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的比較政治學研究:新機遇與新議題

2015-04-10 01:09:30
探索 2015年5期
關鍵詞:一帶一路戰略國家

(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上海 201620)

比較政治學是政治學學科中最需要以問題為導向的分支學科之一,從其學科化的歷程來看,比較政治學受到現實政治需求的影響較大。一般而言,比較政治學的發展與興盛得益于國家地位的提升以及國家“外向化”(externalization)程度的增長。

隨著大國地位的確立,中國不斷地在適應該地位的基礎上推動國家戰略的轉型。2013年,國家領導人在多個場合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概念,之后整合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不論從性質還是提出背景來講,“一帶一路”都可以被視作一種“反映大國地位的外向型戰略”。而在國家地位日益提升的基礎上,“一帶一路”的提出也為中國比較政治學的發展提供了更加直接的動力:它不僅為中國的比較政治學研究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而且也為中國的比較政治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議題。

1 大國地位與外向型戰略:比較政治學興盛的動力

盡管學術與現實政治之間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著不小的張力,但是二者在現實中卻須臾不可分離,這對于比較政治學來說尤為明顯。的確,像許多學者所指出的那樣,比較政治學發展的起點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1],但比較政治學的成熟與學科化卻是一種現代現象。

現代比較政治學興盛于二戰之后的美國。首先,此時的美國政治學界興起了“行為主義革命”。與此相應,比較政治學的研究重點從以往的各國正式法律制度轉向各國內部“真實的”政治過程。“真正的比較政治學與現代政治科學其實是從行為主義時期開始發展起來的。”[2]其次,二戰后美國的比較政治學研究成果在數量上出現了井噴現象。其中,一些至今仍廣受學界推崇的奠基性作品(如阿爾蒙德、亨廷頓與伊斯頓等人的著作)都是在上世紀50至70年代間完成的。最后,作為全球比較政治學研究成果的兩大重量級發布平臺,兩本美國政治學界著名的比較政治學期刊《比較政治》(Comparative Politics)與《比較政治研究》(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均是在1968年創刊。

然而,比較政治學的發展并非單純由理論或學術需要所驅動。事實上,作為以研究非本國政治為核心的比較政治學,其發展同時也受到一國國家地位與國家戰略的推動。可以說,幾乎每個國家都有國際關系,因此或多或少都需要國際關系學與國際政治學,但并不是每個國家都需要比較政治學。比較政治學是一種與“外向型大國”相匹配的學科,而二戰之后的美國正是這樣的一類國家。“進入20世紀以來,隨著美國國力的增強,其了解世界各國政治制度及其運作方式的需要日益擴大,比較政治學在美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當今美國的比較政治學不僅擁有全世界數量最多的研究人員與研究經費,以及規模最大的研究機構,而且其每年的研究成果亦占全世界該領域年發表論文數量的80%以上。”[3]

簡而言之,美國比較政治學發展的動力與必要條件是美國在戰后所確立的大國地位與冷戰期間的“外向型戰略”。首先,二戰的勝利與戰后國際秩序的演變促成了美國大國地位的確立。美國在上世紀初躋身強國行列,但與其他強國相比,它充其量也只是強國集團的一員而已。然而,隨著二戰的勝利以及戰后大英帝國的衰落,美國迅速建立起“超級大國”的地位:一方面美國在政治上成為世界上最有政治影響力的大國;另一方面美國在戰后經濟增長迅速,財富總量也日益增加。對于當時的美國來說,“比較政治學”在戰后已經將關注點擴展至對發展中國家實際政治過程的研究,而這類研究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只有像美國這樣的大國才能運用在各地的軍事、政治機構搜集到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資料來為國家的利益服務。

其次,隨著大國地位的確立,美國的國家利益也逐步擴展到世界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其國家戰略的外向性逐步凸顯。這正如美國參議院在一份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美國雖然不是一個帝國主義式的國家,它卻顯示出過去帝權的許多特點,而且事實上已經具有帝國的責任”[4]51。在冷戰開始后,這種戰略上的外向性迅速與國家安全需求相結合,產生了“遏制蘇聯與共產主義擴張”的外向型戰略。在自視為“小國救世者”的美國看來[5]289,比較政治學的研究正是服務于上述戰略目的的實現。在這一時期,美國比較政治學研究的重點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對共產主義國家的研究服務于其“和平演變”的戰略目的。比如阿爾蒙德在1954年出版了名為《共產主義訴求》的著作,而該書便是在美國阻遏意大利和法國共產主義的背景下完成的[6]。而有關蘇聯的研究文獻更是汗牛充棟,甚至形成了獨特的“蘇聯學”(Sovietology)研究領域。二是通過對其他歐洲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的研究服務于其防止共產主義滲透以及與蘇聯爭奪影響力與勢力范圍的戰略目的,尤其是要將那些非西方的發展中國家改造為親美和反蘇的政權。因此在這一時期,美國比較政治學界有大量關于東亞和拉美的國別政治研究著作與論文出版。

