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金代山東文士地域特色考

2015-04-09 12:42:14聶立申
社科縱橫 2015年7期

聶立申

(泰山學院 山東 泰安 271021)

金代山東文士的研究成果,目前學界是鳳毛麟角,而對于金代山東文士的地域特色與成因,更是少有問津。因此筆者不揣淺陋,擬結合文獻資料及今人成果,對金代山東文士的地域特色作些探討,冀望能對今后金代與山東區域歷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有所啟迪與推動。

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礎,也是地區文士性格產生的重要因素。山東地區素來敦厚、質樸、重教、尚學的民風及強悍尚武的習氣,無疑在歷史的進程中鑄就了金代山東文士質樸剛勁的個性。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該時期文士的豪爽敦厚性格和地區文學清新自然的風氣。金人元好問就曾感慨地說:“蓋自宋以后百年,遼以來三百年,若黨承旨世杰、王內翰子端、周三司德卿、楊禮部之美、王延州從之,李右司之純、雷御史希顏,不可不謂之豪杰之士。”[1](卷十七)

金代女真政權存在之時,由于政權紛立,戰亂頻繁,這種動蕩的社會環境和文士自身的遭遇,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金代山東文士階層空間流動性強、家族文學盛、隱逸思想濃厚、人文主義強烈和沉郁慷慨而又帶滄桑的地域風格,而此風格在李之翰、王繪、黨懷英、劉長言、石震、趙沨、楊宏道、閻長言等山東文士活動與詩詞創作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一、領袖文壇的名家多

金代,泰山周邊的作家數量盡管在全國所占的比重,至目前還無準確的數據統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金代統治時期泰山的名士出現了眾多領袖文壇、引領時代、影響宋金及后世的大家,如大定初期的平陰王去非、王去執兄弟;濟南五士中的李之翰、王繪、劉長言等;大定中期主盟金代文壇的奉符黨懷英,書法卓越的東平趙沨;能書天下的金末平陰的王仲元,倡導儒學的東平李世弼及其子李昶等等。他們影響了一個時代,并且大部分時間是在泰山周邊故鄉度過,他們的活動也都與鄉邑社會有著密切關系。

二、文士空間流動性大

文士的流動往往會帶動地域文學的發展與繁榮,金代文士空間的大規模流動,不僅極大帶動了地域文化的發展,而且還有力促進與推動了金代文化的發展與繁榮。終金一代,金代文士然因軍事、政治、經濟、文化走向等因素影響,就不斷地經歷著空間流動與變化,這種流動與變化從時間和流動方向來看,大致分三個階段:一是北宋末金朝初期,文士流動主要從燕云十六州和河南之地流向山東,即從西北部和南部流向中東部,流動的原因主要是逃避戰爭;二是金朝初中期,主要以宋流向金和金本部或北部燕京之士流向山東為主,流動的方向從北或南部流向山東,造成此種狀況主要是由戰爭俘獲、宋使金被扣和政府移民主動遷徙至此形成;三是金末貞祐南渡至元初,文士先流向南后轉北。

此狀況,如明昌二年(1191年),安陽人赫兟“仆鄉為令長山(今山東淄博),被檄泰安。”[2](卷中,P1950)明昌三年(1192年),孔端肅“自闕里之徂徠,訪石君德潤山齊,游覽名勝。”[2](卷中,P1955)彭城毛端卿,“游學齊魯間,備極艱苦,饑凍疾病,不以廢業。凡十年,以經義魁東平”。[3](卷八,P428)王庭筠大定二十年(1180年),調館陶主簿,因以贓去官,遂置家產于相州,買田隆慮,隱居十年,“山居前后十年,得悉力經史,務為無所不窺,旁及釋老家,尤為精詣。學益博,志節益高,而名益重。”[2](卷下,P2892)

