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奇 馮峰
摘要:學校體育思想兼容并蓄的可操作圖示尚未建立,思想間互相詰難的危險尚且存在。為了實現學校體育思想體系效力的優化處置,在型制劃分的基礎上,構建學校體育思想效力釋放途徑的平臺,應從功能論的基礎出發,規劃學校體育思想文本的屬性,實現學校體育思想體系自洽的規劃圖景。
關鍵詞:學校體育思想;屬性;功能
中圖分類號:G8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2076(2014)06-0110-04
School of Sports,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053000, Hebei, China “揚州會議”后,由于寬松社會環境和學術環境的緣故,學校體育教育領域研究氛圍活躍,不同研究者站在各自的立場和觀點之上,從不同的視角研究出了約有十幾種“學校體育思想”及其詮釋文本,反映出各研究主體在審視、研究和提出這一問題時的價值取向和功能開發視角??v觀我國學校體育思想文本的流變,學校體育思想不同文本都在特定時代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學校體育思想之間兼容并蓄關系的厘定已經成為共識,但是,這種關系的確認,并不是說學校體育思想之間的定位是并列的,它們之間還要進行主輔作用的劃分,以實現指導層次上的區分,以此,才能實現學校體育思想之間互相補足、著力集中的指導效能。在當今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學校體育思想文本之間的對峙狀況必須緩和,統整學校體育思想體系的效力。
從“揚州會議”至今,在這30多年的歷史發展階段,究竟出現了多少種學校體育思想文本?它們在學校體育演進過程中起到怎樣的作用?應該從歷史和哲學的思維觀和方法論去審視,并需進行理論與實踐的綜合考量?!白⒘鞅囟ú粩嗟貒娪砍鰜恚恳还勺⒘髀浠厝ナ且粋€世界?!泵恳环N學校體育思想都對學校體育實體進行了一番“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做”的具體考量和限定,但是,在實際情況上來看,學校體育思想文本的多元化,將其對于學校體育各自的考量散落在體育教育工作者面前,尤其是學校體育思想間各自為政、各領風騷的層次劃一的處置方式,致使學校體育操作的具體狀況出現混沌的狀態。學校體育發展的總體脈絡失于模糊不清,學校體育發展就會缺乏主線明確地集中指向。因此,為了實現學校體育發展的主題化明確,有必要將“兼容并蓄”的學校體育思想進行體系化構建,實現學校體育思想層級分明的實踐指導體系。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第30卷第6期2014年12月 江文奇,等學校體育思想體系規劃與確立研究No.6 20141學校體育思想的文本詮釋
學校體育思想文本的指向性是明確的,每一種學校體育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著學校體育“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做”的運作規范,在不同層次上將學校體育置放于不同的路徑中實現著調節與控制(見表1)。學校體育運作的路徑依賴,一方面體現著每個時代對于學校體育發展的訴求,體現著時代精神對于學校體育功能的廓清;另一方面,學校體育的文本規劃也將學校體育應然的狀態進行著泛化,文本內涵強制的推移為學校體育建設的實然問題,學校體育“是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就此被挾制在價值明確的思維容器之中。因此說來,學校體育的每一種思想路徑解讀,都將學校體育的運行程序進行著規劃,但是,這種規劃是處于不同層次的,即它們之間是存在“階層”分化的,不能將它們對于學校體育的指導位置進行水平置放。就目前情況而言,學校體育思想的任何文本都不足以將學校體育的問題進行詳盡的詮釋,每一種思想都存在價值取向的盲點,對于學校體育屬性的把握只存在特定角度和層次的把定,如何將這些路徑要素綜合起來,還需要進行深入地探究與構建。表1學校體育思想文本取向詮釋