總而言之,比較政治學的發展不僅源自學術界對理論和知識的需求,更是與現實的政治狀況密切相關。具體而言,大國地位與外向型戰略是促進比較政治學興盛的兩大動力,而兩者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相互強化與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大國地位是開展大規模跨國和跨區域比較研究的基礎,這類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而且頗為耗時。另一方面,對比較政治學研究成果的需要與外向型戰略的實施相互關聯。不可否認,外向型戰略是對大國地位的一種反映,但是相比于大國地位的確立,國家戰略外向性的增加是刺激比較政治學研究成果數量增長的直接原因。因為這種戰略特性為一個國家創造了了解非本國政治的強烈需求。隨著“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并逐漸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中國也正面臨著比較政治學發展的新機遇。換言之,比較政治學發展的兩大動力在中國已然齊備。

2 “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比較政治研究的新機遇

在改革開放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一直將主要精力集中于國內的政治經濟發展,國家戰略的外向性并不明顯。一方面,中國選擇參與并且承諾不顛覆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另一方面,中國把參與國際體系視為國內經濟發展的手段之一。不過,進入21世紀以來,在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提升的基礎上,中國的大國地位逐漸確立,并在此過程中不斷調整國家戰略的指向,使得中國在戰略上的外向性和參與國際體系的積極性愈發顯現。“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便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內含的兩大特性(即對大國地位的反映以及外向性)為中國的比較政治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機遇:它在拓展中國戰略覆蓋面與對外交往面的同時也拓展了比較政治學研究領域,并為研究者們提出了諸多新的研究議題。

2.1 “一帶一路”:反映中國大國地位的外向型戰略

“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一帶”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它是由習近平在2013年9月出訪中亞時在哈薩克斯坦提出的。“一路”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是2013年10月習近平在印尼國會演講時提出的。“一帶一路”本是新一屆中國政府向沿線國家發起的“共建海陸‘新絲綢之路’的戰略倡議”[7]4,但是,這一倡議很快就被國家領導人提升至戰略的操作層面,并在2015年年初設立了中央級別的“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從表面上看,“一帶一路”不過是中國對外經濟交往的新政策取向,然而,若將其置于中國崛起的背景下來看,其意義就遠遠超出了經濟領域。可以說,“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是中國適應其大國地位的重大戰略轉型:它源自中國大國地位的確立,并且反過來服務于該地位的深化與維持。正如鄭永年教授所言,“一帶一路”戰略的目標是“實現中國民族復興和國家的‘和平崛起’”,并讓中國“成為一個真正有能力的責任大國”[8]。因此,我們可以把“一帶一路”視為反映中國大國地位并服務于其國家利益的外向型戰略。該戰略一方面顯示了中國在對外交往方面日益增加的主動性與系統性思維,另一方面則使中國在西(陸地)、南(海洋)的兩大戰略方向上不斷“外向化”[9]。

首先,“一帶一路”是以中國為本位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并沒有一味訴諸于以西方為中心的國際體系或國際法體系中的常用概念,也沒有完全借用中國傳統儒家的對外關系思想。“一帶一路”或“絲綢之路”概念包含了歐亞大陸各國之間共同的歷史記憶和經驗。通過對這一共同歷史遺產的運用,中國的對外話語和行為更容易獲得沿線國家的認同。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歷史上“絲綢之路”的地理起點和軸心是中國,“絲綢之路”的海路與陸路路線的開辟也是中國主動為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絲綢之路”又是與古代中國強盛狀態的想象相聯系的。因此,“一帶一路”重提“絲綢之路”的概念反映了中國對其大國地位的信心,同時也表明了中國在對外戰略規劃上的高度主動性與積極的意愿。