對于金代文士的這種流動,有學者指出,“不少士族紛紛由北向南或由西向東遷居。特別是金南渡后,原來出生在黃河以北的許多著名的士族文人大多流落于以汴京為中心的黃河以南地區,或山東、關中等地區。”“貞祐南渡后,活動于豫魯地區的重要士族文人主要有來自元氏家族、劉氏家族、李氏家族……這些文人在文學、理學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使這一地區成為金末全國文化的中心區。”[4](P26)在此背景下,山東文士也大致經歷著相同的流動。如泰安奉符人黨懷英,便是由于其父黨純睦從馮翊任職于泰安軍而寓居奉符(今山東泰安)。此事,正如金人元好問《中州集》卷三《黨承旨懷英》小傳所言:

“父純睦自馮翊來,以從仕郎為泰安軍錄事參軍。卒官。妻子不能歸,遂為奉符人。”[3](卷三,P88)

世代居家山東臨清的毛氏家族,因靖康之亂,而遷至大名,后遂占籍焉。而從先祖就遷居云中的衣冠士族劉勛、劉譙兄弟,又客居濟南十余年。濟南長清人閻長言,長期客居他鄉。金人元好問《中州集》載:

“閻長言字子秀,濟南長清人。客居兗州之磁陽。……卒于亳州。子魯瞻、魯安。今一孫在洺州。”[3](卷九,P470)

朱自牧,字好謙,棣州厭次人(今山東省惠民縣),皇統中南選宋端卿榜登科,大定初以同知晉寧軍事卒官。從他《晉寧感興》所說“兒音半已漸秦晉,鄉音無因接魯洙。三見秋風落庭樹,年年歸意負蒪鱸”和《送麟州節判任元老罷任東歸》“春生汶水庭闈近,人去雕陰幕府輕。”“都騎骎骎指汶陽,關門應識棄繻郎”[3](卷二,P72)等詩句中有大量懷念“魯洙”、“汶水”、“汶陽”等大量文詞來看,朱自牧祖籍應為泰山之陽汶河一帶,后因科舉仕遷才遷徙至山西晉寧一地。

金代山東文士集團群體空間流動性大的原因,首先主要是受戰爭、政治和經濟等方面因素影響造成。如金初“自京師至黃河數百里間,井邑蕭然,無復煙爨尸骸之屬,不可勝數。”[5](卷九八)“自建炎南渡,中原故家崎嶇兵亂,多失其序。”[6](P665)淄川人李楫,“系出隴西。唐末,其遠祖官汴梁。石晉之亂,流寓遼之北京,是為大定府。金朝取遼,有昭信校尉諱福者,避亂云中,生子彥直,為汴京行臺令史,仕至明威將軍、宛丘令,即君之考也。宛丘嘗尉淄川,樂其風土,遂為淄川人。”[2](卷下,P2895)

金朝末年,由于金蒙之間戰爭頻繁,使“侯王家世之舊,忠賢名士之后裔,不顛仆于草野,則流離于道路者多矣。”[2](卷下P3309)“大夫、士、衣冠之子孫陷于奴虜者,不知其幾千百人。”[7](P217)這種狀況嚴重影響著金代文士的生存,進一步促成他們的不停遷徙。原籍易縣的濮州刺史侯叔賢,“貞祐之亂,侯年甫十一,從其親避兵至濟南之章丘……以功補昭信校尉,遙授章丘尉。……遙授鄒平、齊河兩縣令,……時其父及先妣王氏,亂后病歿于章丘,……立新塋于魯城之東原。”[1](卷三十)金代文士空間的這種流動,進一步豐富了山東文士的思想和人格風范,拓展了金代文士家族文學和文化的內涵。

其次,金朝強制移民和科舉仕進所需,亦是山東文士流動的一大因素,如辛愿、劉勛等家族遷居河南福昌、山東濟南,就是典型的例子;像東平劉長言、真定馮璧、奉符黨懷英等。劉長言,河北東路東光縣(今河北東光縣)劉摯的后裔,因其祖上曾就學東平,而占籍貫。《中州集》卷九載劉氏“字宣叔,東平人。”而檢《宋史》卷三百四十《劉摯傳》知“劉摯,字莘老,永靜東光人……就學東平,因家焉。”[8](卷三四○,P10849)