學校體育思想路徑視角能指分析三基學校體育思想從體育的課程本質出發,側重掌握體育知識、運動技術,側重提高運動技能,以形體語言彰顯教學的基本價值。強調教育應該以知識為本位,一切教育活動都應該圍繞知識的學習展開,實現知識濡化的作用。體質學校體育思想“揚州會議”以后,學校體育領域遵循體質教育的主導思想類型,形成“增強學生體質”是學校體育主要任務的觀念,對普遍增強學生體質、形成我國學校體育的理論體系等起過重要的歷史作用。快樂體育思想快樂體育側重在體育過程中讓學生體驗體育的樂趣,體驗運動過程的樂趣,這既是學校體育目標實現的保障,又是激勵學生學習的手段。強調一種情感體驗,突出運動項目本體魅力,促使學生形成愛體育的情感體驗。成功體育學校體育思想成功體育是成功教育的版本延續,是我國學者在總結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學校體育教學為什么而教、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問題后提出的一種關切學生情感體驗的體育教學思想,它注重學生在經過體育活動后的高峰體驗。全面教育學校體育思想倡導全人教育,主張構建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格,體現學校體育育體、育心、育德的功能價值,培養人性健全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健康第一學校體育思想教育領域提出的“健康第一”實際上是對貫徹素質教育思想的補充和強調,含有“全面發展”、反對應試教育、加強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等方面的意思,是一種針砭時弊的學校體育取向。終身體育學校體育思想培養學生終身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習慣和心理驅力,強調體育和體育活動不只是人生某個階段的活動,而是伴隨人的一生的生活需要和生活內容,養成學生體育生活化的理念與實踐動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校體育思想體系的構建,對于學校體育的發展態勢至關重要,綜合多元思想的效力就成為指導學校體育健康運行的迫切需求。審視當下對于學校體育思想體系構架的態勢,有兩種較為明顯的主導型制體系構建形式。一種是以健康第一學校體育思想作為學校體育主導思想進行體系的構建;另一種是以終身體育作為學校體育思想體系的合頂之石進行體系的謀劃[2],兩種體系的構架思路都是以目標取向的學校體育思想作為體系統整的價值定位,進行著自圓其說的構架與論證。經過兩種論調的體系建構與規劃,學校體育思想文本為政、效力散漫的狀況有所改善,對于廓清學校體育發展路徑起到了定調的作用。但是,經過考察可以發現,兩種論調的提出也是存在思路偏誤的,它們都是在比較論的基礎上實現的學校體育思想體系構建。這種形式的體系構建,在價值取向上將學校體育思想的具體文本作為考量的對象,在思路上有走偏鋒的危險。這是因為,學校體育思想本身就存在價值層次的先天區別,兩種論調只是選取了作為目標取向的學校體育思想的某一文本作為考查基礎,本身就存在可以“自圓其說”的基礎。至于那一種體系的構建對于學校體育的把握更為真切,確是以比較論調進行體系構建的視圖所不能企及的。學校體育思想多元文本的解釋效力只有在互相融合和補足的情況下,才能實現對于學校體育最佳的指導效能。但是,學校體育思想文本之間的互相補足是有條件的,需要在功能取向上將學校體育思想進行類型劃分,從而組建學校體育思想體系的組織鏈接。因此,學校體育思想體系的構建,應該在確實區分學校體育思想價值取向和功能層次的基礎上,再對學校體育思想體系進行適洽的構建。
2學校體育思想文本的屬性厘定與功能區分
