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葵(中共哈密地委黨?!⌒陆」堋?39000)
新疆基層中青年干部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以哈密地區為例
孫葵
(中共哈密地委黨校新疆哈密839000)
新時期基層中青年干部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基層各級干部的履職盡責,關系著中央系列改革發展舉措的落實。本文通過對哈密地區98名基層中青年干部的心理健康現狀進行了實證調研,顯示基層中青年干部普遍存在心理壓力過大,少數人還存在焦慮、迷茫、困惑、失落等消極心理;通過從當前政治生態環境、干部管理體制機制、自身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強中青年干部思想教育、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機制等對策建議,進一步提高中青年干部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新疆 基層中青年干部 心理健康 應對策略
針對哈密地委黨校地區中青班、哈密市中青班及雙語班的學員進行了心理健康狀況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98份,有效問卷96份。被試的基本信息為:男性64人,女性32人;26~35歲29人,36~45歲56人,46~55歲11人;科員31人,副科41人,正科24人。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當前哈密地區中青年干部隊伍的心理狀況總體上是健康的,但也暴露出不少突出問題,不容忽視。
1.心態良好,但心理壓力過大。心態,主要指人們對待事物的態度和看法,是人對各種信息刺激做出反應的心理趨向。人的心理過程是不斷變化的,是暫時性的,而心態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它會影響情緒,反映認知,決定行為。良好的心態必然帶來快樂感和滿意感,不僅有助于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和家庭幸福,還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中青年干部對工作、生活的滿意度較高。在回答“您對自己目前工作狀態的滿意度是?a.很滿意;b.比較滿意;c.一般;d.較不滿意;e.很不滿意”時,21.88%的人選擇了“很滿意”,46.88%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26.04%的人選擇了“一般”,選擇“較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人合計5.21%。在對問題“若以百分制打分的話,您認為當前哈密地區中青年干部的生活滿意度可以打多少分?”的回答時,21.88%的人選擇了“80~100分”,50%的人選擇了“60~80分”,27.08%的人選擇了“40~60分”,1.04%的人選擇了“0~20分”。上述結果表明,大多數中青年干部的心態良好,對工作生活都較為滿意,但少數人的不滿意傾向也是不容忽視的,不良心理狀況往往容易引起其他的心理或行為問題。
調查發現,中青年干部的心理壓力過大,在回答:“假如您能夠承受的最大心理壓力為100分,目前您所承受壓力程度大約為多少?”時,33.33%的人認為自己承受了較大的心理壓力(60~80分),35.42%的人認為自己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80~100分),還有8.33%的人選擇了100分以上,即擔負著難以承受的心理壓力。一般來說,壓力的大小應該呈正態分布,即兩頭低,中間高,大部分的數值應該在中間的位置。[1]但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中青年干部的壓力狀況已出現嚴重的偏態分布,77.08%的人承受著較大及以上的心理壓力。通常,壓力過大時,人容易緊張,情緒低落,工作效率低下,且長時間的過度壓力會帶來一系列的身心問題,中青年干部過大的心理壓力應引起干部自身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2.心理焦慮,消極迷茫心理不斷蔓延。本次調研中,對多項選擇題:“當前,在工作中,您最擔心什么?”的回答時,52.08%的人選擇了“工作上出事”,38.54%的人選擇了“干事動力不足”,37.5%的人選擇了“人際關系的矛盾”,27.08%的人選擇了“福利待遇減少”,26.04%的人選擇了“隊伍不好帶”,還有少數人選擇了“作風問題”、“輿論監督”及其它??梢钥闯?,中青年干部在工作中表現出了較強的心理焦慮,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怕出事”的心態,隨著反腐、反“四風”的深入,對違法亂紀的處理更嚴厲,干部違規的成本變高了,“攤上事”的風險加大了,使得一些干部在工作中更加謹慎了,甚至是束手束腳,害怕出事,內心焦慮。二是“干事動力不足”的消極心理,在對問題:“‘八項規定’實施以來,您福利待遇的變化有沒有影響您工作的積極性?”的回答時,30.21%的人選擇了“影響了工作的積極性”,67.71%的人選擇了“影響不大,工作積極性依然很高”,2.08%的人選擇了無所謂影響,工作一直不太積極”。三是“人際關系矛盾”帶來的迷茫心理,在對影響中青年干部心理健康的因素做選擇時,人際關系的矛盾排在第二位,很多干部認為工作環境中復雜微妙的人際關系,相互之間的矛盾、沖突、猜忌導致人際關系充滿了敵意,彼此關系疏遠,常常會造成心理上的緊張不安,情緒低落。
