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頎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微信作為一種新興信息傳播工具,在青年大學生群體中廣泛使用,對當代大學生影響很大,極大地改變著高校青年學生的學習生活。高校大學生群體思維活躍、充滿朝氣、渴望交流、渴望被關注,他們勇于創新,易于接受新事物,紛紛建立個人微信賬號。高校作為國家人才培養的搖籃,要主動融入新媒體時代,深入挖掘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積極應用微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微信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教育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免費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LBS)如“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公眾平臺”“語音記事本”等。截至2013年11月注冊用戶量已經突破6億,是亞洲地區最大用戶群體的移動即時通訊軟件。
一、微信在大學生群體中廣泛興起的原因
大學生思維活躍,充滿朝氣,勇于嘗試新事物,渴望交流并得到肯定與關注,微信日益成為大學生獲取新聞、人際交往、自我表達、社會分享和社會參與的重要媒介。據調查,“大學生群體中58.06%的人在使用微信,沒有使用過微信的學生中也有48.39%準備近期開通使用”。微信在大學生中迅速普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微信準入門檻低,成本低廉。微信對使用者沒有設置任何準入門檻,只要有一部移動智能終端設備即可注冊賬號登陸;作為一種社交軟件,微信不收取使用服務費,而是采用通訊運營商微流量統計結算的模式,即用戶僅僅需要支付流量費。這些都有利于大學生群體迅速融入“微信生活”,進入“微信時代”。
2.微信即時性強,使用便捷。微信作為一款即時通訊軟件,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是其最大特點,配合現在越來越完善的3G、4G網絡,一篇文檔、一首歌,甚至一部短視頻都可以在分分鐘內傳播出去;智能手機的普及更是使微信的便捷性得到充分發揮,大學生可以第一時間獲取信息推送、發布心情、掌握好友最新動態,特別是語音的應用,解放了雙手,帶來前所未有的溝通體驗。
3.微信平臺資源豐富,對大學生吸引力大。微信還是一個重要的信息資源聚合平臺,各種信息以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的形式在這里實現多元化交流,感官沖擊力強,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很大。尤其是隨著微信公眾賬號的蓬勃發展,各類信息資源的推送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極大地方便了大學生對于信息資源的獲取。
4.微信互動性強,社交覆蓋面廣。微信的好友關系搭建方便靈活,可以輕松導入通訊錄聯系人和QQ好友,還可以通過查看附近的人、二維碼、搖一搖、漂流瓶等方式添加好友,實現了跨平臺、跨人群、定位周邊用戶的新型好友組建關系,這些都為大學生通過微信平臺組建社交圈提供了便利。同時,好友之間可以通過發私信、點贊、評論、分享朋友圈等方式進行交流,互動性強,無論在哪里,只要帶著手機就能夠輕松交流。
5.微信感情表達更直接,有效降低了情感尷尬。現實社會因社會地位、人格身份等現實因素影響,人們經常陷入封閉、害羞、多疑、社交恐懼等交往困境而難以表達。由于微信并不要求用戶必須進行實名認證,因此很多大學生在微信平臺上僅僅是一個昵稱或郵箱賬號存在。這種與真實個人的弱關聯性更有利于大學生進行情感表達,心情短語隨處可見,情緒的宣泄也不需要過多顧忌,平時由于羞澀而難以出口的祝福、道歉、示愛等也變得更加容易,這些都有效降低了大學生的情感尷尬。
二、高校利用微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議
高等學校是國家人才培養的主要機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忽視。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動提升自己的信息媒介素養,增強影響力,不斷搶占微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
1.主動融入,搶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高地。縱觀當前國內高校,受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自身素質和工作思維等因素的影響,微信還沒有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廣泛、高效地使用。據筆者觀察,現在微信的公共賬號中,明星和企業營銷微信還是占絕大多數,而高校的公共微信或者輔導員、兩課教師開設的微信公共賬號少之又少。面對大學生“無人不微信”的現實,不進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就無法發揮育人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應迅速切入微信載體,將微信帶來的挑戰轉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高校應當重視微信這一信息傳播平臺,努力融入學生,充分發揮微信的重要性,促使其成為信息反饋、更新的主戰場,搶占重要的網絡輿論重地,宣傳正面信息,提倡主流思想和文化,正確引導大學生群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2.主動提升,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微”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是大學生,歸根結底是做人的工作,絕不能視新媒體為洪水猛獸,要變“堵”為“疏”,主動提升德育工作者的信息技術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微”能力如何,直接決定其能否獲得訂閱,從而掌握信息傳播主導權和話語主導權。在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微信的過程中,有必要通過專門的培訓和專題學習,在普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信息素養和微信操控能力的同時,構建一支專業的微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一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見微知著”的能力,要善于從學生微信碎片化的語言和信息中,及時發現可能存在和會出現的問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見性和前瞻性;二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微媒體應用水平,和大學生做朋友,和他們一起參與網絡活動,加入“為討論”,在互動的過程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主動服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融入學生群體的基礎上,還應當認識到自己在微信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應該是服務者,而非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多加利用微信這個重要的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化與擴展,強化服務意識。如選取一些高品質的、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的信息進行發布;也可以發布一些學生關注的專業信息、課程學習技巧等;甚至可以每天對天氣、考試、選課等實時更新的信息進行發布,并由專人負責對學生發布的信息和疑問進行回饋等。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務必要做到把握好一個度,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要學會抓大放小,有的放矢,否則可能造成學生因為思政工作者的過度“關心”而放棄微信這個平臺,就得不償失了。
4.主動自省,克服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局限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于微信的應用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學生的隱私保護和對于信息的真實性辨別方面,加之微信的信息往往比較簡單,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必須做到以對學生的全面了解為基礎,一切以學生為出發點,與微博、博客、論壇等新媒體形式相結合,并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平時的線下工作,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夠發揮微信這個新的社交媒體的優勢,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微信[EB/OL].[2014-10-3].
[2]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4).
[3]楊敏.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2,(6).
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中醫學院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依托“微媒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階段成果,項目編號:2014JPXM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