其次,“一帶一路”的戰略性寓于其系統性之中。“一帶一路”戰略的系統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一系列國家與地方層面的相關規劃便先后出爐,體現了一定的超前性。第二,“一帶一路”是一種海陸結合的戰略。它一改以往中國以陸地大國自居而缺乏海洋視野的刻板印象。這種海陸結合的戰略也有助于對由中國所發起或參與的與陸地國家間(如上海合作組織、中阿合作論壇)以及與海上各國之間(如東盟10+1機制)的既有合作機制進行整合。第三,“一帶一路”戰略有明確切入點和目標,比如三部委共同頒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指出,基礎設施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不論是之前建立的“絲路基金”,還是最近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都是服務于基礎設施建設這一目的的機構或機制。

再次,“一帶一路”構想超越了周邊外交,具有更大的延展性與覆蓋面。以往中國國家戰略的外向性相對有限,而“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則使中國的戰略覆蓋面超越了東亞甚至亞洲,觸及整個歐亞大陸以及廣闊的海洋區域。就其明確涵蓋的兩大戰略方向而言,“一帶一路”涉及不同地區的眾多國家,這些國家與地區不論在政治、經濟、社會還是文化方面都有著高度的異質性(見表1)。此外,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另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提供國際公共產品”,而這也是過去發展雙邊或多邊外交的過程中較少提及的。因此,“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與推進意味著中國將與更多其他地區的國家進行交往并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

表1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

最后,“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預示著中國與其他國家交往模式的重要轉變。雖然“一帶一路”的提出并非意在挑戰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其很大程度上仍舊受制于美國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但是,“一帶一路”又是一個并不完全依賴于既有西方主導的國際機制的戰略構想。隨著東西方力量對比的改變,中國越來越不滿足于擔當國際體系內單純的規則接受者角色[10]。相反,現有的證據顯示,各國在“一帶一路”的旗幟之下所開展的合作將更多地依賴由中國以及發展中國家主導的一系列機制。比如沿線國家國內以及跨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未來將通過“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機構而非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融資。在此基礎上,中國與其他國家交往模式的另一個重要轉變就是中國將在“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下與沿線國家進行更加全面且廣泛的交往,并隨著“共同體”的建設而實現深度的聯結,進而發展出長期性的國與國、國家與地區之間的關系。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同屬于反映大國地位的外向型戰略,“一帶一路”戰略與冷戰時期美國所奉行的包括“馬歇爾計劃”和“和平演變”等在內的“遏制共產主義”戰略存在著巨大差別。首先,“一帶一路”并不以政治意識形態來劃線,其目標在于與諸多不同類別國家之間的合作。其次,“一帶一路”在政治上并沒有明顯的針對性和訴求。“一帶一路”戰略的起點是經濟而非政治。中國并不意在通過該戰略尋求霸權地位,各國之間的合作也是平等的。最后,“一帶一路”并不包含全球性的野心。根據已公布的官方文件,“一帶一路”并不排斥其他域外國家和組織的參與,同時也不挑戰既有的國際秩序和美國在各區域內的政治軍事。

2.2 “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比較政治學研究的新領域

作為反映中國大國地位的外向型戰略,“一帶一路”在推進與實施過程中需要比較政治學研究的跟進。換言之,“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的比較政治學研究與學科發展提供了絕佳機遇。從最為基礎的層面上來說,“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的比較政治學開拓了新的國別和區域研究(area studies)領域。如表1所示,“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有60多個,而且橫跨多個大洲。因此,中國未來若要與這些國家進行全面、深入且長期的交往就必須認真研究這些國家的政治狀況,并在此基礎上深入理解各國政治發展道路的多樣性及其與中國之間的異同。然而,在中國國內以往的比較政治學文獻中“一帶一路”沿線的許多國家并未得到深入研究,其中有的國家鮮有甚至沒有被研究者所觸及。

因此,從中國的角度出發,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納入比較政治學的研究之中至少具有三大現實意義。首先,國別/區域研究是比較政治學研究的核心與基點。只有在深刻理解國與國之間在政治體制、政治文化以及政治發展道路方面的差異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不同國家的內外政策與行為,進而才能建立起牢固的互信。這種互信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對沿線各國政治的研究有利于進一步提升與增強“一帶一路”戰略本身的吸引力。外向型戰略一旦付諸實施,其所考驗的便是大國的調控與動員能力。尤其是像“一帶一路”這樣覆蓋面較大的戰略,更是要求中國在除經濟合作外能夠提出沿線各國都認可且對其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理念來豐富“絲綢之路”等概念的內涵,這也是“一帶一路”戰略自身持續性的保證。而國別研究或比較政治研究除了可以幫助我們找尋國家間的差異之外,也是不同國家尋求共性或相似性的知識來源。

