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嬌
【摘 要】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大國,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復興不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同時也是通過對旅游業的開發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的一項重要舉措。然而,傳統節日在旅游業中的開發利用被長期忽視,如今雖已有所發展,但與其他旅游領域相比仍是存在明顯的滯后狀況。本文以山東省沂源縣對七夕節在旅游業相關的開發利用為例,通過對其優劣勢的對比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沂源縣;傳統節日;七夕節;開發;對策
傳統節日旅游活動一路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旅游產業中重要的一支,起著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樹立地區形象以及帶動相關產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學科發展尚未完全成熟,如今對傳統節日旅游活動的研究仍呈現出實踐先于理論研究的現象,因此對傳統節日旅游活動的現狀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乞巧節是中國的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在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乞巧節的開發,不僅僅能為中國的旅游業創造一個發展新途徑,更是對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發揚。本文將以山東省沂源對乞巧節的開發為例,對中國傳統節日在旅游業中的開發利用進行探究。希望能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保存延續以及旅游業的發展作出一些貢獻。
1 中國傳統節日在現代旅游業中的價值分析
1.1 禮儀文化價值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雅號,中華傳統節日的禮儀形式豐富多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這些禮儀形式如不加保護就會逐漸流失,給中華文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現在,國家有關旅游主管部門下達的政策給予傳統民俗活動以寬容,通過借助節慶、寺廟、地方戲及各種游藝形式,進行祈禳、慶祝、迎送活動等等,并且在國家舉辦的慶典、開幕式一類的大型公共活動中,有意識地采用了一些中國傳統禮儀形式以充分挖掘傳統節日中的禮儀文化價值,提升旅游服務質量,促進旅游業健康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大眾媒體大力宣傳與禮儀文化資源的合理利用,給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1]。
1.2 娛樂文化價值
中華傳統節日歷來具有歡樂、祥和的特點。為了保護傳統文化,相關政府部門不僅對傳統節日的許多文藝娛樂形式大力支持和推廣,更是推陳出新,在還原傳統節日本來面目的同時,開展創新了各種現代化的活動方式。傳統文化回歸的同時加入了時代的新鮮元素。推動旅游業發展,娛樂文化資源的利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3 道德文化價值
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有獨特歷史意義。在節日里,開展對一些歷史人物的紀念,緬懷先人的道德風范,實現先人的理想追求等方式,既實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凈化了自己的心靈,為旅游業的經濟發展提供一種新的方式途徑。保護中華傳統節日,對于光大中國傳統文化、發揚中華優良傳統,推動經濟發展,將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2 山東省沂源縣七夕節旅游資源開發的對策分析
2.1 豐富文化內涵,突出節慶特色
節慶組織者應對傳統節日進行科學論證和市場調研,擺脫節慶活動的雷同和低層次重復,依靠當地的社會經濟條件,創造屬于自己的永久化獨創性的節慶標識,加深民眾對節慶活動的印象和認同感。突出活動的特色主題和獨特定位,由此來深化節慶的內涵和活力。中國牛郎織女·七夕情侶節應當借鑒各地節慶活動經驗,舉行例如“鵲橋相會·七夕有約”相親大會、浪漫集體婚禮、浪漫七夕情歌對唱、地方劇目演出、情侶水上漂流、“牛郎織女”個性化郵票發行式等異彩紛呈的活動,加強游客對這一節日活動的認知[2]。
2.2 重建人們對節日性質的認識
當前傳統節日的經濟功能、娛樂功能已得到強化,節日被籠罩在濃濃的商業氛圍里。節日作為物質消費時間、休閑娛樂時間的性質事實上本就是傳統節日的構成,但是并非節日性質的全部,傳統節日還應是人們感受社會生活節奏與自然節律同步的時間。當前,傳統節日經過人為重創,有關傳統節日的記憶業已被許多人淡忘,因此在現代旅游業中開發傳統節日的同時應當努力重建人們對于節日性質的正確認識,在重建過程中,政府應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當然,政府參與重建不是代替民眾過節,參與的根本任務在于引導和服務。沂源當地政府可以利用當地豐富的曲藝資源,組織一些民間的曲藝團體、官辦劇團、藝術機構在七夕節期間深入社區、村莊開展文藝活動,創作一些貼近群眾生活、貼近實際的文藝作品,豐富群眾節日生活,帶動廣大民眾參與到節慶活動當中,充分挖掘七夕節的民俗功能、社會功能。通過這些活動重塑了七夕節在當地人心目中原始印象,純凈了當地的民風,糾正人們對七夕節的認識[3]。
2.3 提高節慶活動民眾的參與度
廣泛的民眾性是傳統傳統節日旅游資源開發賴以成功的關鍵。提高民眾的參與度主要應該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當地居民的參與熱情,增強社區居民的文化認同。如果當地人不重視這個節日,那么這種消極態度很快會波及到游客,節日在游客心中自然就沒有了吸引力。二是提高游客的參與性。傳統的節慶普遍是以舞臺的形式來展現的,游客不能真正融入傳統的節慶當中,就會減弱游客的參與熱情和旅游體驗。沂源七夕節在進行旅游開發時,必須充分考慮到游客的體驗需求,打破這種將游客排在外面的舞臺形式,如讓游客進行角色參與表演,讓游客也成為傳統節慶的組成部分[4]。
2.4 打造品牌化的“七夕”旅游
沂源對七夕節資源的開發還只是停留在民間的傳統節日上,要想打造品牌化的傳統傳統節日旅游,應該做到:打造特色主題。七夕節旅游活動的策劃和組織應當圍繞緊緊圍繞愛情這一主題而展開,對當地資源、產業等要素進行整合。二是舉辦周期性活動。為了達到樹立品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對推出的旅游節慶活動一般都采取周期性舉辦的方式。三是內容要有綜合性。舉辦的旅游節慶活動應當包含旅游、經貿、文化、藝術、宗教等眾多方面的子項目,內容豐富。四是參與的廣泛性。政府、企業和社會民眾的廣泛參與,較之一般性的觀光和度假旅游產品,產品的質量在較高的程度上依賴于當地環境氣氛的營造[5]。
2.5 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全方位宣傳促銷
每年七夕節活動前發布七夕節相關信息,讓目標市場了解知道端午節慶活動的相關信息,主要可以包括:(1)政府宣傳。沂源縣政府、旅游局,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在活動開展前舉行七夕傳統節日旅游新聞發布會。(2)與旅行社的宣傳合作。旅行社作為旅游的主力軍,它與國內外其他旅行社、民航、鐵路、公路及各大賓館均有良好的業務合作關系,利用他們之間業務的對接,達到宣傳效果。(3)完善形象設計。設計出沂源七夕文化旅游節的旅游徽標、旅游歌曲等讓其具備有完善的各項旅游標志。還要借助網絡、電視、戶外廣告等各種手段。同時也可以打造“帶的走的回憶”,挖掘有中國古典特色的如七巧荷包等七夕文化旅游紀念品。
【參考文獻】
[1]蔣維越.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J].社科縱橫,2006,21(6):112-113.
[2]遲燕瓊.云南少數民族傳統節日開發的現狀與困境[N].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8-02.
[3]羅華娟.乞巧文化資源的現代化轉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
[4]單南平.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1-6(6):225-226
[5]戚帥華,劉黎潔.傳統節日旅游商機待挖掘[N].洛陽日報,2011-8-2(4).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