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炯麗 宋建華
(1新疆農業大學 管理學院 烏魯木齊 830052;2新疆社會科學院 經濟所 烏魯木齊 830011)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提出,讓原本具備了特殊區位優勢的新疆南疆三地州成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南翼,[1]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機遇,但南疆三地州整體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如何把握“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南翼優勢,實現南疆三地州經濟發展路徑的合理選擇,對于新疆整體經濟發展、鞏固邊疆穩定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目標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經濟總量不足。據統計,2014年,南疆三地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76.76億元,占全疆地區生產總值的10.54%;人均生產總值13302元,與全疆人均生產總值相差27305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6.96億元,占全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64%;外貿進出口總額17.60億美元,占全疆外貿進出口總額的6.36%;地方財政收入91.50億元,占全疆地方財政收入的5.35%。占全疆總面積27.6%的南疆三地州,其綜合經濟總量不足全疆的十分之一,經濟規模總量較小。
2.人民生活水平較低。南疆三地州作為國家劃定的連片特困地區,是新疆貧困程度最深的區域。截止2014年,南疆三地州農民人均純收入6381元,僅為全國平均收入水平的64.51%,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同時,南疆三地州城鄉居民生活條件較低,其人均住房僅為21.41平方米,生產住房及建筑物面積僅為18.54平方米,安居富民、定居興牧、各類保障性住房仍需積極推進。
3.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目前,南疆三地州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比較滯后,遠不能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2014年,南疆三地州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29.08億元,僅占全疆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0.56%,水利、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表現為片區內缺乏主要的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缺乏應對春季抗旱、夏季防洪的能力;公路路網密度低,其運輸能力和服務能力遠不能滿足區域對外交流與經濟合作的需要;在偏遠地區仍存在未通電村落,電力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
1.有利于刺激南疆三地州產業結構調整。新疆與中亞國家在經濟上的互補性極強,中亞國家受前蘇聯經濟體制影響,其經濟結構單一化,片面發展重工業,其輕工業尤其是紡織產業、食品加工業發展落后。而南疆三地州紡織服裝產業具有良好的基礎,手工羊毛地毯、艾德萊絲綢、木戳印花布、維吾爾族刺繡等早已馳名中外,如和田純羊毛手工打結地毯已有2800多年的悠久歷史。同時南疆三地州一直把特色林果業作為農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徑之一,其瓜果具有天然的光熱水土優勢,致使瓜果品質高、口感好、美譽度較高,食品加工具有天然優勢。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必將刺激南疆三地州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紡織服裝產業、特色林果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產業的發展,擴大其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
2.有利于完善南疆三地州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目標,[2]道路聯通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關鍵一環。南疆三地州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三大通道的南通道,依托中吉烏、中巴鐵路建設,依托伊爾克什坦、紅其拉甫、卡拉蘇等開放口岸,喀什機場空運口岸的平臺作用,其交通樞紐的地位必將越發凸顯,在向西開放過程中的地位也將愈發重要。通過道路聯通的實施必將促進南疆三地州的全方位開放,將吸引更多的國內外企業入駐建設,對于促進區域口岸、鐵路、公路建設,對于完善南疆三地州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樞紐流通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3.有利于促進南疆三地州對外貿易增長。南疆三地州對外貿易長時間處于低水平、低層次發展,真正要實現南疆三地州的全面發展、全方位開放,發展南疆三地州對外貿易意義重大。南疆三地州與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五國接壤,區位優勢明顯,加之與周邊國家擁有相近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經濟互補等優勢,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實施下,必將促進其與周邊國家的對外貿易向著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的合作發展,加速外貿進出口基地的形成,加快開拓通往中亞、南亞貿易新市場的步伐,有利于促進外貿合作更加密切,外貿格局更趨合理,實現南疆三地州整體經濟快速增長的新局面。
4.有利于加快南疆三地州金融業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瓶頸之一就是資金,金融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是促進經濟健康良性運行的血脈,[3]是撬動“絲綢之路經濟帶”五通合作模式的紐帶,其流通、計價、結算、融資、匯兌等形式都離不開金融的引導和支持。因此,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實施,尤其是南疆三地州區域經濟的加快發展必將會出現全方位、多領域的金融服務需求,以加強與絲路沿線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推動區域經濟建設,加速南疆三地州金融業的發展。同時,隨著喀什金融貿易區的獲批,標志著喀什將逐步成為中亞、南亞區域性金融中心,這也將帶動南疆三地州金融業的發展,最終形成以金融支持南疆三地州整體經濟發展的格局,從而把南疆三地州打造成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1.探索具有地方優勢的產業調整途徑,加大優勢資源轉化力度。南疆三地州應積極與絲路沿線國家產業經濟發展形成互補,針對區域內各地不同的特色產業優勢,明確符合地區特色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及時編制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在產業政策的制定上和產業實施的措施上及時跟進,確保產業調整盡快取得實質性突破。應根據各地區不同的資源稟賦,發展有比較優勢的地方特色產業,避免產業的同質化布局,成本的短兵相接,應實現優勢產業互補,加大優勢資源轉化力度。同時在實施產業調整的過程中要注意長短結合,既要盡快實施一批“短、平、快”項目,確保短期內能夠看到可觀的經濟效益,又要著眼于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盡快形成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做出亮點,確保能夠帶動當地長期受益。實施重點產業進村入戶工程,依托優勢產業基地建設,通過招商引資,確保每一優勢產業都能有龍頭企業帶動、專業合作社帶動或者大戶帶動,要積極以市場為導向,實現產、加、銷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打造精品品牌,擴大產業知名度,實施品牌效應,最終實現綜合經濟利益最大化。
