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坤
摘 要:本文從研究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現狀出發,探討我國宏觀經濟的動態調整呈現出不對稱的特征,即國家經濟增長與居民收入增長的不對稱、國民經濟增長與國民消費水平增長的不對稱及國民經濟增長與居民就業增長的不對稱。
關鍵詞:宏觀經濟;動態調整;國民經濟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宏觀經濟的動態調整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從研究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現狀出發,通過對現狀的研究,我們發現,我國宏觀經濟的動態調整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不對稱的特征,即國家經濟增長與居民收入增長的不對稱、國民經濟增長與國民消費水平增長的不對稱及國民經濟增長與居民就業增長的不對稱。
一、我國宏觀經濟調整的現狀
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態勢是高速平穩增長,從增長的速度來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現象促使經濟下行的壓力變大,而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主要依靠基礎設施投資、庫存回補因素和釋放改革紅利來推動。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下半年,由汽車產量、固定資產計劃投資額、財政支出、美國先行指數等構成的中國綜合先行指數保持平穩態勢已經有了22個月之久,但是,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工業等指標一般情況下會落后先行指數在六個月左右,這也就是說,2013年11月以來的經濟走勢會一直保持平穩增長。
內需結構方面,相較于2013年,我國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略低。固定資產投資的內部結構有所改變,這主要表現在,房地產企業由于開工面積增速較慢和樓盤銷售業績不好導致房地產投資較少;服務業投資增長提速得益于營業稅變成了增值稅,擴大了示范領域和范圍;工業企業由于制造業產能過剩而導致投資意愿降低。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由于政策方面的支持保持著穩步增長,這主要包括兩個內容:第一,平臺公司被國家允許可以通過發行部分債券置換“高利短期債務”,重組債務力度加大,延長還款期限。第二,在保障性住房、節能環保、重大基礎設施、城鎮化建設等領域的投資將得到政府鼓勵。在2014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上升了大約18%。居民消費需求恒定,在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方面,上升速度下降,這對人民的實際消費的能力有直接影響,但是一些新型消費模式,如信息消費、社區消費等,潛力較大。
物價方面,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看,第一,工業消費品價格。因為國外大宗商品的價格保持穩定,對國內通脹壓力很小。又因為我國工業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短期內不會改變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我國工業制成品價格保持不變。第二,服務價格。主要指工資水平,由于我國逐漸邁入老齡化社會,人口結構發生變化,導致一些低端勞動者工資攀升,促使一些勞動密集型的服務產業價格不斷上漲。第三,食品價格。這主要是指關系到民生的糧食、肉類、蔬菜。由于糧食產量提高,價格基本保持穩定。蔬菜和肉類的價格浮動較大。第四,資源產品價格。由于政府對資源性產品給個,導致資源性產品價格上漲。
就業方面,由于服務業的發展,中國就業容量增大。就目前情況來說,我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會新增約170萬城鎮人口就業。在2014年,我國城鎮人口就業人數新增超過一千萬人,失業率登記大約4.2%。從總體上來看,就業壓力較小,但結構性失業問題仍存在,如大學生和企業下崗職工就業難等。
二、我國宏觀經濟調整的非對稱性特征
1.國民經濟增長與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非對稱性
2014年,我國國民經濟同比增長7.6%,據統計,我國全年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為63646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331億元,第二產業271391億元,第三產業306738億元,分別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9.2%、42.5%、48.3%,同比上年增長分別是4.1%、7.2%、8.2%。可見,我國經濟增長平穩、態勢良好。然而,對比居民收入增長,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168元,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28845元,高出全國人民可支配收入的8677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0488,比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低964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高出18357元,在兩倍左右,城鄉居民收入拉大。可見,我國國民經濟增長與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具有不對稱下性。
2.國民經濟增長水平與國民消費水平增長的非對稱性
我國經濟總量同比去年增長7.5%,我國國民消費價格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6%,其中,城市上漲1.7%,農村上漲1.4%。而我國國民人均收入水平同比去年上漲城市6.7%,農村9.1%,農民工實際增長9.7%,從數據看,各項指標都發展狀況良好,但對比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居民消費水平并沒有隨著收入和國民經濟的增長而增長,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消費價格提高,另一方面是通貨膨脹導致的,因此,居民的實際可支配收入并沒有那么多,所謂的可支配收入增長的6.7%、9.1%,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通貨膨脹導致的。而且,隨著工業品價格和居民生活產品價格的增長,導致我國居民實際生活水平并沒有增長多少,與國民經濟的增長存在一定的不對稱性。
3.國民經濟增長與居民就業增長的非對稱性
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由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來帶動的,但是增幅較大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增長并沒有促進我國居民的大量增長。據我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就業人口為77250萬人,比去年增長273萬人。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現有的數據,研究我們發現,我國經濟顯示出非對稱性,表現在國家經濟增長與居民收入增長的不對稱、國民經濟增長與國民消費水平增長的不對稱及國民經濟增長與居民就業增長的不對稱。
參考文獻:
[1]沈悅,徐妍.房地產價格、金融加速器和宏觀經濟波動非對稱性——基于SETVAR模型的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14,07:70-79.
[2]王成勇,艾春榮.中國經濟周期階段的非線性平滑轉換[J].經濟研究,2010,03:78-90.
[3]王少平,朱滿洲,胡朔商.中國CPI的宏觀成分與宏觀沖擊[J].經濟研究,2012,12: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