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狀況的研究有助于對相關國家的政治風險進行評估與規避。由于基礎設施建設耗時長且投資巨大,因此對政治風險也更為敏感。不論是一國內因法律制度不成熟而導致的政策連續性不足,還是諸如精英斗爭(政變)、國家分裂或內戰等政治動蕩問題,都有可能給投資國造成巨大的人員與經濟損失。總體而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構成復雜,其中既有像印度這種采用西式民主政體的新興國家,也有不少國家采用包括傳統君主政體在內的各類非西方式政治體制。其中,有不少國家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內部政治風險甚至是由此所導致的跨國政治風險(例如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國家失效所導致的恐怖主義泛濫)。除此之外,一些處于特定區域的國家(如烏克蘭)還面臨著相當的地緣政治風險。對這些政治風險的規避都需要有扎實的國別以及比較研究成果來支撐——這類研究成果可以為在特定國家與地區的投資行為提供一定的預期。

3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中國比較政治研究新議題

當然,新的國別與區域研究只能說是“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比較政治研究所帶來的新領域(areas),而在這個領域之中還存在著至少六個具體的新研究議題(issues),它們是:

3.1 中東地區的政治風險

中東地區不僅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而且也有可能成為“一帶一路”戰略“落地最好、最早的地區之一”[11]69。考慮到中國對外能源依賴度的增加以及“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中國與中東國家的能源合作必定會不斷加強。然而,該地區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比較政治學界的足夠重視,學者們大都傾向于將其視作一個地區或整體,而鮮有對其中一個或幾個國家進行具體深入研究。

應該說,一些中東國家在政治上存在的潛在風險會影響到中國未來在中東地區的投資與合作。這些風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潛在的政權風險。由于中東地區大部分國家實行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與現代法治國家相比,這種政體更為“傳統”,其發生動蕩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政權更迭時期)也往往高于前者。二是地緣政治風險。中東地區歷來是大國角力的競技場。中國若要在此地區進行投資必然面臨來自諸多域外或域內各方的壓力。因此,需要盡早研究大國在不同區位的介入程度并研判發生地緣政治危機的可能性。三是跨境政治風險。在這里,跨境政治風險主要指宗教極端勢力和恐怖主義。近年來隨著宗教在全球的復興,宗教極端勢力也逐漸抬頭。宗教極端勢力與其他極端和恐怖組織一道困擾著中東各國,而且這種困擾又因該地區存在著諸如伊拉克和阿富汗這樣的“失效國家”(failed states)而不斷加劇。因此,中國在進入該地區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研究不同國家與宗教極端勢力和恐怖主義的關聯度,并提前做出規避措施;另一方面,中國也應避免刺激某些極端勢力進而成為其攻擊的新目標。

3.2 海洋國家與陸地國家的政治特性比較

“一帶一路”的兩大戰略指向囊括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國家,而這種國家的類型學(typology)在過去少有得到比較政治學研究者的重視。“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基本都是陸地國家,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都是海洋國家。隨著中國不斷朝向“陸海復合型國家”邁進,未來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如何同時處理與兩類國家的關系自然將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根據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初始狀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其會通過基于“正反饋”(positive feedback)的路徑依賴機制為之后的發展路徑打下深刻的烙印[12]。簡單來說就是“現狀難以擺脫過去的影響”。地緣特性或區位是一個國家的先賦要素,其在很久之前便已存在且難以逆轉。然而,這種早期的歷史狀況對于一個國家國民的心理、政治文化、政治制度以及政治行為都有著影響。因此,基于陸地國家與海洋國家分類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比較研究對于中國理解這些國家政治發展道路的多樣性大有裨益。這種研究的成果也是未來中國制定“分類處理”與不同區域國家間關系政策的重要依據。

3.3 次國家單位的比較研究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之后,國內各個省區市都相繼提出了各自對接該戰略的計劃。就此而言,“一帶一路”雖說是一個國家的總體戰略,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依靠各個“次國家實體”(subnational units)的主動性。此外,國與國之間的“次國家實體”間的協調與互動,包括各個邊境地區之間的“跨境次區域合作”也是“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題中之義[13]。比如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便提到了“加快推動長江中上游地區和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的合作”。由此可見,國內各個省區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內部各區域之間的聯系將日益緊密。

