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秋梅 柳琳琳 陳艷芳
(1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 廣西 南寧 530222;
2 廣西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1;
3 廣西中醫藥大學 廣西 南寧 530001)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應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結合[1]。實踐證明[2]該方法積極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和增強理解能力提高實踐能力,尤其是拓展學生知識面、促進師生交流合作、學生能更加系統掌握知識等方面都優于傳統教學。我院在四年制護理學專業主干課《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應用微課結合傳統教學法,經過教學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匯報如下。
選擇我院2011 級護理學專業兩個班學生203 名,其中一個班為實驗組99 名,另一個班為對照組104 名,兩組均為四年制護理學專業學生,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師示教-練習-指導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微課結合傳統教學法,兩組均在第五學期開設基礎護理學實驗課程,選擇相同的教材,操作考試評分標準選用《55 項臨床護理技術操作標準》[3]統一評分。兩組由相同教師授課,教學內容及課后實訓練習時間均相同。
1.2.1 實驗組教學方法
(1)微課結合傳統教學內容準備授課內容選擇《基礎護理學》中必須掌握的護理技術:備用鋪床和麻醉床、臥床患者更換床單、無菌技術、隔離技術、九種臥位及搬運病人、生命體征測量、口腔護理、吸氧技術、灌腸術、膀胱沖洗術等。較難理解及操作的問題,要充分利用大量55 項臨床護理操作視頻和互聯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經過整理,制作成教學需要突出重點難點不同的微課視頻來提高教學質量,視頻時間一般是10min 左右。
(2)微課平臺及其實驗課前準備操作任課教師建立QQ 群、微信朋友圈,把實驗組學生都加進來,通過上傳制作好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可以隨時觀看,自主學習。同時也突觸學生課前預習,結合操作視頻、微課、課本以及55 項臨床護理技術操作標準等,把操作項目的流程寫出來,如操作目的、注意事項、操作步驟操作中護患對話等,上課時交老師檢查。同時,學生有任何疑問都可利用QQ 群、微信朋友圈進行在線交流,教師會及時答疑、反思和評價。
(3)課堂傳統講授結合模擬實踐、角色扮演、強化訓練 學生進入實驗室采用"教師示教-學生模仿練習-教師指導"的教學模式,針對不同的操作穿插模擬實踐、角色扮演、強化訓練,如口腔護理、生命體征測量、九種臥位及搬運病、各種注射法等實施真人操作,扮演患者和護士角色,也可以由學生進行示教,讓學生也扮演老師角色。操作過程中只要接觸到患者就要指導患者配合、詢問患者的感受,操作完畢交待相應的注意事項,教師指導點評。
1.2.2 對照組教學方法 對照組教學方法采用傳統教學法。學生進入實驗室采用"教師示教-學生模仿練習-教師指導"的教學模式,課后學生自主練習各項護理操作。
包括:(1)操作考核采用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編的《55 項臨床護理技術操作標準》,總分100 分。(2)學生對微課結合傳統教學法效果的評價: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在操作考試后對實驗組學生進行調查,內容包括10方面。共發放問卷99 份,回收99 份,有效回收率100.0%。
采用SPSS13.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統計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兩獨立樣本t 檢驗。
表1 顯示及以上數據顯示,實驗組學生技能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表2 實驗組學生對微課結合傳統教學效果的評價 (百分比,%)
微課與傳統教學兩者相結合優勢互補,尤其是獨立學院學生起點比一本和二本基礎知識差,家里條件比較優越,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比較嬌生慣養,獨立學院學生和普通本科生對比:教育功底低、基礎薄弱、缺乏良好的自學能力?!痘A護理學》實驗課引入微課教學,緊密連接課程的學習目的、重點、難點、注意事項,微課通過視頻、圖像、動畫、語音等多中信息載體,使抽象的內容變直觀,便于理解與記憶,如在學習"鼻飼術"時,采用視頻、圖像、動畫、語音微課,使鼻腔到胃的解剖和生理特點一目了然,在常規的《基礎護理學》實驗課中,增加微課這一新的授課形式,使原本單調抽象、枯燥而乏味的知識通過視頻、圖像、動畫、語音等多中信息載體變得生動有趣,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能夠系統掌握知識和增強學生理解能力及拓展教學空間,由于微課時間短,一般課程設計是針對一內容,突出重點、難點,相同點、不同點相結合,適合學生需求,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通過微信平臺,上傳給學生,學生隨時可以點播學習,加深理解,使學生課堂上掌握不好或理解不夠深刻的知識能在課后加深理解,使知識得到系統掌握。學生課后也可以針對性復習,延伸課堂教學,拓展了教學空間。
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實施微課結合傳統教學法,取得了良好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實踐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增強自主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促進師生交流合作能力、拓寬知識面及系統掌握知識能力等綜合能力。值得在今后的《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推廣和應用。為培養高素質人才開辟一條新路,對推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 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 -65.
[2] 譚曉虹,杜心濤.微課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5,9:77 -78.
[3]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 55 項臨床護理技術操作標準〔M〕. 南寧:廣西衛生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