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杰
(中共伊犁州委黨校 新疆 伊犁 835000)
自2014年以來,新疆開展的干部下基層“訪惠聚”活動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時間。本文結合實地調研對“訪惠聚”工作組駐村情況的實地考察,通過對當地基層組織、村民以及工作組的相關考察,了解“訪惠聚”活動開展的具體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今后工作提供有益借鑒。
筆者在新疆伊犁進行調研過程中了解到,基層組織及當地居民普遍對本次“訪惠聚”活動表示認同,認為本次活動是具有現實成效和積極意義的,歸納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訪惠聚”活動對基層工作機制和組織建設的完善發揮了積極作用。從調研情況反饋來看,基層干部普遍表示:“訪惠聚”工作開展以來,針對以往基層組織渙散、組織紀律性不強、工作制度不完善等情況,能夠結合以往工作經驗和本地實際,建立和完善基層各項工作機制,狠抓基層組織和干部隊伍建設,健全基層黨組織,制定各項工作職責分工制度、明確責任追究制,落實績效考核制度。建立了一系列諸如:《考勤銷假制度》《村干部崗位職責》《村規民約》《村宗教事務管理干部例會制度》等具體制度,完善了基層工作機制。通過訪談,基層干部普遍反映“訪惠聚”活動開展之后,對于他們最大的影響就是在組織意識、紀律意識方面受到很大的教育,以往工作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普遍表示工作機制和組織建設方面的完善與“訪惠聚”工作組以身作則的示范和引領是分不開的。
2.“訪惠聚”活動對基層工作作風的轉變和基層干部能力的提升發揮了表率作用。在調研中,基層干部普遍表示,通過長時間與“訪惠聚”工作組干部的零距離接觸,無論是工作組干部以身作則的帶頭表率,還是潤物細無聲式的耳濡目染,對自身的工作作風轉變和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積極的影響。“訪惠聚”工作組自駐村以來,率先垂范、以身作則,通過制定工作組職責分工、包片聯戶方案、公開聯系方式、確立工作目標、制定工作計劃、細化工作任務等一系列實際舉措,為基層干部樹立榜樣和工作示范。在面向基層群眾的具體工作中、在走村入戶的幫扶教育中,“訪惠聚”工作組能切實展現出干部的群眾工作作風,這對基層干部的工作作風轉變起到了導向引領作用,這一效果遠比以往較為單一的組織培訓、文件學習要好得多。另外在雙方協同展開工作的過程中,“訪惠聚”工作組干部能夠將自身的工作經驗、技巧、心得直接展示給基層工作人員,對于基層干部自身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3.“訪惠聚”活動對基層群眾物質生活的改進起到了實際作用。調研發現,基層群眾對“訪惠聚”工作組的滿意度較高,并且普遍認為這次活動對基層群眾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生產條件或多或少起到了改善效果。通過調研可以發現,工作組能夠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積極發揮自身作用,真心真意為群眾辦實事,通過走訪入戶,對于群眾集中反應的現實問題積極回應,迅速落實,特別是集中在基層道路完善、水渠修葺完善、外出務工人員輸出等方面,能夠結合自身的優勢發揮作用。經過一年多“訪惠聚”活動的開展,許多基層組織沒有能力做到的事被一件件完成、落實,應當說這與工作組的積極努力是分不開的。另一方面工作組能夠從自身做起,通過“民情地圖”“便民卡”“結對子”等方式根據基層群眾具體情況展開有針對性的幫扶,通過自身捐助、單位捐助、社會捐助等多種形式對基層困難群體展開一對一幫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從調研情況來看,通過這次“訪惠聚”活動,基層群眾對于黨和政府的理解和認同程度都有了相當的提升,這與工作組的務實工作是分不開的。例如本次調研所走訪的伊犁州新源縣別斯托別鄉卡拉西特村工作組,通過多方努力為本村爭取到400多萬元的專項資金分別用于道路硬化和水渠修建,解決了此地長期以來自身無力解決的困境,對改善當地民生起到了積極作用。