無獨有偶,在西方比較政治學界,也出現了從國與國之間的比較“退回到”次國家單位之間比較的趨勢。有學者指出:“相較于國家單位的比較而言,對不同國家單位中相似的次國家單位進行比較,可能是一種做出有效因果推論的更有力的策略。”[14]在“次國家單位”間進行比較不僅在方法論上可以幫助研究者增加觀察案例和控制背景變量,而且也可以在理論上幫助研究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一國內部以及國與國之間的差異。然而,這種做法并沒有在國內的比較政治學界得到廣泛應用。

在次國家單位重要性日益凸顯的背景下,兩種類型的比較研究需得到重視。一是我國國內次國家單位之間的比較。在“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下,全國每一個地方都不能“作壁上觀”。然而,不同的省份之間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度、方法以及前景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我們在事前充分研究國內各省份之間的異同,防止各省份之間“同質化無序競爭”的狀況出現[15]。二是國內次國家單位與國外次國家單位之間的比較。“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需要依賴各國次國家單位之間尤其是接壤地區之間的互動。對于這些單位之間的比較研究不僅可以找尋出雙方合作的基礎,而且也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未來沖突的可能性。

3.4 其他大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影響比較

在提出“一帶一路”設想的時候,中國國家領導人就沒有將其定位為排他性的合作機制或對既有國際秩序的挑戰。因此,“一帶一路”戰略在實施的過程中,沿線國家將同時面對來自中國與其他大國的影響。而對于中國來說,這也是在與沿線國家開展全面深入的交往時需要加以考慮的重要因素,需要據此制定出不同的因應策略。

因此,比較政治學者需要將諸如“大國的影響”或“與大國之間的(政治/地緣)距離”這樣的變量納入到比較研究中。具體而言,這種比較研究應包含兩個部分。一是判斷其他大國對于特定國家的影響以及關系的深淺程度。這種深淺程度可以通過比較制度分析(比如是否在當下與大國之間有制度性的聯系)與比較歷史分析(比如歷史上是否有其他大國介入該國事務的經歷或大國與該國之間是否存在所謂“傳統友誼”)這兩種路徑進行研究。二是對上述深淺程度的具體效應進行比較。從結果上來說,特定國家與大國之間關系的深淺程度直接會影響到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過程中與該大國之間進行互動的可能性與方式。

3.5 歐美大國崛起以及實施外向型戰略的歷史經驗

在諸多海內外學者的眼中,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與歐美發達國家過去的崛起經驗相比存在著相似之處。的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需要參照歐美大國崛起過程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以實現崛起的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在“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之后,對于歐美大國的崛起以及在崛起過程中實施外向型戰略的經驗和教訓進行比較歷史分析更具有現實意義。中國需要在這種比較歷史分析中總結歐美大國崛起過程中實施外向型戰略的主要手段、付出的代價以及收益三個方面。以歐洲為例,西歐國家崛起的過程中實施外向型戰略主要采取殖民的方式。如今,這種方式不論在可行性還是正當性方面都已經失去了意義。但是,在抽離具體的殖民主義情境之后,我們不難發現,不同的歐洲大國在不同的時段與不同的區域進行交往時一般都會采取不同的策略[16]。而這些策略有的造成了正面效果——讓歐洲國家在付出較少代價的前提下獲得了最大的收益,有的則同時給歐洲大國和非西方國家帶來了麻煩。

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過程中,中國無疑需要與眾多的國家打交道。因此,如何避免在戰略實施過程中引起相關國家的抵觸,避免相關做法被貼上所謂“新殖民主義”或“新版馬歇爾計劃”的標簽[17],并引導這些國家與中國進行有效的合作,是中國亟需考慮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論是西歐諸國與美國的崛起,還是西方殖民主義的失敗;不論是美蘇在“冷戰”中的相互競爭,還是美國在“冷戰”之后在全球范圍內一系列外向型戰略的實施經驗,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3.6 對西方比較政治學概念與理論的修正

上述五個議題都具有濃重的實踐導向色彩,其意在通過比較政治學的研究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與推進提供知識基礎。而第六個議題則相反,它回到了比較政治學的學科與理論本身,它所要回答的問題是“一帶一路”戰略可以為中國的比較政治學的學科發展和理論研究帶來什么。

盡管西方的比較政治學者已經出版了許多有關第三世界國家的著述,但是從數量和比例上來看西方尤其是美國的比較政治學研究文獻仍舊拘泥于對西歐國家的研究[18]。因此,西方比較政治學的諸多概念與理論仍舊是對西方經驗的總結或帶有不同程度的“西方中心論”的色彩。這些概念與理論在應用于非西方的情境中很容易出現解釋力不足等“水土不服”的狀況[19]。針對這種狀況,近年來國內有不少學者呼吁要用中國經驗來修正西方比較政治學的概念與理論并試圖“另起爐灶”構建“本土化”的比較政治學理論體系[20]。但是,這種修正在操作中卻面臨著“案例不足”的問題,即僅有中國作為個案而無法全面動搖基于西方眾多國家經驗的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概念。

