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磊
(哈爾濱商業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京津冀一體化中的金融業協同發展研究
楊延磊
(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28)
當前,京津冀一體化中金融業協同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京津之間缺乏合作,產業重復建設現象嚴重;缺乏協調組織機構,造成市場分割;京津冀之間結算渠道不暢,資金流通受阻等。政府相關部門在促進京津冀三地金融業協同發展過程中應做好整體規劃,搞好布局分工;充分利用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機遇,建立區域金融合作的利益協調機制;建立跨區域的結算渠道,為京津冀三地資金流通提供便利;整合重組交易所,建立統一產權交易市場,以此加快三地金融業協同發展速度,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的一體化進程。
京津冀一體化;金融業;協同發展;問題;對策
京津冀一體化概念已提出很多年,早在1986年,國家為了發展區域經濟,擴大對外開放,就提出過環渤海經濟區這一概念;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環渤海地區的經濟發展;2004年2月,發改委在河北廊坊召開京津冀地區發展戰略研討會,正式提出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在2011年全國兩會上,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用“首都經濟圈”的概念取代了“京津冀都市圈”;國家的“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首都經濟圈,推進河北沿海地區發展”的構想。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京津冀一體化的概念雖然提出這么多年來,但京津冀三地一體化的進程實質性上很慢,造成區域發展不平衡,環境污染,社會矛盾突出,為此,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主席主持召開京津冀三地座談會時提出,要努力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并提出了今后發展的七點要求,京津冀迎來一個發展機遇期。京津冀三地的一體化發展,離不開金融業的協同發展,在區域經濟合作中,最基礎和最核心的就是區域金融整合,這是區域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的金融資本會隨著其他要素的流動而流動,在此過程中,金融資本也會促進其他生產要素的流動和配置,因此,推進京津冀區域金融協同發展,可以提高生產要素的流動性,優化京津冀三地的資源配置,加快三地經濟一體化進程。
(一)京津冀金融業協同發展現狀
在首都經濟圈這個概念還沒有被正式提出來時,京津冀三地就已經開始區域金融合作,2005年,全國第一家跨區域流通的京津冀區域票據自動清分系統正式開通運行,此后,京津冀三方陸續實施了一批金融合作項目。然而在京津冀一體化中,三方的金融合作大多僅限于具體項目,在金融市場建設,乃至金融業系統性協同發展方面卻少有建樹。
京津冀三地的金融業發展表現出極大的不平衡,北京和天津的金融業發展水平高,2013年,北京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822.1億元,同比增長11%,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4.5%,與此同時,天津市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同比增長1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9%,而河北省的金融業發展水平明顯落后于京津兩地,金融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只在全國排名20多位。京津冀三地擁有的金融資源也相差懸殊,北京是全國金融監管機構“一行三會”總部和絕大部分商業金融機構總部的所在地,屬金融管理和政策制定中心;天津作為金融改革和創新試點城市,則擁有眾多的產權交易所和金融創新機構,可以享受很多政策紅利;河北作為經濟發展落后地區,則擁有很少的金融資源。
(二)京津冀一體化中金融業協同發展存在的問題
1.京津之間缺乏合作,產業重復建設現象嚴重
北京和天津作為京津冀區域的兩大核心城市,兩地的產業基礎強,但長期以來,一直缺乏合作,產業聯系松散,基本不存在分工合作關系,無序競爭現象嚴重,區域輻射能力弱,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效果不明顯。可以說,北京和天津之間的直接競爭,再加上河北薄弱的產業基礎,是導致京津冀區域發展水平落后于“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的直接原因。
2.缺乏協調組織機構,造成市場分割
京津冀一體化的概念雖然已經被提出很多年,三地的金融業合作也開始已久,但一直以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究其原因,是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協調組織機構,使得京津冀三方往往從本地利益考慮問題,長期實行本地市場保護主義,造成市場分割,難以形成京津冀統一的金融大市場。
3.京津冀之間結算渠道不暢,資金流通受阻
資金流通是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而結算渠道作為資金流通的關鍵因素,目前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跨地區的結算不夠便捷,手續費偏多等問題。
(一)整體規劃,搞好布局分工
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優勢點不同,各方要齊心協力,制定統一的區域金融發展規劃。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要把發展金融的職責定位在金融管理和政策制定上,以此促進京津冀乃至全國的金融協調發展,而天津作為北方經濟中心和國際港口城市,第二產業發達,其發展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要敢于金融創新,形成金融業和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河北作為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要充分運用北京釋放的政策紅利,合理規劃承接京津的金融產業擴散,以此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二)充分利用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機遇,建立區域金融合作的利益協調機制
京津冀自古就為一體,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隸屬于一個行政區域,建國后由于行政區域調整的原因,才分屬不同地區,但京津冀文化相通,聯系密切,因此各地應從長遠利益出發,顧大局,識大體,共同推進京津冀區域金融合作。區域金融合作的過程就是利益調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京津冀三方要充分認識到,京津冀區域金融的合作離不開一個長效的利益協調機制,三方不應把金融合作看作孤立的行為,而應把其和整個京津冀區域的一體化聯系起來,京津冀的一體化離不開金融業的一體化,金融業的一體化也不會脫離京津冀區域一體化而單獨存在,這樣各方就能達成共識,協調難度會大大降低。為此,應由國家出面,建立跨越三地的利益協調機構,充分研究三地情況,制定能夠照顧各方的沖突解決辦法,通過金融合作促進各地的共同快速發展。
(三)建立跨區域的結算渠道,為京津冀三地資金流通提供便利
作為一種金融服務,結算可以促進資金流通,是實現金融業一體化的關鍵因素。目前,京津冀三地的跨區域結算手續繁瑣,收費昂貴,極大的阻礙了資金在三地的流通。要想順利實施京津冀三地金融業的協同發展,必須建立跨區域的結算渠道,實現資金在三地的便利流通,只有通過不斷完善金融服務基礎設施,不斷提升區域金融業整體服務水平,才可以加速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的一體化。
(四)整合重組交易所,建立統一產權交易市場
交易所作為一種要素流通市場,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截至目前,京津冀三地交易所數量多,北京有各種不同類型交易所35家,天津交易所數量達到50多家,河北也存在著十幾家,但這些交易所的發展存在著重復建設、發展良莠不齊現象,極大的影響了要素的正常流通,影響了要素資源的合理配置,也不利于京津冀三地的經濟融合,因此要加快推進交易所整合重組,以此促進京津冀統一的要素市場的建立,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的一體化。
[1]張永樂.京津冀都市圈金融合作協調發展研究[J].河北金融,2008(3)
[2]安虎森,彭桂娥.區域金融一體化戰略研究——以京津冀為例[J].天津社會科學,2008(6)
[3]修偉聰.京津冀區域金融合作研究[J].首都經貿大學學報,2009(2)
[4]孟祥林.京津冀城市圈發展布局:差異化城市擴展進程的問題與對策探索[J].城市發展研究,2009(3)
[5]楊德勇,呂素香,等.區域金融發展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潘洪志]
F740
B
1009-6043(2015)02-0142-02
201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