3.心理困惑,個人前途無法把握。從中青年干部的個人價值和人生追求看,在回答“在您的內心深處,是什么讓您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尤其是精神上的愉悅?”的多項選擇時,65.63%的人選擇了“個人成長和素質能力的提高”,59.38%的人選擇了“工作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滿意感”,44.58%的人選擇了“內心的平和及安寧感”,29.17%的人選擇了“職務與期望值相匹配”,而選擇“發財致富和盡情享樂”的人占到了4.17%。結果表明,大多數中青年干部有著明確的人生目標和正確的價值選擇,在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滿足之后,把人生的價值追求放在個人的不斷成長及實現人生意義方面,需求適度,沒有把物質、財富及名利看的太重,只有極少數的干部在個人價值追求方面出現了偏差。
干部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會影響其工作動機和職業發展,本次調研重點關注了中青年干部的成就動機和職業發展目標,在對兩個問題:“在您的職業生涯中,您認為自己有無升職的空間?”和“如果有,您對個人的政治生涯的規劃是?”的回答時,[2]40.63%的人選擇了“有”,6.25%的人選擇了“無”,53.13%的人選擇了“無法預測”;對個人職業發展的規劃上,2.08%的人選擇了“局級”,22.927%的人選擇了“處級”,25%的人選擇了“科級”,50%的人選擇了“無法預測”,這一結果表明,大多數的中青年干部都表現出了強烈的成就動機,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的定位也較為合理,但他們對自己未來職業生涯的規劃不甚樂觀,甚至憂慮困惑,這是因為在干部職業升遷中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比如可能會因為年齡、學歷、能力、資歷或身份等限制而錯過提拔機會,這也是很多人選擇“無法預測”的原因。
結合調研的數據結果和前期的座談,綜合分析,影響基層中青年干部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
1.新時期政治生態環境變化帶來的心理沖擊。當前,在面對政治生態環境的變遷時,作為習慣了傳統政治生態環境的中青年干部來說,心理上難免會承受不同程度的沖擊和影響,這種不適感會給中青年干部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容易引起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抑郁、緊張、厭倦等。
具體分析其影響效應:一是隨著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活動的日益常態化,中青年干部在工作中害怕出事,既擔心出現作風問題,又害怕工作上出錯,不可避免會產生緊張、焦慮心理。二是隨著“八項規定”的實施,干部的福利待遇受到了一定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工作的積極性;另外,隨著績效考核的科學化、嚴格化,工作要求越來越高,少數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中青年干部很容易產生疲憊、厭倦心理。三是隨著十八屆中央領導集體確立的簡政放權的政府改革新思路,新時期中青年干部的權力空間進一步縮小,其權力的影響力和自由度也隨之大大下降,容易產生失落、抑郁心理。調查中,14.58%的中青年干部感覺自己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小了,且心理上有較大的失落感,25%的干部認為不能以權謀私了,22.92%的干部感覺自己對權力的追求下降了,37.5%的干部覺得權力的大小變化對自己沒什么影響。四是隨著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及民眾參與政治生活意識的不斷增強,特別是“畢姥爺”事件之后,新媒體時代給中青年干部帶來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調查發現,62.5%的中青年干部認為新媒體時代給其工作生活帶來了影響,感受到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做人做事都得小心謹慎。
2.當前干部管理體制機制的影響。本次調研發現,由于工作任務過重,人際關系的矛盾,職場競爭過于激烈,以及由于干部考核、任用、選拔方面不盡合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青年干部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較為突出的心理沖突、心理失衡及精神壓抑。這些心理健康問題,與當前干部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及制度化程度有很大關系。調查結果表明,中青年干部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至于職場,尤其是工作任務過重。在對問題:“如果您感覺壓力過大,您認為您的壓力主要來自哪里?”做多項選擇時,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工作任務重,疲于奔命”、“工作責任心太強”、“工作、生活、人際等多種壓力并存”,分別占到72.91%、46.88%和41.67%。排在第四位的是“競爭激烈”,占37.5%,選擇“迎合領導出政績而失去自我”的占28.13%,選擇“個人的職業發展”的占到了18.75%,選擇“家庭關系不和諧”的占到了5.21%。可見,中青年干部最突出的心理壓力就是工作任務過重,既有任務量大的日常繁雜工作,又有維穩值班的任務要求,長期過重的工作任務必然會給中青年干部帶來身心疲憊,影響其身心健康。