學校體育思想與學校體育實體之間是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也即原型與摹本的關系[3]。那么,學校體育思想是否可以與學校體育實體達到高度的同一呢。就目前來看,對這一問題的解答主要有兩種類型的判斷,一種是起于柏拉圖的理念論,他們認為,原型和摹本的關系乃是第一性東西(理念)和第二性東西(現象)的關系,原型優于摹本,類推到學校體育與學校體育思想之間的關系時,就是說學校體育思想只是對于學校體育現象的反映,至于學校體育是什么的問題并不能由它來解答。另一種基于現象學的解釋則否定著第一種解釋的價值判斷,伽達默爾認為原型是在現象即摹本中才達到自我表現的,表現對于原型來說不是附屬的事情,而是屬于原型自身的存在,原型正是通過表現才經歷了一種“在的擴充”,也就是說,學校體育思想的每一種版本都在一定程度上昭揭著學校體育的本體,是一種存在的存在者類型。經過實踐的驗證,學校體育思想與學校體育實體之間的關系是屬于第二種解釋類型的,這是因為,學校體育思想的指導效力在現實中是可以得到證實的,在缺少它們中的任何一種路徑導向時,學校體育的建設就會導致運行的不暢(見表2)。表2學校體育思想文本價值定位
學校體育
思想文本價值定位三基學校體育思想學科材質基礎——事物所由產生的,并在事物內部始終存在著的那種東西才構成了事物發展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所包含的最基本的教育成分必然回歸到可以操作的知識層面,這種“器具”層面的準備,為學校體育的發展提供了“種子”。快樂體育、成功體育學校體育思想學科動力源泉——學校體育何以展開,并可以形成強大的發展動力,這種操作的技巧必須明確,否則,學校體育的運行就會因為措施的蹩腳而產生疲軟的狀態,這是學校體育發展的“營養因素”和效力發揮的基本保障。健康第一、終身體育、全面教育、體質學校體育思想學科目標取向——學校體育對于學生最終形成的效果是什么,學生通過學校體育的學習最終獲得了什么,這是學校體育思想應該確切回答的問題,也是學校體育教育形式存在的最大理由。
學校體育思想是屬于學校體育本體的,是對于學校體育不同層次基礎上的特定角度審視,從功能視角進行層次劃分的話,學校體育思想的諸多文本是在以下三個方面對于學校體育進行詮釋的。一是學校體育是通過怎樣的質料,實現學科的特定形式的教育功效的;二是學校體育運行的動力在哪里;三是學校體育要達到怎樣的目標。通過對于這三個問題的回應,學校體育思想的文本可以歸宿到質料型學校體育思想體系、動力型學校體育思想體系和目標型學校體育思想體系的框架結構內,并將學校體育運行的體系進行著層級式的排列(見圖1)。當然,學校體育思想之間的關系并非像圖1中顯示的如此簡單,動力型學校體育思想和目標型學校體育思想的具體文本也關涉到質料型學校體育思想的內容,質料型學校體育思想的運用也存在目標的訴及。但是,學校體育思想的主旨是存在偏向的,注重的是特定功能的靶向,它們在特定的范圍內規劃著“所指”意向,實現著“能指”的價值閾限[4]。經過質料型學校體育思想體系、動力型學校體育思想體系和目標型學校體育思想體系的框架設定,可以將學校體育思想文本對于學校體育的效力作用進行適當的處置,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學校體育思想適洽的指導效力釋放。
圖1學校體育思想效力途徑示意圖“在任何一種應用中,它都能使權力的行使變得完善。它是通過幾種途徑做到這一點的”[5]。通過功能論的審視與劃分,學校體育多元思想文本被規劃在不同的效力體系之中,實現著對于學校體育運行的指導作用,它們之間便不存在“推倒重來”或“三六九等判定”[6]的論證基礎。功能層次的劃分只是對于學校體育思想在學校體育實施過程中效力發揮的層面進行了處置,并非是對于學校體育思想文本“好”與“差”的評定,各種型制學校體育思想的相互補足,是實現學校體育教育目的所必須遵守的原則。
3型制規劃下,學校體育思想體系效力的優化
學校體育思想型制的劃分,對于學校體育效力釋放進行著結構性的規劃,將效力散漫的學校體育思想文本進行著功能性的劃分,實現著效力的整體化審視。但是,如果型制內部學校體育思想文本之間的關系不明確的話,將會再次復蹈學校體育思想效力散漫的狀態,掣肘學校體育思想體系的效力發揮。質料型學校體育思想和動力型學校體育思想內部的思想文本在性質上是同一的,基本上不會引發歧義,而目標型學校體育思想由于目標價值取向的不同,處理不好的話,會產生互相詰難的情形,導致學校體育思想體系在頂層設計上出現不和諧的狀況。因此,有必要就目標型學校體育思想“美美與共”的形態進行進一步的澄清,規避上層規劃不穩的弊端(見圖2)。目標型學校體育思想體系中的每一種文本都占據著學校體育價值詮釋的一種角度,雖然它們之間存在效力輻射的交叉區域,但是基本上占有著特有的、不能僭越的功能區域,這為它們之間和諧共生提供著操作的余地。
