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霞
摘要:從教師的教學觀念需要得到更新和主體性意識的培養策略兩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進行論述,以為學生良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語文 主體性地位 教學觀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這是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基礎,也是語文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的關鍵。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而,在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的同時,也為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進行論述,以為學生良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教師的教學觀念需要得到更新
要想深化課堂教學,教師就必須要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在如今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依舊可以發現有很多老舊的觀念主導著語文教學。如果教師不能做到自身觀念的更新,不能擺脫陳舊觀念的影響,就不能真正培養好學生的能力。語言的學習和應用是語文這一學科的本質屬性,而語文課是讀、寫、聽、說、修辭、邏輯等的結合,但每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部涉及到,所以教師須將教學目標加以明確,將教學重點突出出來,這樣才是符合學生學習能力的學習,才能讓學生從中收到良好效果。“人的發展”是高中語文教育的目標,所以,對于教師的要求就是,教學必須要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注重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和能力的訓練,有機結合課堂內外的語文知識。不過我認為,應以“能力訓練”為核心,展開兩個基本點,即課內和課外。課內要注重練習,課外就要致力于閱讀。這樣將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才能不受教材的限制,把語文學習拓展到課外去,這對于活躍教學氣氛、深化課堂教學很有幫助。
二、主體性意識的培養策略
(一)構建友好的人際關系,注重情感交流
為培養主體性意識,首先應讓學生自身明確學習目的,使其自主學習,盡量規避教師一味講解的現象,學生不能被動地跟在教師的后面,應擺脫教師的束縛,在教師的指引以及鞭策下積極思考,主動學習,進而強化主體性意識。然而,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通常很難落實這一舉措。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曾經指出,只有構建友好的人際關系后,學生才會信任教師,并產生安全感。進而主動發表個人觀點,充分想象,自主創造,最終主動汲取各種文化知識,綜合能力也會有所提高。教學活動離不開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為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應參照心理學理論,正確看待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情感交流與溝通,恢復學生的主人位置,改變被動局面,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這可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參與精神,還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進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意識。
(二)增強學生意志,形成獨立人格
現階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為培養主體性意識,則應增強學生意志,形成獨立人格,因為意志和人格是培養主體性意識的基本條件,學生具備堅定的意志以及獨立的人格,才會主動探究、積極探索、堅持不懈,直到最終將問題解決。因此,語文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意志,待擁有獨立人格后,再培養主體性意識。
(三)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
有教育學家曾經提出:“一個人要不主動學會些什么,他就一無所獲,不堪造就……人必須主動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這就說明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師要想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就需要把教學主動權交給學生,引領學生對學習目的加以明確,主動提出問題和積極思考問題,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比如,教學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把不理解的地方標記出來,然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互相幫助對方解答問題;如果還有不理解的地方,還可以向教師提出。通過互助學習和積極思考的方式,學生可以自己弄懂一些問題,使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提高。隨后,教師可以從學生提出的問題出發,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因此,教師一定要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的方法。
(四)創設愉快的教學氛圍,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因教師占據著主導位置,教學方法單一,所以,課堂教學氛圍也有些沉悶和壓抑,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較少,阻礙了自主學習的順利開展。為此,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盡量創設愉快的教學氛圍,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工具以及靈活的教學方法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真正喜歡語文這門科目。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創設生動、趣味性十足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節內容時,結合課文內容合理設計問題,指導學生自主思考,并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以此來活化課本中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增加課堂趣味性。同時,教師應積極鼓勵周邊學生,及時鞭策。因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發育尚不完善,而教師的評價影響著學生的心理成長情況。教師應認真觀察周邊學生,明確學生的閃光點,并給予鼓勵,以此來不斷強化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能讓學生認識到自身不足,進而不斷進步。
另外,為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一直保持高度熱情、積極思考,單純地依賴學習興趣的激發與教學氛圍的創設是不夠的,教師還應采用靈活、可行的教學方法,加強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各種學習技巧和方法,使其明白如何學習。
(五)充分發揮學生思維,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語文教學區別于其它課程,并沒有具體的范圍,教師應摒棄框架的束縛,充分發揮學生思維,使其自由翱翔,進而提高問題解決能力。主體性教學與原有教學相比,最大的區別便是教師的指導思想,主體性教學擁有更加顯著的教學成果。分析高中語文教學現狀可知,教師的指導思想仍然存在一定問題,而指導思想的切入點是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尚未將學生作為切入點,缺少對學生長遠發展的考慮,忽視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個人素質的提高。因此,應充分發揮學生思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并以此為依據,明確教學重點與難點,指導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進而不斷提高。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使學生嘗到作為課堂主體,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帶來的樂趣,進而,為學生在高效課堂的健康發展作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偉超.淺議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方法[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4,(1).
[2]趙麗.高中語文教學調動學生主體意識的認識——重視教學中的學生活動[J].金陵瞭望(教育),2011,(6).
[3]朱志弘.談談高中語文教學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