大定十年(1170年),泰安奉符黨懷英進士及第,調城陽軍事判官,十三年又遷新泰縣令(今山東新泰市),十五年移官汝陰令(今安徽省阜陽市),后入京。東平趙沨,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進士及第授涿州(今河北涿州市)軍事判官,后累遷至襄城縣令(今河南襄城縣)。儀同三司、平章政事壽國文貞公東阿人張萬公,乃“唐名臣公謹之后,唐末有自東海徙汶上者,后又徙東阿,遂為東阿人。”[2](卷下,P2885)這些文士或任職朝廷,或游宦一方,由于他們身份特殊,無疑對仕宦之地的文化影響至為顯著,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地域之間的文化交流。

三、怡情山水的特色鮮明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金代,由于社會動蕩、戰爭頻繁和自然災害頻發,使金代文士對泰山或以泰山為主體的周邊山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或游歷或寓居或歸隱。如奉符人黨懷英長期隱居泰山、徂徠山一地;東平趙沨等隱居于魚山(今山東東阿縣)一地;馬鈺、丘處機等全真諸子則長期活動于昆崳山一帶。據統計,在金代文士群體中有稽可考,有近160余位生于泰山或周邊,8位隱居于此,32位供職于泰安,80余位蒞臨暢游過泰山,近112位活動于泰山周邊。像濟南長清的陳壽愷“自幼聰慧,博學強記,倚馬成文,不求賢達,徜徉自放,及其老也,游靈巖愛泉石之勝,遂卜居焉。與云公和尚解釋禪旨,悉入精奧……三十年不出山,壽九十有五。”[9](卷一三,P857)真定人王若虛一生數次登臨泰山,后卒于泰山登臨道中;元好問“累舉不第,放浪山水間”,于1236至1256短短二十年間,不僅七次漫游或寓居于此,而且還留下了大量關于泰山的詩詞賦等文學作品,由此可見,金代山東文士怡情山水的思想非常濃厚。

四、崇圣、重理、輕死的儒家治世特點濃

中國古代士大夫作為知識階層的杰出代表,集合了社會上的精英,形成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素質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個時代的風氣,并預示著一個政權國家的興衰。正因士風之重要,金人劉祁就曾深刻道出“自古士風之變,系國家長短存亡。”[10](卷一三,P103)

山東自古民風素有人好儒術、人情樸厚、尚詩書,尚儉素的美德。正如明代汪子卿《泰山志》卷四《岳治》之風俗曰:泰岳一帶“人情樸厚,俗有儒學。去洙泗百余里,人好儒術。風俗淳樸而尚儉素……士尚詩書,民執常業,視昔益加美焉。”[11](卷四,P212)特殊的地理環境所形成的這種地域文化特征,有效地保持了地域文化的獨特風貌和發展趨勢。金代山東文士,在繼承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形成的優良傳統基礎上,又積極汲取這種地域文化的獨特風貌,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斷地實踐著儒家固有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這可從當時金人的諸多記載中窺知。

“齊魯,儒學之鄉。近世東齊,尤多學者。至于行義修飾,文章學問,可以追配古人,著聞山東,一時后進推尊景慕”。“(莒州鎮西軍節度副使張商老),以鄉先生稱之……幼強學自立,家貧無師,閉戶獨學,日誦千余言,祁寒隆暑弗懈……公為人寡□而事親孝,居喪如禮,足不至妻之室者三年。兩任河州……人以為難,與人交,久而彌篤,語言恂恂,無少長皆為盡禮。至臨事,挺然有守,不可干以非義。天資仁愛,弗忍害一生物。老猶篤學,手不釋卷……閑居議論,無一妄語。至于俚俗、劇談、戲論與夫詞曲讖絕之作,略不掛口。處已儉約,出無車馬之飾,居無器玩之好。勤于吏事,精確不茍。”[2](P1362-1363)