同時,工作環境中復雜的人際關系給中青年干部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和困擾,而工作中人際關系的管理和協調與干部管理的體制機制科學合理性有密切的關系,如果一個組織的體制機制建立的非常合理,那么在組織中的每個人只需按照程序和規則辦事即可,否則就要花費大量的心力來協調人際關系才能把事情辦好。本次調研發現,影響中青年干部的心理健康的第二大因素就是工作環境中人際關系的矛盾,這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干部管理的體制機制,使其更加合理、科學,以減輕干部在人際關系處理中的心理消耗。
另外,職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績效考核的嚴厲,以及干部在選拔、任用等方面因為透明化、程序化不夠等也給基層中青年干部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本次調研中,在對問題:“您對當前干部綜合考核評價機制的方法怎么看?”的回答時,52.08%的人選擇了“能把德才兼備、真干實干、績效突出的干部選拔出來”,30.21%的人選擇了“帶病提拔、上崗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17.71%的人選擇了“考評往往不真實,真正干實事的干部沒有得到認可或提拔”,結果表明,大部分干部對當前的干部管理制度持認同態度,但干部考核選拔工作中的不足之處也需引起關注,干部管理的體制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
3.中青年干部自身心理素質方面的原因。對于中青年干部來說,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除了當前的政治生態環境,干部管理的體制機制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中青年干部自身心理素質方面的原因。
中青年干部自身心理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其心理健康。調查中,在對問題:“假如您在職務升遷上遇到挫折,提拔無望時,您會怎么做?”的多項選擇時,70.83%的人選擇了“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素質”,62.5%的人選擇了“修身養性,等待機會”,42.71%的人選擇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而選擇“要求調換工作崗位”、“壓抑自己,得過且過”分別占到了8.33%和6.26%。這個結果表明,大多數中青年干部在遇到工作中的挫折、沖突時,能合理的調整自己、激勵自己,以保持積極陽光的心態,只有極少數中青年干部不能正確的對待自己,選擇的是過于激烈或是自我壓抑的方式。
在談到一般性的心理問題時,面對:“在遇到心理壓力或心理困惑時,您會選擇哪些方式來排解?”,58.33%的人選擇了“自我調節”、48.96%的人選擇“找家人朋友傾訴”、42.71%的人選擇“唱歌、喝酒、運動、旅游等”、7.29%的人選擇了“求助于專業人員或心理機構”和“自我壓抑,憋在心理”,還有4.17%的人選擇“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大哭一場或大叫幾聲”,3.13%的人選擇“找領導溝通”。對于“自我調節”的方法,在隨后的座談會上,有一半以上的中青年干部認為自己不善于調節心態,并且也不太重視心理問題。
1.加強思想教育,引導中青年干部更好適應新常態。社會的變化變革總會給身處其中的人帶來一定的心理沖擊和心理影響,干部群體也不例外。當前,政治生態環境的變化,一方面帶來了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有利于各級干部奉公守法,提高工作績效;另一方面也給干部群體帶來了不小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困惑,如果不能正確的應對調整,很容易產生社會適應不良,帶來更大的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進而影響干部的身心健康、工作生活及家庭幸福。
當前,中青年干部面臨著諸多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困惑,因此必須加強中青年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引導,使其更好適應新的政治生態環境。一是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中青年干部要牢記總書記提出的:“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要求,牢記黨的宗旨,高度自覺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嚴于用權,要用制度來進行規范和約束,使權力的運行公開化、規范化和制度化。[3]只有無愧于黨,無愧于群眾,才有積極健康的從政心理。二是要確立正確的績效觀。要樹立崇高的政治理想和職業信念,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需要引導中青年干部進一步審視和調適自身的從業動機、自我觀念和價值取向,將目標和追求放在更高層次的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上,這種價值更多體現在為人民負責,為人民著想,多做實事,讓人民滿意。同時,中青年干部的個人才能、自信、自尊、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才能得到充分展現,可見,樹立了正確的績效觀,即使是深處基層崗位,也能發揮關鍵作用,實現人生價值。