4.“訪惠聚”活動對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起到了促進作用。無論基層干部還是群眾都普遍表示“訪惠聚”工作組在基層的文化生活建設上充分發揮了“播種隊”的作用,藉由形式多樣文化活動的展開,在增強基層群眾凝聚力與向心力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由于基層現實條件與文化素質等多方面原因,過往的基層文化生活相對貧乏,宣傳教育手段十分單一,導致基層宣傳陣地薄弱、基層群眾精神世界匱乏,這也是“極端”思想能夠滲透的重要原因之一。“訪惠聚”工作組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采取入戶宣傳、集中培訓、廣播宣傳、寓教于樂等多種形式,充分發揮村文化室、農家書屋的作用,或者在節假日期間將廣大基層群眾聚集起來舉辦豐富趣味的文化娛樂活動、或者采取獨立的“家庭滴灌式”教育一對一宣傳教育轉化,能夠有針對性地豐富廣大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調研過程中許多基層干部和群眾表示,在“訪惠聚”活動開展以來基層群眾參與公共活動的熱情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精神面貌與過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觀。比如作為本次調研點之一的伊犁州伊寧縣胡地亞于孜鄉闊坦塔木村工作組充分利用組員的自身優勢,用“草根化”“本土化”的方式開展青年男子足球賽、婦女庭院聯誼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地觀摩講解科學養殖技術等多種文化活動,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取得一定的實效。
經過一年多的開展,“訪惠聚”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在以后的訪惠聚工作中應當加以改進和防范。
1.“訪惠聚”活動中存在過分重視物質幫扶的認識誤區。經由調研我們發現“訪惠聚”活動中明顯存在著這樣一種誤區,即無論是“工作組”的工作人員還是基層工作人員與基層群眾都一定程度存在重視物質幫扶的意識。一方面,基層的工作人員與基層群眾往往片面地認為工作組的價值就在于幫助基層獲取資金、獲取項目,于是在訪談調研中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基層群眾和干部往往著力于凸顯本地面臨的種種經濟難題,希冀通過“訪惠聚”活動解決這一系列難題。在入戶走訪調查中,我們分別走訪了基層“四老人員”、“宗教人士”、一般群眾,走訪發現除了對這項活動表示認同之外,更多的是表達物質幫扶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訪惠聚”工作組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這一問題。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不少工作組提出經費不足,沒有辦法有效地展開工作;還提出由于工作組原初單位的不同,有些單位能夠提供較多的資金、項目支持,而有些單位則無力可施。較為片面地將物質幫扶當作本次活動的第一位甚至唯一方式,這一現象是需要引起重視的,因為物質幫扶盡管是本次活動的內容之一,但是過分重視物質幫扶在本次活動中的地位,便容易造成工作組干部與基層干部、群眾雙向度偏差,無論對“訪惠聚”活動本身的進一步開展還是今后基層工作的進行都會造成相當阻力。
2.“訪惠聚”活動中存在人員分配不適當現象。本次調研過程中,許多基層工作人員以及“訪惠聚”工作人員都反映這次活動中下派工作人員存在不合理現象。盡管與過去的下派工作組相比,本次活動在干部數量與質量方面有著前所未有的提升,然而在具體到一個個基層,仍然呈現出一些人員分配不合理的現象。這種不適當現象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第一層面在于由于基層實際各有不同,其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有所差異,有些基層在物質建設方面困難突出;有些基層則在思想領域、組織建設方面問題較大,而工作組的分配卻不能結合自身的優勢,因地制宜解決這一問題,導致工作成效受到影響。第二層面在于單位選派下基層的工作組成員時,往往不能夠針對基層實際選拔最為適當的人員,導致活動開展過程中一些諸如語言交流、工作方式的不匹配現象,同樣影響活動的效果。
3.“訪惠聚”活動面臨活動結束后長效機制如何保障的困境。本次活動的開展一方面為基層帶來巨大的助力和活力,豐富了基層的物質和文化生活。但另一方面,調研發現許多基層干部及“訪惠聚”工作人員都表示對三年活動結束后的憂慮。依托于工作組的集中努力的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基層組織的力量,取得了相當的成果,然而一旦活動結束,后續的基層工作如何較好地開展,畢竟僅僅通過三年的“訪惠聚”活動想要徹底解決基層所有難題是不現實的。是否會在幾年的活動開展過程中,反而導致基層工作人員以及基層群眾形成過度依賴的行為導向,這對之后基層工作的開展難免產生阻礙。這一問題是需要關注的。