“(張行簡)家世儒臣,備于禮文之學。典貢舉三十年,門生遍天下……太夫人疾,不解衣者數月。居喪哀毀過禮……自幼至終,未嘗少違顏色。與諸弟居三十余年,家門肅睦,人無間言。率勵子弟,不知為驕侈。雖處富貴,與素士無異。平生無泛交,無私謁。慎勤周密,動循禮法。居無怠容,口無俚言。身無徑行,雖古君子無以加。故天下言家法者,唯張氏為第一。言禮學言文章言德行之純備者,亦唯張氏之歸。”[3](卷九,P468)

濟南長清人閻長言,“乃更折節,遂以謹厚見稱。”終老于泰山的王若虛少時“質直尚義,樂于周急。鄉人有訟,多就決之。”僑寓濟南、聊城的固安人李天翼在政期間,“所在有治聲。遷右警巡使,汴梁既下,僑寓聊城,落薄失次,無以為資,辟濟南漕司從事……且有志于學。與人交,款曲周密,久而愈厚。死之日,天下識與不識,皆為流涕。予謂天道悠遠,良不可知,而天理之在人心者,亦自不泯也。”[3](卷八,P434)

金代山東文士們的這種治世理家思想,不僅充分展現在自己的人生實踐中,而且還成為本家族的基本道德操守。如《金史·列女傳》就曾記載兩例金廷追封山東烈女的事例。貞祐元年(1213年),蒙古大軍攻陷濰州(今山東濰坊一地),劫掠監察御史李英之妻子張氏后曰:“汝品官妻,當復為夫人。”張氏寧死不屈而被殺害,金追封她為“隴西郡夫人”,謚“莊潔”。貞祐三年(1215年),當紅襖軍攻占萊州掖縣(今山東萊州),在殺害縣司官吏相琪一家后,又當奸掠其妻欒氏時,遭到拒絕而慘遭殺害,金廷亦追封她為“西河縣君”謚“莊潔”。《金史》在評議此一現象中曰:“若乃嫠居寡處,患難顛沛,是皆婦人之不幸也。一遇不幸,卓然能自樹立,有列丈夫之風,是以君子異之。”[12](卷一百三十,P2798)

五、重視教育,家族文學盛

山東文士重教、尚學,是該地區的突出社會風尚。北宋蘇東坡密州任職時,“至今東武(諸城)遺風在,十萬人家盡讀書”的詩文,充分反映了該地域民眾尚學的良好社會風氣。在這良好地域氛圍中,不同時期都曾涌現了大批典范人物,而這些典范人物的存在,又不同程度地促進了地區文化的發展昌盛。正如學者所說,“典范人物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可以帶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一個地域典范人物的業績,能持久地感動他的鄉親……典范人物是一個地區的‘民智資源’”[13](P25)

金代,眾多的山東文士,就是該地區的典范人物。他們的活動事跡、詩詞著述,無疑推動著該區域文化的發展,并長期影響著本土后人的價值觀、榮譽感。由于山東文士多是飽讀儒家經書的學者,在他們看來“學圣人之道者也,豈徒誦說其文而已”,繼而往往以布宣儒教,淬勵風俗為己任。當時學校作為“化民之本,仁義道德之所興修也,禮樂教化之所宣布也,人才之所作成也,風俗之所變易也”[2](P2119)的最佳傳播場所,就成為他們施政的重點。終金一代,山東文士非常重視地方學校的興建、修葺和發展。如他們在位執政時,往往大力發展地方州縣學;退位在野或應舉不得意時,也始終關心地方的教育建設,他們或撰寫廟學碑文、弘揚義舉;或設館授徒、教授鄉里,從而促進了本地區教育的快速發展。