2.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創造有利于中青年干部心理健康的成長環境。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科學規范干部的考評選拔制度,如將心理素質測評作為一項重要指標納入到中青年干部的選拔中來,在把德才兼備、群眾公認、實績突出的中青年干部選拔出來的同時,兼顧中青年干部的個性特質和崗位特點,使之相適宜,從而避免因心理素質差或性格特質與崗位不符而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二是轉變干部的激勵機制。新政治生態環境下,干部激勵的外在動力(如物質利益、權利強制等)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而當前的組織管理和激勵手段仍停留在外在動力的激勵上,如獲得更高的報酬,職位的升遷等。按照美國耶魯大學的克雷頓·奧爾德佛提出“ERG”理論(認為人們共存在3種核心的需要,即生存的需要、社會關系的需要和成長發展的需要)。[4]當前的組織管理和激勵手段是基本上忽略了干部的社會關系的需要(與他人交往,愛與被愛,保持重要人際關系等)和成長發展的需要(個人能力素質的不斷提高,自尊、自信、自主,自我發展與自我完善等),因此,干部的組織管理和激勵機制應由外在的利益驅動轉向內在的成長驅動。三是完善干部的培養制度。進一步加大干部的輪崗交流制度,一些中青年干部在壓力較大的工作崗位上,如長期堅守在基層崗位的干部,因職務升遷無望或個人才能得不到很好的發揮,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影響心理健康,通過的輪崗交流,可以幫助中青年干部在新的崗位上重新找到工作激情,降低厭倦感,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另外,要建立和完善干部的談話制度。四是合理制定干部的休假制度。中青年干部的心理問題及心理壓力主要來自于工作,尤其是工作壓力過大、工作任務過重和工作時間過長,而合理的休假幫助中青年干部更好地調整工作生活節奏,陪伴家人,不僅有益于中青年干部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而且良好的身心狀態有助于工作的開展及工作效率的提高。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機制,提高中青年干部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能力。一要重視中青年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課程作為獨立專題納入到干部培訓的課程中去,使之成為干部教育的必備課程。二要建立一支中青年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通過人才引進或專門培養等方式來組建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只有專業的心理學教師具備了相關知識和技能,才能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培訓工作。同時,還應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設施的投入力度。三要教導中青年干部掌握各種心理調適的技巧,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中青年干部在工作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如工作壓力過大,職務升遷受挫、突發事件的應對,人際關系的復雜矛盾等等,面對不同的心理問題,需要掌握不同的心理應對方法,從而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本次調研發現,中青年干部突出的心理問題是心理壓力過大,科學合理的減壓,需要干部在工作中學會有效的時間管理及情緒的合理宣泄方法。在時間管理上,要注重時間管理的質而不是量,分清工作任務的主次、重輕和急緩,摸清個人效率最高的工作時間段等。
[1]孫葵.“訪惠聚”活動中駐村干部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以哈密地區為例[J].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14(04).
[2]林泉,王春紅.中青年干部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決策,2008(12).
[3]張玉強,李祥.新政治生態與領導干部心理適應[J].領導科學,2014(11下).
[4]李春成.破除“政治人亦即經濟人”魔咒 廉政高壓下干部心態與激勵[J].人民論壇,2014(07).
責任編輯:曹李海
B849.1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5.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