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超 王瑞
摘要:目前我國學生英語閱讀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時間不夠、動機不強等。本文旨在從學生閱讀動機、課內外閱讀時間等方面分析,論述英語閱讀中的重要性,以及學生關于英語閱讀的相關問題和解決對策。
關鍵詞:英語閱讀;學習動機;原版閱讀
英語閱讀是對文字符號解碼和對作者所描述情景重建的過程。 閱讀是一項重要的綜合能力,直接關系到二語習得的成敗。在我國英語教學體系中,一直強調“聽、說、讀、寫、譯”,其中聽和讀為語言輸入,其他三項為語言輸出。只有保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也就是說只有大量地閱讀,才能提高寫作以及其他能力。而我國的英語閱讀學習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一、 英語閱讀的現狀
隨著國民教育水平的穩步提升,家長對孩子的英語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由于閱讀的重要性,中國英語學習者和教師對于英語閱讀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閱讀時間過少。閱讀時間分為課上閱讀時間和課下閱讀時間兩部分。課上閱讀時間,主要體現在閱讀課程的設置,目前存在課程設置不足的問題。現階段我國大中專院校只有英語專業開有英語閱讀課,課時分布為每周兩節。在我國傳統的英語教學中,通常是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完成作業,一旦學生下課,就很少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很少有自己要每天進行多少英語閱讀的自覺性。課下,非英專的學生因忙于自己專業,更是忽略了英語閱讀。
2、教學方法不適當。在傳統英文教學中,語法講解法和直接翻譯法一直占主導地位,教師受其影響,在閱讀教學中過多的重視語法,甚至把閱讀課當精讀課上,教學模式陳舊。有的老師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主導,整節課都以自己的講解為主,學生只是聽講,出了錯馬上糾正,這都容易讓學生產生一種心理的惰性,不愿意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上來,更不要說提高閱讀興趣。
3、學生產生閱讀焦慮。在語言學中,焦慮被分為促進性焦慮和退縮型焦慮。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退縮型焦慮會使得學習者不敢挑戰自己,遇到閱讀難點就放棄,從而阻礙英語閱讀活動的進行。在實際的英語學習中,閱讀者會因為自尊水平低、歧義容忍度低、自我評價較低、冒險精神不夠、缺乏認同感等因素而產生閱讀焦慮。在閱讀測試中會擔心測試成績不理想,對自己的信念不夠,覺得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閱讀。目前在學生中存在閱讀焦慮的不在少數,原因在于大學生已經成年,母語系統已經形成,也有了穩定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英語閱讀材料基本上是另一種文化的展現,他們不愿突破自己,了解并學習新的世界。
二、 提高學生課內英語閱讀的對策
1、閱讀教學側重綜合性閱讀。中國的英語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中心,以講為主,以教為主,以結果為主,以統一為主,忽略了綜合性閱讀,只抓細枝末節和語法點。英語閱讀學習,應該兼顧結果和過程,通過創設有趣的課堂活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通過師生互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不是學習知識點,而是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大意、寫作技巧和語言風格。可以讓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讀書的互動和反饋。
2、重視閱讀能力的考核。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對學生的閱讀量有一個要求,例如規定每月完成多少閱讀任務。在美國的教學體系中,有圖書分級制度,不同級別的書籍代表著不同的閱讀量、難度和學分,每個學期,學生讀完相應分值的書目才能畢業。而中國的英語閱讀,更多的是傳授學生閱讀習題的解題技巧,很少有學生會真正持之以恒的進行英語閱讀,而學生課業繁重,這一方面自然也就忽略了。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妨嘗試不同的評估方式,把重點放在考察學生的閱讀能力上,而不是把試卷作為唯一的考察手段。只有這樣,才能進行真正的英語閱讀改革,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3、重視英語閱讀。美國教育部長Riley曾經提出要進行以閱讀標準為導向的教育改革,目的是培養和提高群眾的英語閱讀能力。學校的閱讀教育,有完善的教學模式,強調閱讀經典的優秀文學作品,建立向上的社會風氣,提高人民文字水平。而我國目前對學生的英語閱讀不夠重視,缺乏制度的保障,也缺乏適合學生閱讀的讀物。這就使得學校和家長都對學生閱讀不從抓起,學生也沒有動力進行自主的英語閱讀。學生的課外學習只限于背單詞和做題,而不是在真實語境中掌握單詞,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這樣學到的英語也不會用,可謂本末倒置。
三、 提高學生課外英語閱讀的對策
英語閱讀的提高要講究方式方法,基于我國目前英語閱讀的現狀,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反面入手,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水平。
1、擴充詞匯量。詞匯是英語閱讀的基礎。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曾說過:“如果沒有語音和語法,還可傳達些許信息,如果沒有詞匯,那就不能傳達任何信息。”可見詞匯對閱讀理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沒有了相應的詞匯量,你獲得信息必然是不完整的,那就更談不上理解相應的資料。詞匯量的累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老師應敦促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積累詞匯量。
2、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了語言輸入假說,即只有當人們獲得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時才能掌握該種語言。其中指出了i+1的輸入模式,i代表著學習者目前的語言水平,1代表略高于學習者現有水平的語言資料。如果學習者選擇的學習資料過難,或者選擇的資料過于簡單,都不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我們只有理解這個語言輸入公式,并按照這一模式選擇適合自己現階段水平的學習資料,才能自然過渡到下一個層次。因此,在英語閱讀中,也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
3、重視原版閱讀。傳統英語教學中明顯欠缺的就是原版英文閱讀量的匱乏,我們教學中所選取的教學材料不夠純正。學生根據自身程度選擇合適的原版讀物,加上課上所學的推測技巧,結合有聲材料和互聯網這些便利條件,是可以完成原版閱讀的。原版閱讀可以讓學生專注在故事情節活材料內容上,而不是單純為了學語法點而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只有在課上課下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讓英文閱讀變成一件自然而有效的事。
參考文獻:
[1]HARRIS A J, SIPAY E R. H ow to increase reading ability: A guide to developmental and remedial methods [M ].New York D. McKay Co, 1975: 2- 18.
[2]王新春, 康春艷. 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途徑——文學欣賞[ J]科教文匯, 2007 ( 4): 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