著特征,即收益和流動性,由顧客根據不同的消費者偏好進行投資選擇,達到金融產品創新的目的。
2.效度分析。通過一般均衡模型對多關鍵風險分析進行識別,是從金融創新者的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進行假設,也就是在考慮保留現金流效用下,使得自己出售的金融創新產品能得到最大效益,將金融創新的動力視為由創新者的利潤決定,而忽視了經濟變動對金融創新的影響。
3.因素分析。基于金融產品創新的動因理論,將金融產品創新的促進因素歸納為由規避金融管制、減少市場風險、減少交易成本、市場競爭程度、科技進步等,并由Sinkey提出的金融產品創新模型,指出這些因素都是相互影響的。提出模型為:
金融產品創新=TRICK+理性的自利
其中TRICK由技術、監管調整、利率風險、消費者和資本組成,并且該因素是相互影響的。基于該理論研發出新的整體創新模型,代表性創新模型主要包括下圖所示三種。
三、對風險因素的分類討論
1.產品的特性。風險能夠給投資者帶來預期的收益,但也有可能給投資者帶來意外的損失,它是由潛在損失、潛在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以及潛在損失發生的概率組成的。其可分為技術創新風險、金融風險、金融產品創新風險,但都具有以下產品特征:客觀性,風險是由客觀存在的風險因素構成,存在于金融產品的每個角落,切不受人為控制;危險性,風險可能將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且這種損失是不可預計的;可測性,風險可以通過對之前的資料、所處的環境進行分析,預測未來的風險發生可能;相關性,風險是由一系列事件構成,同一行為主體可能帶來不一樣的經濟后果;變化性,風險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2.開發過程。由于技術創新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因此在開始之前,應首先對所處的環境有一個具體的分析和了解。要想減少技術創新的風險性,應至少包含三個主體,即技術創新主體、技術創新的客體以及技術創新的研究過程,通過培養一批高技術人才,加強其創新能力和創新欲望,正如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所說“不創新,就死亡”。為此,首先應充分發揮市場規律的作用,保證技術創新的主體。其次通過選好創新的項目以及創新的手段,減少在創新過程中失誤和浪費,進而達到節約資源和節約時間的目的。最后通過創新新產品的商業活動、管理、制造、設計,提高金融創新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3.營銷支持。高品質的產品不一定就意味著有高的經濟收益。在如今計算機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下,人們的生活也演變為快節奏,“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箴言已經早不適用了,任何產品都需要一個精美的包裝和商業營銷。未來是電商和微商的經濟時代,因此金融創新產品也需要得到大力的宣傳。金融企業加大宣傳力度,需要對來往進行投資理財的客戶進行產品宣傳,同時加大新聞媒體的宣傳力度,搞一些促銷活動或者適用活動,讓顧客的好處落到實處。最后工作人員要樹立“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微笑服務,盡力解決顧客的難題疑問。
4.組織環境。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只有發揮團隊的作用,才能將金融產品的創新工作做好,21世紀不再是一個僅憑自己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生活就必須懂得“借力”。此外保持一個和諧融洽、健康向上的工作環境能促進金融產品的創新。金融產品創新所面臨的風險既包括外部風險也包括內部風險,內部風險為操作風險、策略風險、交易風險等,因此搞好組織環境就是從內部降低了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
5.風險管理的流程。風險管理的流程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對金融創新產品加強監測,對風險進行合理的控制,并通過對存在的風險情況、風險問題進行有效分析,進而提出合理、準確的解決辦法和措施,達到減少損失,降低風險的目的。監測包括對創新主體的監測與控制,也包括對創新客體以及創新過程的監測。其目的是為了使創新工作符合我國的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讓創新主體的利益最大化,進而帶動顧客的利益最大化,達到雙贏的局面。
四、關鍵風險因素的風險調控分析
1.創新績效與創新風險。金融產品創新存在著很大的風險,而這種風險表現在很多方面,如商業、技術、交易等風險,以及高級管理部門的效率。此外新產品的目標市場規模太小或沒有發展潛力會導致達不到預期的創新績效,而且如果公司的營銷網絡和客戶資源不足也會導致達不到預期的創新績效。總的來說創新風險制約著創新業績的發展。
2.風險管理方法的風險調控。要對風險管理的方法做好風險調控,首先應做好項目組風險管理的風險調控。企業的風險管理需要全體員工的參與,因此在做風險調控時也應該加強內部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其次還需要做好風險規劃的風險調控,對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經濟損失進行合理的預測估計。同時還應做好風險識別的風險調控,要對創新風險的隱匿性、復雜性和多變性有著準確的把握。最后做好風險應對的風險調控,要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規避風險。
3.人力資源的風險調控。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要做好技術專家和理解市場、客戶的專業人才以及員工與客戶培訓等三個風險變量的工作。在金融創新產品的各個環節安排具有專業知識的創新人才,這樣才有利于企業實現創新產品的發展策略。
4.項目管理的風險調控。進行項目管理的風險控制主要是需要處理好項目組的組織管理、資源配置、激勵辦法、跨部門合作以及管理層等5個風險變量的關系。運用全面、成熟的新產品開發過程有益于產品創新的實現,協調好內部關系,設計好組織活動,努力實現新產品的創新。
5.營銷方法的風險調控。這主要是針對產品優勢和營銷手段2個風險變量。在此環節可以努力發揮創新產品的優勢,以其特有的質量、收益和風險吸引消費者。同時通過加強對該產品的宣傳力度,增強其與同類金融產品的競爭力,達到降低損失的目的。
6.營銷網絡的風險調控。該部分是對營銷網絡和客戶資源、客戶服務網2個風險變量的分析。通過發揮網絡營銷和微商的力量,樹立創新產品的品牌形象和聲譽,從而達到積累客戶資源的目的。企業員工在與客戶的交流過程中,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帶給客戶切身體驗,用以增強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五、結束語
金融業改革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意義重大,本文通過對如今金融產品創新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全面風險管理的框架以及創新金融產品的關鍵風險管理模型,為我國的金融業改革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措施。
參考文獻:
[1]符浩東.構建風險應急機制穩健推進金融創新——次級貸危機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啟示[J].證券市場導報,2008.
[2]雍灝,陳勁,鄭才林等.金融產品創新績效之風險作用路徑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8.
[3]金舸.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研究[J].商情,2012.
[4]魏章友.常德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
[5]黃林坤.關于加強金融產品創新內控管理的研究[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4.
[6]楊小玲.我國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存在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海南金融,2013.
作者簡介:尹露(1993- ),女,漢族,湖南省邵陽市,學生,本科,湘潭大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