在大力從事地方教育的同時,這些文士又善于利用自己豐富的人脈資源和所處地位的政治勢力,積極開拓家族文學的發展,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金代文學特點,即家族文學和莊園文學的昌盛。譬如奉符徂徠石介—石震—石珪—石天祿家族;東平劉摯—劉長言家族;濟南孫榮—孫慶世家;莒州張莘卿—張行簡—張行信家族;濟南長清閆氏—閆長言家族;奉符黨純睦—黨懷英家族;臨清毛瑜—毛詢—毛君家族;乾州楊震—楊奐家族;淄川鄒平的劉異—劉時昌—劉汝翼家族;洛陽史良臣—史公奕家族等。

對于金代家族文學的繁盛,有學者研究稱,“仕金漢人中的一些名門顯宦、文學世家,家學淵博,從小就注意對子嗣的文化教育,且往往是父母兄長親自督教,學成名就顯于一時。”[14](P23)如淄川劉氏汝翼家族,“世為淄川鄒平人。曾大父諱異,政和末,擢進士第。釋褐隆平主簿……大父諱伸,不樂仕進,以財雄鄉里,周急繼困為多。父諱時昌,大定初律學出身,歷孟州軍事判官,終于左三部撿法。用法詳慎,多所平反。后用公貴,累贈大中大夫。公,其第四子也。幼穎悟,日誦數百言……山東諸儒間聲名籍甚。貞祐四年,經義第一人擢第,特授儒林郎,賜緋魚銀魚,調兗州錄事……子男五人:長曰衍,奏差清滄監司都提舉;次曰衡,真定河間路都提舉;次曰橫,清滄監司都提舉;次曰復;次曰元。諸子皆傳家學。女二人:一適進士謝芝,一適士族張簡。”[2](P2980)再如濟南孫慶孫氏家族,“(孫)君諱慶,字伯善,姓孫氏,世為濟南人。曾大父某,大父某,考榮,皆隱德不仕。君資稟信厚,早有成人之量,鄉父兄以起宗期之……乃授君忠武校尉、濟南府軍資庫使,改行尚書省應辯使……兼行東平府錄事……子男三人:天益、天瑞、天寵。女一人,嫁金鄉縣丞欒珍。”[2](P3102)

金代在家族文學發展的基礎上,伴隨著政權的逐步穩定、經濟的整體向好和山東經濟的快速恢復,莊園經濟出現并逐步走向繁榮,以這些莊園為中心,匯集了像黨懷英、路鐸、路伯達、崔巍、郭安民、劉仲杰、高延年、高公振等一大批金代文學家們,于是在各地文士聚集的區域出現了莊園文學。如路鐸筆下的駐春園,梁子直的成趣園,師拓筆下的同樂園,趙秉文筆下的遂初園,高公振筆下的西園,劉迎筆下的歸去來園、孔德通東園,楊宏道筆下的秀野園,東平嚴實的東園、靈泉園等。在莊園內,這些來自于不同地域的文士匯集于此,他們或徜徉山水、或品酒論詩、或詩詞題詠、或臧否人物,構成金代文學一大亮點。對于金代文人在莊園活動的概況,金人楊奐在《東游記》中記述說:“壬子春三月十六日庚子,東平行臺公宴予東園,是日衣冠畢集,既而請謁闕里。迨丙午,乃命監修官廬龍、韓文獻德華、上谷劉詡子中相其行。丁未,同德華、子中……梁山張宇子淵、汴人郭敏伯達,出望岳門。幕府諸君若曹南商挺孟卿、范陽盧武賢叔賢、亳社李禎周卿……祖于東湖之上。”[2](卷下,P2758)

造成金代這種家族文學昌盛和莊園文學興起的主要原因:一是山東地區具有濃厚的思想文學基礎;二是以這些文士為主的家族不斷地遷移,進一步拓展了家族成員的生存空間,促進了這些家族文化與所居地區本地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三是山東地區經濟的持續穩定和金代統治者對山東經濟文化的重視與推崇。“家族文化代表著一種地域文化……一方面增強了家族文化的影響,帶動了包括河東理學文化、齊魯禮樂文化、幽燕游牧文化等多元地域文化的互動交流,另一方面也從整體上提高了金代文化和文學的發展水平。”[4](P29)

