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強 楊德輝
摘要:藝術院校作為高校中獨具藝術特色的高校,有其宣傳思想工作的功能和優勢,在實現“中國夢”中大有作為。藝術院校宣傳思想工作助力“中國夢”實現的路徑有四個方面,即學校教育與服務社會相結合;師生作用相結合;各種藝術形式相結合;普及化宣傳和正能量的張揚相結合。
關鍵詞:中國夢 高校宣傳思想工作 藝術院校
“中國夢”的實質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實現期限是“三個一百年”,即是“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到改革開放100年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不僅僅是國家富強夢、民族振興夢、人民富裕夢,也是每一個人的夢,它代表著社會主義中國的民族訴求。因此要現實中國夢這一偉大的社會理想和民族訴求,不但需要找準實現主體——凝聚中國13億人的共同力量;而且也需要找準輔助載體——宣傳思想工作。正如習近平所說:“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這是因為宣傳思想工作是實現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的重要保證。而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藝術院校宣傳思想工作既可以是藝術院校內部的教學關系,即教師如何幫助學生理解“中國夢”并參與“中國夢”的實現,也可以是藝術院校宣傳思想工作面向社會、面向所有人,其主體涵蓋了所有師生,即藝術院校師生如何運用自身所特有的藝術手段,使“中國夢”的闡釋更具大眾化形式,使實現“中國夢”的實踐更具正能量。
藝術院校作為高校中獨具藝術特色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有其自身的功能和優勢,在實現“中國夢”中能夠大有作為。
一、學校教育與服務社會相結合
藝術院校與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一樣,都有教書育人和服務社會的功能。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藝術院校首先要堅持學校教育與服務社會相結合。云南藝術學院一直秉承“繼承傳統,學習民間,兼容中外,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不斷推陳出新,繼承傳統,重視個性和創新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規模和層次,自2008年新校區建設并投入使用以來,云南藝術學院一直致力于建成綜合性藝術大學。在學科的設置和辦學層次上,一直都在提升本科和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努力申報藝術學的博士點,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把提升辦學質量和層次放在學院發展的第一位,力圖在“十二五”期間,全面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把云南藝術學院建設成西南第一,全國領先的藝術院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五十余年的辦學,云南藝術學院為社會培養了數以萬計優秀文藝工作者,為云南乃至全國的文化傳播做出了主要的貢獻。積極利用藝術服務社會,推動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云南藝術學院多次組織和參加了有影響的各類文藝活動,在文藝活動中積極弘揚主旋律,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繁榮文藝創作,涌現出很多能夠反映時代精神、時代特色、深受人們喜愛的藝術佳品和力作。并在重大的節日期間,學校組織師生深入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進農村、進軍營,為群眾義寫義畫義演。
二、師生作用相結合
藝術工作是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廣大文藝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進步號角,通過各種藝術方式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藝”基于“思”。沒有正確的理論方向、缺少深厚的歷史積淀,就難以在藝術上有所建樹。藝術院校的師生擔負著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時代使命和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引領人民精神生活的歷史重任。因此,必須發揮廣大師生的聰明才智,必須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中國夢”就是“育才夢”,每一位高校教師都要切實肩負起育人使命,堅持師德為先,堅持教學為要,堅持科研為基,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學識風范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中國夢”就是“成才夢”,每一個學生都要把個人夢想和“中國夢”緊密融合在一起,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努力成為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才。
三、各種藝術形式相結合
為了實現“中國夢”,藝術院校的宣傳思想工作要立足當前,除了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圍繞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等多種重要環節,把“中國夢”的教育活動深入到每一個班級、覆蓋到每一個學生。還要發揮藝術院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優勢——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來進行“中國夢”的宣傳工作。我們可以利用音樂、雕塑、書法、文學、繪畫、戲劇、影視、舞蹈等藝術形式。生動、形象地宣傳“中國夢”理論,引導大學生進一步增強美麗云南和實現“中國夢”的社會責任意識,人人爭做美麗云南和實現“中國夢”的維護者、促進者,所以說,采取各種藝術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可以使宣傳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
四、普及化宣傳和正能量的張揚相結合
普及化宣傳,“中國夢”就有了主心骨;傳播正能量,社會發展就有了動力源。藝術院校在宣傳思想工作中要堅持面向所有人進行普及化宣傳,使“中國夢”的宣傳深入到學生和百姓的心靈,在應對各種挑戰時起到主心骨的作用。普及化宣傳教育,是一項重要工作,更是一門學問和藝術。只有把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具體的實踐,把宏大的主題轉化為生動而親切的細節,通俗而不低俗,淺顯而不膚淺,這才能讓理想教育回歸生活,回歸現實。所有“中國夢”的宣傳都要力圖鮮活生動,避免空洞說教、形式刻板的宣傳方式,選擇群眾喜聞樂見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講學校中故事、講生活中道理。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共鳴。同時不忘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在宣傳“中國夢”的過程中,堅持正面宣傳為主,但要提高宣傳的質量和水平。這就要求宣傳主體要掌握宣傳規律,講究宣傳方法、關注宣傳客體的需求。云南藝術學院在宣傳“中國夢”教育實踐中,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不斷把主題教育活動引向深入。把“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之中,融入社會實踐之中,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融入學習、爭當先進典型之中,使正面宣傳更具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