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燕 劉劍
財務報表作為企業對外發布經營信息的載體,全面、系統、綜合地記錄企業經濟業務發生的軌跡,綜合反映企業的運營狀況。事實上,包括財務報表附注在內的所有內容既相互獨立,向報表使用者傳遞關于企業財務狀況不同方面的信息;又密切關聯,相互之間存在必然的邏輯關系,共同向報表使用者闡述一定的財務信息。本文試從存貨、應收賬款等一些看似“非稅”的報表項目入手,探尋如何有效利用財務報表分析潛在的涉稅問題。
存貨作為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能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正常、連續、均衡地進行。會計報表的存貨項目直接或間接地傳遞給我們大量的信息,其中往往隱藏著企業一些不為人知的涉稅秘密。
存貨周轉率是一定時期內企業營業收入(或營業成本)與存貨平均余額間的比率,是反映企業銷售能力和流動資產流動性的指標,也是衡量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中存貨運營效率的一個綜合性指標。一般情況下,存貨周轉率越高,表明企業的銷貨成本數額增多,產品銷售數量增長,企業銷售能力加強;反之,則銷售能力較弱。若企業存貨周轉率加快,而應納稅額減少,可能存在隱瞞收入、虛增成本問題。將存貨周轉率與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毛利率的變化趨勢結合分析,可以判斷企業存貨周轉率是否合理。如企業存貨周轉率較高,而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及毛利率偏低,則企業存在多轉成本、少計收入從而少繳稅收的可能。
存貨與企業生產經營關系密切,存貨絕對值的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企業經營效果、經營方式等的變化。當然,分析存貨絕對值需要與財務報表的其他數據有效結合。如企業連續數年銷售收入不斷增長,而存貨期末余額卻沒有呈現持續增長的必然規律,則存在虛列成本的可能。通過銷售存貨金額與利潤率測算當期應當體現的銷售額,與其報表反映的銷售收入比較,如差異較大,可能存在貨物已銷售,但財務上未及時確認銷售收入。如存貨項目出現負數,需關注企業是否存在未按規定取得發票、虛增發出存貨數量或隨意變更存貨計價方法問題。結合“其他流動資產”欄次期末余額,并與上期期末數進行對比,分析當期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有無增加,關注是否存貨發生非正常損失未做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分析存貨絕對值還需關注“存貨跌價準備”。企業銷售方式一般為“以銷定產”,即使有較多存貨,也是客戶預訂好的,一般不會成為呆滯品,跌價概率也較小。如企業某一期間“存貨跌價準備”比重提高,企業可能通過增加“存貨跌價準備”,實現隱匿銷售或虛假購進的目的。
應收賬款是企業因銷售產品、材料、提供勞務等經濟活動而應向購貨方、接收勞務的單位或個人收取的款項。形成應收賬款的直接原因是賒銷。
應收賬款周轉率是反映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的指標,它是一定時期內賒銷收入凈額與應收賬款平均余額的比率。該比率越大,表明應收賬款回收速度越快,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工作效率越高。將應收賬款、貨幣資金、預收賬款的變化與主營業務收入增減變化進行比對,可以判斷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是否合理。如應收賬款、貨幣資金等資產類項目增長率較高,而主營業務收入卻為負增長或增長率較低,則存在少計收入少繳稅收的可能。
應收賬款直接與企業的現金流量相關,會影響到企業的償債能力和持續經營的進行,同時應收賬款作為企業的資產,有壞賬成本、機會成本和管理成本等。應收賬款絕對值的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企業經營效果、經營方式等的變化。當然,分析應收賬款絕對值需要與財務報表的其他數據有效結合。關注應收賬款絕對值是否與存貨類項目此消彼長,判斷是否存在不按規定核算銷售收入現象。如應收賬款與“庫存商品”、“生產成本”直接對沖,不核算貨物銷售收入;應收賬款與“原材料”、“庫存商品”等資產類賬戶對轉,以貨物抵償債務,隱匿銷售收入等。
應付和預收項目都是企業的負債,這些看似與利潤不相關、并不重要的往來科目如應付賬款、預收賬款等,其實也可以隱藏涉稅“秘密”。
應付賬款作為一個往來科目,通常不會長期掛賬,如在閱讀企業報表附注時,發現企業的應付賬款存在長期掛賬情況時,應關注是否存在購貨退回不沖減應付賬款引起應付賬款長期掛賬;發放職工福利費時,為幫助員工規避個人所得稅,將資金以虛設債務方式轉入“應付賬款”,日積月累形成長期掛賬的應付賬款。結合資產負債率及凈資產項目分析存在賒購的可能性,如資不抵債,卻還存在大量應付賬款,則存在虛假購進、虛增成本少繳稅收的可能。
預收賬款是指企業按照合同規定向購貨單位預收的款項。實務中,部分企業為規避流轉稅和所得稅,在銷售實現時不核算已實現的銷售收入,而是將“預收賬款”長期掛賬。確認企業是否存在少列收入情形,要結合其所處行業特點進行分析。如企業提供的產品處于“買方市場”,同類、同檔次的產品很多,企業的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則企業一般不可能在某期出現大規模的預收賬款。相反,如企業從事的是壟斷行業,或技術水平在行業中有絕對優勢,產品目前還處于“賣方市場”,企業存在大額預收賬款就相對合理。如資產負債表“預收賬款”項目出現余額,說明其主導產品為市場緊俏或特種產品,如果同時“存貨”項目余額較大,需關注存貨中庫存商品比重,分析是否存在隱匿銷售行為。
對預收賬款的分析,除了比較各年的余額外,還需要關注其賬齡,針對長期掛賬、金額較大的預收賬款,需要確認是否有對應的經濟合同、購貨協議等,同時了解企業是否針對該合同有生產計劃,或者延期生產的原因說明等。
預付賬款反映按購貨合同規定,在取得合同規定的貨物之前預先支付給供貨方的定金或部分貨款。不屬于預付賬款的經濟事項不應在該科目核算。結合“在建工程”、“工程物資”等項目,分析企業是否將購置機器設備、廠房等的預付款或預付在建工程款等,應該列入“在建工程”或“工程物資”科目的款項故意列入預付賬款科目。這樣收到相應物資并領出時,將本應分若干期攤銷的裝修費、固定資產折舊費,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減少本期的企業所得稅計稅基數,從而達到逃稅的目的。
此外,通過資產負債表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增減變化分析企業生產能力的變化。如企業生產能力逐年擴大,但報表反映卻連續數年虧損,銷售收入與生產能力未同步增長,則存在隱匿銷售、多轉成本或人為調節利潤的可能。通過資產負債表的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項目的增減變化,結合利潤表投資收益、財務費用項目進行比對,分析企業是否存在賬外投資或資金借貸,逃避納稅義務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