六、家族集團大,鄉土觀念強

錢穆先生曾指出:“家族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最主要的柱石。我們幾乎可以說,中國文化,全部都從家族觀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觀念乃有人道觀念,先有人道觀念乃有其他的一切。”[15](P51)金代統治的百年間,山東地區由于長期受孔孟思想的熏陶和教育,既有周公仲尼遺風、好儒習禮,又有寬緩闊達、不喜群斗、重鄉土、尊家族的風俗,從而有助于形成金朝山東文士家族集團強大和鄉土觀念強的地域特色。

山東文士群體中,像莒州的張氏家族(張莘卿),一門就有十余人問鼎。史載“公未第時,以詩賦教授鄉里幾二十年,門人子孫,相繼登科至十數。其淹回場屋,以詞學聞于時者,尚不可勝數。最后孫行簡大定十年賜狀元及第,皆公親教之。雖晚入官,仕不大顯,觀其門人子孫卓立成就,見效如□,則公之學為可知矣。”[2](P1363)亦如《金史》卷一百七《張行信傳》所記:“公初至汴,父諱以御史大夫致仕,猶康健,兄行簡為翰林學士承旨,行信為禮部尚書,諸子侄多中第居官,當世未之有也。”[12](卷一百七,P2371)“金代一些家族之間、家族成員內部之間的真誠相助,在我國古代歷史上,罕有其比……家族之間的友愛互助更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長久生命力與影響力。”[4](P29)

當然當我們透過山東文士發展運行的軌跡,去深思這種發展的根源時,不難發現在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山東文化之所以能夠表現出時代性、大眾性和連續性的特征,且歷經幾千余年而不衰,關鍵就在于此種文化源于的地域環境和典范人物的實踐及時代的氛圍。而正是基于山東地區悠遠厚重的文化底蘊,經過金代一百多年的發展,在金朝不同歷史時期,出現了一批有同鄉、師友、同僚關系的山東文士群體,并將金代山東文學推動至鼎盛,其影響一直持續到元代。

[1][金]元好問.遺山先生文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

[2]閻鳳梧.全遼金文[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3][金]元好問.中州集[M].中華書局出版,1959.

[4]楊忠謙.金代文學家族的空間流動與文學交流[J].北方論叢,2012(1).

[5][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M].古籍出版社出版,1987.

[6][宋]楊萬里.誠齋集[M].古籍出版社出版,1989.

[7]李修生.全元文[M].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1999.

[8][元]脫脫.宋史(卷340)劉摯傳[M].中華書局出版,1977(11).

[9][清]舒化民修、徐德城篡.長清縣志,清道光15年刻本,臺灣成文出版社影印,1976.

[10][金]劉祁撰、崔文印點校.歸潛志[M].中華書局出版,1983(6).

[11][明]汪子卿著,陳偉軍點校.泰山志[M].泰山出版社,2005.

[12][元]脫脫.金史[M].中華書局出版,1983(11).

[13]王寧.中國文化概論[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

[14]史韻.仕金漢人與金朝的教育和科舉[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4).

[15]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M].商務印書館出版,1994.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999精品在线视频|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久草热视频在线|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69av免费视频| 五月综合色婷婷|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国产不卡网|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色综合手机在线|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久久毛片网|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精品xx| 久久九九热视频| 久久性视频| 色综合成人| 超碰91免费人妻| 91啪在线| 天天综合网色| 亚洲精品你懂的|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亚洲无限乱码|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国产毛片基地|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一区第一页| 久久动漫精品|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国产第一页第二页|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a色毛片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亚洲人在线|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欧美亚洲香蕉| 亚洲人在线| 综合网久久| 色婷婷成人| 亚洲无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毛片在线看网站| 99草精品视频|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欧美日一级片|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