2.著力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夯實南疆三地州長遠經濟發展基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基礎,通過強化“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設施建設,對于加快夯實南疆三地州長遠經濟發展基礎,提升發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應立足長遠,制定具有前瞻性、科學性、指導性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立起覆蓋公路、鐵路、航空等多維立體交通網絡體系,通過合理規劃的制定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道路聯通提供科學指導。二是要充分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途經國家的現有交通線路,實現與貫通南疆三地州道路的對接,同時積極完善南疆三地州區域內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使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主干線連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聯互通,帶動南疆三地州經濟的全面發展。三是正確處理好建設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防止生態環境破壞,人文特色退化以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地形、植被的破壞,將“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線路打造成為環境優美的生態走廊。
3.實施對外貿易“走出去”戰略,增強區域經濟的開放性與包容性。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南疆三地州與周邊國家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對外貿易市場份額逐年擴大。在同“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的新階段,南疆三地州更應加快對外開放步伐,不斷擴大對外經貿范圍,加快對外貿易的轉型升級,積極實施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走出去”戰略,大力推進“外引內聯、東聯西出、西來東去”的開發戰略,著力促進南疆三地州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充分利用與絲路沿線國家簽署有關合作備忘錄這一優勢條件,積極促進對外貿易創匯,投資建設具有自身區位的優勢項目和沿線國家的薄弱項目,開展能源、資源、產業互補的深層次的合作。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實現對外貿易同信息化的有機結合,打造新型物流、倉儲、運輸、報關信息管理系統,創新對外貿易方式。大力實施服務貿易,擴大服務貿易出口份額,重點發展物流、交通、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產業的服務貿易,以提高服務貿易在南疆三地州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優化外貿出口的整體結構,實現對外貿易的穩定增長。
4.促進區域經濟的交流與合作,尋求經濟合作的互利共贏。“絲綢之路經濟帶”范圍內大多數國家為相對貧窮的發展中國家,針對當前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建立新型合作模式,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4]推進南疆三地州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加強與沿線國家在資源、能源、交通、物流、信息、扶貧等重點領域的合作,搭建區域合作交流平臺,尋求經濟合作的互利共贏。南疆三地州應根據各國不同的產業優勢,尋求最適合的合作項目,根據項目搭建合作平臺,加強溝通,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形成平衡制約、共同發展的新局面。同時立足現有的自貿區、平臺或組織,促進重點領域的合作對接,努力提高合作層次,從而有效促進合作的不斷深化。
5.實現扶貧模式向“精準扶貧”轉變,推動南疆三地州全面脫貧致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已經將新疆從原來全國經濟發展中的末端變成了新的起點,從原來的戰略后方變成了戰略前沿。[5]這有利于促進新疆經濟發展尤其是南疆三地州經濟的全面提升。但是,當前南疆三地州的扶貧開發工作中還存在著“應扶未扶”、“扶強不扶弱”,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返貧率高等問題,如何實現扶貧模式向“精準扶貧”轉變應成為南疆三地州今后扶貧開發的工作方向。“精準扶貧”的前提是精準識別,如何準確定位,有效地把貧困人員識別出來,關鍵是提高扶貧開發的到戶率,開展到戶到人的貧困現狀調查和建檔立卡工作,明確貧困人員的基本情況。“精準扶貧”的關鍵是精準幫扶,針對具體貧困人員確定具體的扶貧資金,選擇具體的扶貧方法,增強貧困人員的“自我造血”能力,確保幫扶效果。“精準扶貧”的保證是精準管理,通過落實權責,改“大水漫灌”為“滴灌”,保證扶貧成效,集中解決突出問題,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
6.加強區域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加快推進絲路核心區建設步伐。面對當前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和國際區域合作化的基本態勢,南疆三地州應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金融貿易核心區為契機,以完善金融組織形式、健全金融服務市場、擴寬金融服務范圍、強化金融組織責任為抓手,滿足“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多層次金融需求,提升金融服務核心能力,加快金融對外開放水平,構建體系完備的金融支持體系。一是發揮金融機構的指導作用,打破金融機構體制性、機制性限制,積極引進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其他組織形式共同參與到經濟建設中來,形成功能互補、適度競爭的金融組織形式。二是實現金融服務全覆蓋,重點在老、少、邊、窮地方設置金融服務站,安裝ATM機、POS機等金融消費工具,健全南疆三地州金融服務市場。三是建立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努力提升金融服務的普及性,提高貧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范圍。四是針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機構應建立不同的考核機制,放寬和降低對于貧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小微企業的貸款準入門檻和審核程序,加大扶貧開發項目的金融介入,強化金融扶貧的銀行業責任。
[1]劉若涵,張新軍.新疆在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中大有可為[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4-01-07/174329180378.shtml,2015-5-19.
[2]郭愛君,毛錦凰.絲綢之路經濟帶:優勢產業空間差異與產業空間布局戰略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
[3]朱蘇榮.絲路核心區的金融支持[J].中國金融,2015(05).
[4]于會錄,董鎖成,李宇等.絲綢之路經濟帶資源格局與合作開發模式研究[J].資源科學,2014(12).
[5]黃一超.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加快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J].實事求是,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