圖2目標型學校體育思想取向定性通過學校體育思想型制的劃分,學校體育思想文本實現了“用武之地”的厘定,每一種型制的學校體育思想在學校體育運行中的位置得到了明確。質料型學校體育思想規定著學校體育的學科性質,將“是什么”的問題進行著昭示;動力型學校體育思想將學校體育運行的動力進行著激活,彰顯出學校體育“怎么做”的路徑規劃;目標型學校體育思想則在總體上把關著學校體育的價值取向,為學校體育的發展方向提供著方向定位。型制類化的學校體育思想體系處置,將學校體育思想的指導效力在兩個方面彰顯出突出的成效。一方面,型制劃分以及型制內部要素的處理舉措,將學校體育思想體系效力途徑顯現出來,通過動力型學校體育思想的著力,質料型學校體育思想的內容會在最大程度上達成目標型學校體育思想體系的多元價值意圖,學校體育的運行真正的融會在學校體育思想指導體系之中,實現了學校體育思想指導下,學校體育健康運行的保障。另一方面,學校體育思想功能型制的劃分,將學校體育思想文本的著落固定下來,在各自的價值平臺上實現著對于學校體育的指導作用,三種型制的學校體育思想就此將學校體育思想體系的基本結構勾勒出來,將它們可以發揮指導效力的平臺進行著層級的清晰劃分,突破了學校體育思想文本散置狀態下效力不集中現象的滋生和比較論基調下學校體育思想體系效力的單一化弊端,實現了學校體育思想體系規劃的統一性調控??偠灾?,通過功能價值的區分,學校體育思想文本作用的發揮在型制平臺設立的基礎上顯現著確切的靶向,學校體育思想文本的價值被包含在型制的類型之中,它們的功能取向也因此有了著落,實現了學校體育思想體系效力的優化處理。
4小結
學校體育思想的效力發揮應該進行集中化的處置,規避思想文本散置在學校體育運行過程中的效力機制的偶然性。然而,體系的建立不能建立在文本對比的基礎上進行[7],這樣會造成學校體育思想因為文本優劣的判斷,導致學校體育思想判斷陷入狹隘價值意圖取向之中,形成“矬子里面拔將軍”的封閉意識。有鑒于此,學校體育思想體系建立的適切途徑是將學校體育思想文本進行功能化的區分,在此基礎上,將學校體育思想文本效力進行屬性的劃分,明確它們所包含的“力”的作用范圍,就此,實現學校體育思想體系對于學校體育實踐活動科學性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喻堅.以“健康第一”思想作為學校體育主導思想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5) :62-65.
[2]陳琦.以終身體育思想作為學校體育主導思想的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1):105-111.
[3]江文奇.同一與差異———學校體育實體與思想扭結的詮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94-97.
[4]江文奇,馮峰,李迎,等.學校體育思想要素分析與生態構建試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6):108-112.
[5]李勛,江文奇,李劍政.快樂體育思想的異化解讀與詮釋[J].教學與管理,2012(2):128-130.
[6]米歇爾·???規訓與懲罰[M].劉北成,楊遠嬰,譯.上海:三聯書店,1999: 27.
[7]張洪潭.體育教學思想起論、互補原理與技術健身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4(1):89-96.第30卷第6期2014年12月山東體育學院學報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Vol.30 No.6December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