4.“訪惠聚”活動中存在造成基層工作人員心理失落現象。我們知道,為了更好地保證本次“訪惠聚”活動的順利開展,對下派的工作成員都給與了一定程度的津貼補助,原本這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在本次調研中,我們發現基層干部對此表現出相當的心理失落感。造成失落感的原因在于基層干部在與工作組成員對比中認為,同樣是在基層一線辛勤工作,盡管一方面對于工作組給予的幫助與支持心懷感激,但另一方面對自身工作獲取的報償卻表示不滿。現實情況也是這樣,工作組同志僅生活補貼一項,就比有的村干部和社區聘用干部的月工資收入高。這一問題盡管不是特別突出,但是卻值得關注。因為當下基層面臨的一個困境便是優秀基層干部的匱乏問題,而“訪惠聚”活動本身的一個重要目的就在于通過此項活動加強基層陣地建設,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基層工作人員的負面心理影響,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1.明確目標導向,完善“訪惠聚”活動的豐富內涵。對于過分重視“訪惠聚”活動的物質幫扶作用這一誤區要引起足夠重視。物質生活與生產條件的改善無疑對基層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希冀于通過三年的“訪惠聚”活動徹底改變基層面貌無疑是不現實的,反而容易導致基層蘊化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對未來基層工作、生活的開展帶來負面影響。因此,要進一步推進“訪惠聚”工作的現實效用,應當首先進一步明確目標導向。而這一目標導向的確立,則需要通過雙向度共同建構,即一方面對于“訪惠聚”工作組工作人員應當進一步明確目標責任,使其能夠將工作目標貼合基層實際;另一方面,對于基層組織及基層群眾也應當進行相應的教育疏導,使其對本次活動目標任務有正確全面的認識。
2.優化干部結構,助推“訪惠聚”活動的有效開展。通過對“訪惠聚”活動開展的成效來看,如果要在現實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此活動的效用,較為可行的一個措施就是根據所在基層的具體現實,有針對性地選派工作組成員、優化工作組結構,使之能夠匹配基層實際,從而發揮最大效用。在選派基層工作人員時能夠因地制宜地分配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說本次活動最初開展時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實驗性質,而活動開展至今,相關的實際經驗業已成熟,因此后續優化結構也應當能夠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在選派干部優化結構方面,還應當考慮到語言溝通交流方面的問題,畢竟新疆是一個多民族構成的大家庭,語言交流問題也是此項活動推進的一項難題,因此,在優化結構當中,這一問題必須予以重視。
3.構建長效機制,促成“訪惠聚”活動的深遠價值。本次“訪惠聚”活動的價值得以呈現,很顯然不僅僅在于這三年的近期效用,開展本次活動的意義本身就在于立足長遠,希冀于通過這一活動夯實基層,筑牢根基。因此活動的開展應當更加注重基層長效機制的構建。新疆基層的許多問題就在于基層組織相對渙散,不能有效地發揮引領群眾的作用,所以本次活動不僅僅是通過自身的作用密切群眾聯系,更重要的是以此為契機建立長效機制,通過自身的優勢,建立良好的工作機制,狠抓村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確保未來新疆基層的健康良性發展。
[1]楊力.以“訪惠聚”為載體,切實推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J].新疆社科論壇,2014(06).
[2]高世剛.群眾路線視域下的“訪惠聚”工作探析——以呼圖壁縣為例[J].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14(04).
[3]蔣新衛.“訪惠聚”是獨具新疆特色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J]新疆社科論壇,2014(06).
[4]龍秀雄.扎實推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要切實增強“三種意識”[J].南方論刊,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