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教會學生閱讀,經典閱讀在閱讀教學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修養,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民族文化,樹立民族自信心。對經典閱讀的內涵及意義、經典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現狀、提高經典閱讀的有效性的措施進行了初步探討,以改善初中語文教學狀況。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經典閱讀 有效性
經典閱讀在初中生語文閱讀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修養。然而,我國的初中語文經典閱讀教學的現實狀況不容樂觀。為此,我國初中學校應加強學生對經典作品的閱讀,引導學生對經典作品進行合理有效的學習,培養閱讀能力,從而提高經典閱讀的有效性。
一、經典閱讀的內涵及意義
所謂經典,是指能夠經受住時間、空間的變化與意識形態的變換考驗的,是人類與民族文化的精華,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凝聚。經典閱讀一直以來就被作為語文的重要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在我國傳統教育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閱讀經典作品,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修養,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民族文化,樹立民族自信心。
經典閱讀是一種審美性閱讀。經典作品營造了純自然的審美境界,讀者通過閱讀可以獲取深刻的審美體驗,得到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同時,經典閱讀也是一種思辨性閱讀。經典作品的博大精深需要讀者將經典作品放到現實的社會語境的共時視角乃至整個文化思想發展史的歷史視角,結合個人的思維方式、思想水平,對經典作品進行深刻的剖析和探究,才能真正理解經典作品的內涵。
二、經典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1.閱讀意識匱乏
初中生需要面對升學壓力,有著繁重的學習任務,因此,大多初中生都忽略課外閱讀,以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完成學習任務或者是課外輔導。不少初中生對閱讀的理解存在偏見,認為閱讀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對學習沒有太大的幫助,甚至認為閱讀是在浪費時間。恰恰相反,閱讀對于初中生來說,是積累文學素養,提高文學欣賞水平,加強文學功底的重要平臺。初中生想要學好語文這一學科,僅憑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分析、課本上課文的閱讀和卷紙上試題的演練時遠遠不夠的,其根本正是閱讀。閱讀不僅可以彌補初中語文教學的局限性,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與文學欣賞水平,從而實現全面提高語文成績的目標。
2.閱讀目的性不明確
目前,大多數學生在閱讀時缺乏目的性,隨意性較大。很多初中生在閱讀時僅憑一時喜好,并沒有對自己將要閱讀的數目進行嚴格的篩選。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初中生經常閱讀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等通俗小說,卻很少閱讀經典文學作品,認為其枯燥無聊。這些通俗文學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提高初中生的文學素養,反而會使初中生的閱讀結構失去平衡,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3.閱讀質量較低
迫于學習的壓力,不少初中生閱讀的功利性太強,缺乏閱讀的思考過程,走馬觀花式的閱讀難以給學生的文學功底帶來提升。另外,學生缺乏對閱讀書目的鑒定能力,閱讀的書目質量參差不齊,反而會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由于缺乏一定的閱讀技巧與方法,初中生閱讀的效率低下,閱讀質量難以達到要求。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經典閱讀的有效性的措施
1.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情景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形象生動的場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更好地發展心理機能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創設能夠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閱讀,讓學生帶著興趣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從而獲取文學知識與閱讀能力。情境的創設方法靈活多樣,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結合文章的特性,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把學生引入所創設的情境中,讓學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例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按照課文的思路進行板書,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融入作者的情感,深刻體悟文字所表達的感情,理解生命的意義。
2.合作競爭,營造閱讀氛圍
協作式學習就是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與學習能力,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的合作與競爭中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協作式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的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參與能力;有利于學生發揚個性,各抒己見,在思考和探究中真正掌握對經典作品的理解和把握。通過這種既是合作又是競爭的方式,營造閱讀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
3.培養習慣,增加閱讀積累
閱讀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重復和不斷積累,才能從量變實現質變。教師應根據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對學生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教師可以指定經典作品閱讀,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目標和閱讀水平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并針對自己的實施情況定期做出調整,教師可以不定期進行抽查,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教師指導學生建立摘抄本,對閱讀經典作品中看到的優美文句、段落進行積累,并加以背誦,最好能應用到學生自己的寫作中去;另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對閱讀的書籍寫下讀后感,選出范文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鼓勵大家進行模仿和學習。綜上所述,教師通過一系列的閱讀方法指導,最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的有效性,增加學生的閱讀積累,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水平和文學素養。
4.開展實踐,提高閱讀應用
學校和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定期開展閱讀教學活動,豐富學習的學習生活,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可組織演講比賽、課本劇表演、文化節等活動,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舉辦班級研討會等。這些豐富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四、總結
針對我國初中語文經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學校和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合作競爭、培養閱讀經典作品的良好習慣、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等來激發學生對經典作品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競爭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辨能力,從而大力提高經典閱讀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徐水仙.初中語文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7):27.
[2]王奎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名著經典閱讀效率的對策探討[J].西部素質教,2015,(07):101.
[3]耿勤格.提高初中語文經典閱讀教學效率的思路淺議[J].學周刊,2015,(3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