不過,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國將在與各區域(如東南亞、中亞、東歐、中東以及非洲)國家交往日益緊密的過程中積累更多對除西方與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政治的經驗研究成果。這對于修正西方比較政治學概念與理論,并消除其背后長久以來存在的對于非西方國家的偏見將大有裨益。當然,這種修正需要通過精通各個區域或國別政治的學者之間的交流,并最終實現真正的“比較研究”。

4 結論

中國在走向大國地位的過程中,“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無疑具有里程碑意義,它所反映的是中國在對外戰略方面的重要轉型——反映中國大國地位的外向型戰略。這種轉型反映到政治學界中便是為中國的比較政治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從最基礎的層面上來說,在“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下,中國與相關沿線國家的交往將為中國比較政治學的研究開拓新的國別與區域研究領域,一些以往被忽視的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狀況將在國家現實需求的驅動下得到細致和深入的研究。

在這個新的研究領域中,至少有六大議題值得展開研究,這六個議題分別是:中東地區的政治風險、海洋與陸地國家的比較、次國家單位的比較、其他大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影響比較、歐美大國的崛起經驗以及對西方比較政治學概念與理論的修正。當然,這些議題僅僅是初步的工作。一方面,“一帶一路”是一個“學術富礦”,它為中國比較政治學研究所帶來的新議題肯定不僅限于上述六個。另一方面,僅就上述六個議題而言,其仍舊不足以直接轉化為有意義的研究成果。因為研究議題需要轉化為可操作的研究問題(research questions)才能夠開展研究[2],否則所謂的“研究成果”不僅在理論上無甚貢獻,也無法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1]葉麒麟.應用性的復歸——后行為主義的比較政治研究[J].教學與研究,2013(7).

[2]李輝,熊易寒,唐世平.中國的比較政治學研究:缺憾和可能的突破[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3(1).

[3]吳清.本世紀以來比較政治學在美國的發展[J].國外社會科學,1994(1).

[4]羅納德·奇爾科特.比較政治學理論:新范式的探索[M].高铦,潘世強,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5]郭少棠.民族國家與國際秩序[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6]張小兵.美國視角的比較政治學[J].政治學研究,2003(3).

[7]鄒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政治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8]鄭永年.絲綢之路與中國的可持續崛起[EB/OL].http:∥www.zaobao.com/forum/expert/zheng-yong-nian/story20150113-434719.

[9]王洪光.從歷史看今日中國的戰略方向[J].同舟共進,2015(3).

[10]Ann Florini.Rising Asian Powers and Changing Global Governance[J].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2011(1).

[11]王義桅.“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2]Pierson,P.Politics in Time:History,Institutions and Social Analysi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4.

[13]柳思思.“一帶一路”:跨境次區域合作理論研究的新進路[J].南亞研究,2014(2).

[14]Snyder,R.Scaling Down:The Subnational Comparative Method[J].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1(1).

[15]袁新濤.“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戰略分析[J].理論月刊,2014(11).

[16]Migdal,J.S.Strong Societies and Weak States: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State Capabilities in the Third World[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8.

[17]金玲.“一帶一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J].國際問題研究,2015(1).

[18]Gerardo Munck,Richard Snyder.Debating the Direction of Comparative Politics[J].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2007(1).

[19]Sartori,G.Concept Misformation in Comparative Politics[J].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70(4).

[20]潘維.比較政治學及中國視角[J].國際政治研究,2013(1).

猜你喜歡
一帶一路戰略國家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戰略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戰略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印媒:“一帶一路”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環球時報(2014-12-10)2014-12-10 08:51:32
導致戰略失敗的三大迷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色7777精品在线|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18|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日韩色图区| 美女免费黄网站| 国产黄色爱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国产丝袜精品|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欧美激情福利|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91精品牛牛|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视频免|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国产激情影院| 亚洲综合18p|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丝袜91| 婷婷色丁香综合激情|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av在线5g无码天天| 亚洲视频黄|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三级|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国产色婷婷|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综合18p|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少妇精品网站| 天天色综合4|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www.国产福利|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日韩av在线直播|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伊人久久婷婷|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久青草网站|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日本精品影院|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天天色综合4| 黄色a一级视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